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3-20
恒基兆业创办人李兆基日前(3月17日)在家人陪同下与世长辞,享年97岁。上世纪中李兆基只身来到香港,靠着父亲给他的1,000元以及精明灵活的营商手腕,在香港建立出市值逾2,000亿元的庞大商业王国,涵盖地产、能源、交通及酒店等范畴,成为亚洲首富。
李兆基不但生财有道,而且乐善好施,毕生捐赠数十亿予香港及内地教育及社福机构,作育英才,积极扶贫,缩减贫富差距,获特区政府颁受“大紫荆勋章”。
父开金铺银号 李兆基20岁只身来港
李兆基1928年生于广东顺德大良,父亲李介甫是金铺和银号老板,家族经营黄金、汇兑和外币买卖,家境富裕。李兆基自幼跟父亲学做生意,营商经验由此累积。因在家中排行第四,又名“四叔”。
1948年,20岁的李兆基拿着1,000元只身来到香港,早年从事制造业和进出口生意,赚得第一桶金。不过令他晋身亚洲首富的,是30岁才开展的地产生意。
战后香港移民急增,房屋需求殷切,李兆基高瞻远瞩,1963年与郭得胜、冯景禧创立新鸿基企业,被商界称为“三剑侠”,开始在地产界大展拳脚。

李兆基致富之道:“先赚第一桶金,以钱赚钱”
李兆基曾在演讲分享,致富之道离不开“刻苦耐劳,勤奋努力”,同时建议年轻人“先赚第一桶金,以钱赚钱”,强调累积本金是致富的关键。
房地产生意,无碍是李兆基“以钱赚钱”的最佳体现。
昔日楼宇买卖都是一整幢出售。上世纪中,香港市面才出现“分层分契”及“楼花卖买”等置业模式,买楼门槛大大降低。普罗市民付出首期,就能分期供款购入物业;发展商则能加快资金流转,以钱赚钱,一举两得。

李兆基无惧社会动荡 伺低价吸地皮
尽管60年代香港社会经济前景不明朗,多间银行倒闭,又发生了六七暴动,李兆基依然对地产前景投下信心一票,并趁地价下跌大手吸纳,兴建中小型住宅物业应市,为新鸿基带来丰厚利润。
随着新鸿基生意渐上轨道,1973年在香港上市,李兆基决定自立门户,1976年创办恒基兆业地产,并于1981年成为香港上市公司。
恒基的代表作之一,包括在70年代牵头,与新鸿基、长实及新世界等合作发展沙田最大地产项目沙田第一城。时至今日,香港多幢地标建筑,包括中环国际金融中心,以至新近落成的the Henderson,恒基都有负责发展兴建。


李兆基强调“揾钱要成功,使钱要成功” 积极行善
长袖善舞的李兆基亦是香港中华煤气、香港小轮、美丽华酒店等公司的老板,业务涵盖物业发展、百货商场、酒店、能源、渡轮等。回归前已坐拥近千亿元的身家,1996年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第四名,身家高达127亿美元(约990亿港元),成为“亚洲首富”。
李兆基不但生财有道,亦是城中有名的大慈善家,经常强调“揾钱要成功,使钱要成功”,视公益事业为最佳散财之道。
延伸阅读:2024胡润富豪榜|哪国上榜企业家最多?中国富豪Top 3是谁?

李兆基注重教育 数以十亿予大学作育英才
芸芸慈善项目中,李兆基特别注重教育,因为他相信作育英才,除了学生本人受惠,更可相传下一代,回馈社会及国家,是以他多年来先后向香港9间和内地3间大学捐款数以十亿港元计,多所校园都有以他命名的建筑物,又成立多个奖学金,成就无数社会精英。
李兆基亦要求自己做慈事要出钱、出力、出计划,经常主动向政府献策,包括2014年向博爱医院捐出屯门一幅10万平方呎的土地,用以兴建一个亚洲最大、提供1,433个宿位的安老院舍;2015年再捐出元朗一幅约6.6万平方呎的土地给保良局兴建青年宿舍,减轻年青人的上楼压力。
延伸阅读:世界船王|包玉刚发迹史 如何靠银行家背景称霸海上?

此外,李兆基的慈善足迹亦遍及内地。2008年汶川地震后,李兆基当仁不让捐出1亿元赈灾。多年来捐款数以亿元培训逾百万名的贫农,协助就业,积极培训乡村医生,兴建卫生所,改善偏远农村的医疗及卫生条件。
2007年特区政府更向他颁授“大紫荆勋章”,表扬李兆基对社会的贡献。尽管他已与世长辞,其善心种下的善果,依旧温暖人间。
延伸阅读:华资第一人|李嘉诚买和黄入主英资洋行 谁是背后最大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