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3-27
清明节快到,又是怀念先人的节日。每到此时,孝子贤孙会在清明节上山扫墓,俗称“拜山”。在广东,“拜山”又称“行清”、“挂纸”,究竟为什么呢?大湾区内还有什么特别的清明习俗?
清明节|扫墓又称“行清” 必备祭品“五宝”
扫墓拜山是清明节的指定动作,以表达对先人的挂念。在大湾区,因着各地的文化,“扫墓”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名称。
在佛山,扫墓又称为“行清”。

“行清”就是全族人一齐去扫墓的活动。传统上,“行青”这一天,族人会动员村内各人一同上山祭祖,又称为“祭太公”。
佛山人祭祖一般会准备五大类祭品,分别有烧金猪、纸钱元宝、荞菜、松糕、甘蔗水果等。拜祭祖先后,会把烧猪即时分食,又称为“太公分猪肉”,好让各人带回家吃后一家兴旺。
清明节|“挂纸”习俗 祭拜祖先
在佛山和东莞,除了行清之外,扫墓又称为“挂纸”。
“挂纸”是“挂祖”的谐音,指的是为祖先修理坟目的仪式,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挂念。
“挂纸”的纸就是墓纸,呈长方形,颜色有黄、白及五色三种。挂纸前,要先清除墓地上的树枝、野草,再将墓纸两三张一叠成波纹状,挂在墓碑上,或用小石块压在墓头。之后,放上供品、烧纸钱,才算完成仪式。
清明节|“踏青”春游赏花
行清后,“踏青”亦是大湾区清明节常见的习俗之一。
“踏青”又叫“春游”,四月湾区,春回大地,到处是赏花的好地方。扫墓后,顺道郊游,便有了“踏青”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戴柳” 驱除邪气保平安

在大湾区,特别在佛山、东莞、惠州一带,清明节有“戴柳”、“插柳”的传统。
“戴柳”,就是由茉草、榕树叶或芙蓉叶编织而成的头饰,这些植物一般被认为能驱除邪气。清明前后,人们把茉草等植物编织而成的头饰“戴”在头上,或“插”在身上,有保平安的作用。
戴柳外,佛山及惠州人亦会在家门前“插柳枝”的传统,驱走邪气保家人平安。
清明节|放风筝 驱走晦气霉运
清明节放风筝亦是湾区人的一个传统习俗。
在惠州,放风筝是传统习俗,有“放晦气”的寄寓意思。制作风筝时,人们会把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上天,再剪断牵线,任风筝随风飘去,据说这样就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
清明节|荡秋千蹴鞠投壸 清明玩意多样

清明节,还有不少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在各地进行。
在大湾区,一些民俗体育活动都成为了清明节的传统,有荡秋千、蹴鞠(踢足球)、投壸、打马球等。
延伸阅读:吹走晦气添福气 惠州重阳节最爱放纸鹞
延伸阅读:中国文化通识|清明节日期每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