主页 标签︰古语

标签︰古语

“汗流浃背”与“汗出沾背”

  人们常以“汗流浃背”来形容天气炎热或是工作辛劳。

  不过,原来“汗流浃背”这成语并不单是指天气热或工作辛劳,而是有另一重意义。“汗流浃背”原作“汗出沾背”,出自《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原来的右丞相陈平认为太尉周勃平定吕氏之乱,巩固汉室的天下,功劳比自己大很多,于是自愿将群臣之首的右丞相位置相让,自己降为地位较低的左丞相。

 ...

老豆 原来是尊称?  

   在广东话当中,父亲、爸爸又称为“老豆”,可能不少人都觉得这个称呼有点粗俗,其实背后有典故,最初还称得上是一个尊称。

  有一种说法指,老豆是由“老窦”演化而来的。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三字经》汇总就有四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是五代时期的人,本名窦禹钧;燕山就是他老家幽州附近的一座山。

  这位窦燕山养育的五名儿子,相继通过科举成为栋梁,为朝廷所效力。由于家中人才辈出,因此大家都说窦燕山教子有...

抱法处势而用术

  抱法处势而用术,一句话综合了法家的三个核心思想:法、势、术。

  法:是律令,管理百姓的基本依据。君主应论功行赏,赏罚分明,不应因个人好恶而滥赏滥罚。

  术:是操纵臣子的手段。君主以术御臣,就可以保持权力、地位,防止篡权夺位。

  势:是权力与威势。利用人们好利恶害之心,明赏设罚,就能使人们遵从法律,国家自然也能安定。

  “抱法处势”语出《韩非子‧难势》:抱法处...

一年容易又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到来。这个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节日原名为“仲秋”,在中国农历当中八月正为秋季第二个月,在这一天,月亮会变得圆满,象征团圆的意思。然而,一年之中大家面对的难关都不少,为何又会有“一年容易又中秋”之说?

  “一年容易又中秋”,这一句来自于宋代诗人陆游《宴西楼》的诗句。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诗句当中表达诗人因看见西楼上前人的遗迹依然豪雄,但自己因为从军不能常来,桥头飘起的风令他感叹“一年容易又秋风”,然后迎着秋风转回驿舍,眼见“摩诃池上月方中”而有感...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这两句诗出自明代诗人唐寅《元宵》一诗,将元宵佳节的特色——明月及彩灯,共冶一炉,砌出一幅美丽夜景的图画。

  民间有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意思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如果天气不佳,云雾遮盖月亮的话,五个月后的元宵夜就会下雪,影响彩灯,令张灯结綵的元宵佳节失色不少。

  这句话在北方可能比较合适,但在南方地区就不一定适当。在南方,正月十五日已是大地回春之时,月亮高挂的机会也高,因此文人墨客也喜...

“太子洗马”是什么职位?

   “太子洗马”这个古代职位名称,很是有趣,从字面上看,似是为太子清洁马匹,实际这职位与洗马完全没有关系。

  “太子洗马”职位最早先秦时期已设置,意同“先马”,是太子身边的侍从官,每当太子出行的时候就在太子的车马前为先导,负责引路开路,可以算是太子的仪仗队的一部分。

  《问玉珉》:“洗马进贤冠,出则在马前清道,固曰洗马。”

  唐朝时,这个官职只为“从五品”,九品中职位不算太高,但却是极受欢迎的职位。

  ...

相逢不用忙归去 明日黄花喋也愁

  形容事情已过去了,已失去价值,我们会说“明日黄花”。其实,明日是未可知的,为什么我们却又知道明日的黄花已失去了价值?这个成语确实有点吊诡。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喋也愁。”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既然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急着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若等到“明日”,重阳节已过去,不但再观赏已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感到有点发愁。

  苏轼为了留着友人,写的也太有诗意了...

“出人头地”来自一场误会?

  形容有人名成利就,光宗耀祖,会用“出人头地”来形容。成功,又与头和地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与欧阳修的一次错误有关。

  苏轼参加科举考试,考官正是欧阳修。阅卷时,欧阳修被苏轼考卷中的文采深深吸引,打算给他第一名。可是,欧阳修以为这份考试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遂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高中的考生会见考官,欧阳修才发现原来第二名不是曾巩,而是苏轼。他欣赏苏轼的才华,给朋友写...

“雪泥鸿爪”出自哪个典故?

  形容旧事遗留下来的痕迹,一般会用“旧日足迹”来形容,文雅一点,就有“雪泥鸿爪”。

  这个成语原来出自兄弟之间的离别。苏轼上任陕西,路过渑池,弟弟苏辙难遣手足之情,于是写了《怀渑池寄豫瞻兄》寄赠。

  苏轼则写《和子由渑池怀旧》回赠,当中名句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句古文的意思是说:人生在世偶然留下一些痕迹,我觉得像随处乱飞的鸿鹄,...

兄弟久别 对床夜雨

  形容与好友天南地北地畅谈,广东俗语有“吹水”,若文雅一点,则有“与君一席话”或“对床夜雨”。

  不要以为“对床夜雨”就是与男女有关,其实这是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的意思。

  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就有:“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听雨”古时就是一件风雅之事,而能与朋友一起风雅一番的话,就是美事。

  而苏轼《送刘寺丞赴余姚》亦有一句:“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就是...

“籍籍无名”应为“无籍籍名”?

  形容某人没有名气,会用“籍籍无名”。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古书有“无籍籍名”的说法,如明陈伯康《伯茂饯仲器归莱山和韵》中的“虽无籍籍名,亦愧栖栖者”;明朱之瑜《答林春信书》中的“仆幸平日无籍籍名”。

  “无籍籍名”当中的“籍”,是盛、大的意思。

  据《史记٠郦生陆贾列传》记载,汉初吕后专政,危及少主惠帝。陆贾向陈平献计,要他与绛侯周勃结好,令陈平成功数...

“小器”还是“小气”?

  当有人表现吝啬时,我们会形容为“小气”,但是,又有人说是:“小器”,究竟哪一个才是正写?

  《汉语大词典》中“小器”、“小气”两条词目都有收录,两者属于同义词,意思都是指“不大方;贪小便宜;吝啬”。

  “小器”一词早在《论语》出现。《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就是说管仲的器量不大。

  而“小气”则在清代才开始出现。《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我又不是两三岁的孩子,你也忒把人看得小气了...

学学半

  中文有趣的地方之一,是同一个字因为不同词性而有不同的解释,解通了往往令人感到趣味盅然。“学学半”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了。

  “学学半”出自《礼记˙学记》,当中写到,《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如何理解呢?

  “学学半”,第一个“学”字同“斆(粤音同‘校’)”字,是动词,意为教导;第二个“学”则为名词,指学习。

  加起来意思就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教导别人的同时,又是在学习,用“教程相长”来形容就贴切了...

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

  这名句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出自刘昫《旧唐书 · 魏征列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身上的衣衫帽子;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代的兴衰更替;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得失对错。

  这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唐朝名臣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对众臣所说的感慨之言。

  李世民在位时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魏征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因此深得深得李世民重用。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病逝,唐太宗很难过,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

责人之心责己 爱己之心爱人

  我们经常说“将心比己”,古文有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就是“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这句话出自周希陶《增广贤文》 ,在《四书集注·中庸章句第十三章》有注引:“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责”就是“责备”,“爱”就“爱惜”,两句话就是:要以责备别人的态度来责备自己,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要像爱护、珍惜自己一样,去关心爱护别人。

  延伸阅读:星爷...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与吃有关?

  这句话出自于《礼记 ·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才明白做学问时会遇到的困难。

  这句话是说做学问要亲身经验,才体会得到个中原因。

  其实在这一句前,就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与吃原本是两码子事,但作者却用吃来比喻学习。作者认为,品尝到美食,是切肤地感受到那种满足;这就好像学习一样,亲自学习后,才能明白自...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是形容一个人品格高尚的名句之一,来自“诗书画三绝”之誉的清代名士郑板桥。

  郑板桥曾在江苏镇江别峰庵读书,这一句话是他当年在屋门题写的对联。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思是,居室清雅有致,地方不必大;花朵只要香气芬芳,数量不在于多。

  “室雅何须大”暗喻最重要是居住的人,如果屋主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就如花朵能散发香气,不在于多少。对联反映出作者的清高自洁、不媚...

知而好问 然后能才

  大学问家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对怎样成才,有一段传颂千古的见解:“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其中,“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意思就是指天资聪敏而又肯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就可以成为有用之才了。

  春秋时代,孔子被尊为“圣人”,大家都向他请教程问。然而,他不只教人,自己也会虚心向别人请教。

  有一次,他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一进祖庙,他觉得每样事情都很新奇,不时向人问这问那。这个时候有...

有志方有智 有智方有志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经写过一首诗来劝告儿子。诗其中两句是:“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这两句话看似相似,实际大有不同,有“志”先还是有“智”先,是汤显祖想向儿子说明的道理。

  他想说:只有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才能勤奋学习,变得聪明。只有明白事理,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立志有多重要?国家首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有一个立志的故事。

  他在潘阳东关模范高等学堂读小学的时候,一天,魏校长问同学:“读书为了什么?”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有说想发财,有说想为自己找出路。

  当校长问到...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我们经常劝勉年轻一辈说:“做人要有远见,志向远大一点。”在中华经典名句中,就有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的“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志向不远大,精神又不集中,即使学习也不会有成效。

  张载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指出学习要成功的话有两大要素,一是立志要高远,二是专心致志。

  他认为若是心不在焉的话,虽学习了仍会一无所成的,怎样才是心不在焉呢?就是不能专心致志,而要做到专心致志,指的不是个人的一时状态,而是这个人做事的惯常姿态。

  延伸阅读:古代“劝酒”有专门职...

心欲专 凿石穿

  形容坚持做下去最终得到成功的,我们一直会以“铁柱磨针”来形容,不过,也有同样言简意赅的形容词可以用的,“心欲专,凿石穿”就是其中之一。

  “心欲专,凿石穿”出自唐.张鷟《游仙窟》:“张郎心专,赋诗大有道理。俗谚曰:‘心欲专,凿石穿。诚能里之,何远之有!’”意思显而易见,就是一个只要专心一意,就算石头也能凿穿,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同样道理,在曾国藩《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有另一句有趣的形容,就是“坐这山望那山”。

  全句...

编辑推荐

深圳春季赏花全攻略 15大花海公园2大花展 地铁通达|建议收藏

2025-03-07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两会|即看政府工作报告懒人包 今年GDP增长目标是多少?

2025-03-05

香港茶餐厅|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饮食文化

2021-04-21
1:52

香港茶餐厅|港式鸳鸯源自中医概念?黄家和:冲鸳鸯比冲奶茶更难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厅|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专访“奶茶之父”黄家和

2021-06-03
香港茶餐厅饮品

香港茶餐厅饮品篇|“和尚跳海”是什么?唂咕和热可可有何分别?

2025-03-16

香港茶餐厅|这些港式面包名不副实?鸡尾包由剩食“二次创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厅|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饮食文化

2021-04-21
1:52

香港茶餐厅|港式鸳鸯源自中医概念?黄家和:冲鸳鸯比冲奶茶更难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厅|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专访“奶茶之父”黄家和

2021-06-03
香港茶餐厅饮品

香港茶餐厅饮品篇|“和尚跳海”是什么?唂咕和热可可有何分别?

2025-03-16

香港茶餐厅|这些港式面包名不副实?鸡尾包由剩食“二次创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厅|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饮食文化

2021-04-21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2024-11-22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024-10-19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2024-10-03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025-01-14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024-12-25
2:59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上)

2024-12-18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2024-11-22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024-10-19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2024-10-03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025-01-14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024-12-25
东盟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世界多极化 东盟有望成中立战略极

2025-03-28
中国科研
张维为

张维为:西方分析中国科学飞速进步的3大关键

2025-03-27
美国纽约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中国经济增长比不上美国?西方权威媒体都在夸大美国表现!

2025-03-25
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

  你知道吗?自古以来,中国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所以也有人把清明节称为植树节。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是一个农谚,因为清明节前后,气候条件很适合树木生长,树木种植以后,成活率高,生长快。

  这句农谚没有文献出处,但《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即是此时种植树木成活率高,适宜植树。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