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古語

標籤︰古語

有諸內而形於外

  原意是身體內裏的問題,會在身體外表顯現出來,正如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也會在這個人的言行體現出來。

  這句說話源自《黃帝內經》:「有諸形於內,必形於外。」

  中醫診斷的方式是望、聞、問、切,中醫透過「望」病人外部狀況,如臉上氣色、舌頭狀態等,已能掌握病人狀況一二,再透過「聞、問」了解病人生活習慣及問題,最後才是把脈(切)。因此,人的身體內有了毛病,一定會在身體表面顯現出來。

  進一步而言,一個人...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戀人們都會相約見面,賞賞月、看看燈、猜猜謎,過一個浪漫的晚上,但對於一些未能長相廝守的戀人,則可能會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慨嘆。

  這經典名句,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長恨歌》描寫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相戀的故事,安史之亂的發生,最終迫令唐玄宗將心愛的楊貴妃賜死。

  詩人為他們慨嘆道:如果我們死後在天上的話,就讓我們化做比翼鳥,不離不棄。如果我們在地下的話,那麼就讓我們化做連理枝,永不分離。

  比翼鳥只有一目一翼,雌雄...

今天不養生 明天養醫生

  新的一年,大家都會祝福彼此身體健康。現代人都注意養生,因為養生就能預防疾病,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若不作出預防,到生病需要治療的時候可能非常麻煩了,因此就有「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這個說法,也有人說「今天不保健,明天養醫院」。

  要養生,可以從飲食、運動、睡眠、情緒各方面入手。西方有一句說話:You are what you eat,你就是你所吃的,即是說你吃甚麼,你的身體狀況就會反映甚麼。運動及睡眠這二方面,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至於個人情緒問題,近年也備受關注。「有諸內而形於外」,內在情緒問題不去處理,必然反映在外。

 ...

讀書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這話是來自南宋大學問家朱熹《訓學齋規》,讀書要用眼睛看,用嘴巴唸,當然「心到」最重要,但用現代眼光看,這種說法卻有點不足,需要補充一下。

  朱熹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如果讀書時,心思不在課本上,不能集中精神,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看得不仔細,嘴巴也隨便地朗讀起來,不能將課本內容牢記起來。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集中了,眼睛、嘴巴又怎麼會不到位呢?古...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這兩句出自北宋歐陽修的詞《生查子·元夕》,描寫元宵佳節時,一輪皎潔的明月剛上柳梢頭,一對戀人相約在黃昏後見面,卿卿我我,然而,看罷整首詞後,卻會明白作者欲表達凄美之情。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是詞的上半部份。描寫去年元宵夜,花市上燈光明亮,猶如白晝。在明月剛上柳梢頭之時,一對戀人相約在黃昏後見面,談情說愛,場面溫馨。

  詞的下半部分卻是這樣的:「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今年元宵夜,明月與彩燈依舊明亮,可是...

乾冬濕年

  古代有「乾冬濕年」之說,即冬至日如果沒有下雨,農曆新年當天便會下雨;相反,如果冬至日下雨,農曆新年當天便會天晴,即「濕冬乾年」。這說法是否正確呢?

  冬至日一般在12月的21或22日,一年之中,冬至日的日照時間最短,過了這天,日照時間便慢慢增長,所以冬至代表冬天結束的意思。

  我們剛剛過去的冬至日(2021年12月21日)天氣晴朗,日間的天氣也接近20度,如果「乾冬濕年」這說法準確,意味著即將到臨的農曆新年(2022年2月1日)將下雨,出現「...

覆巢之下無完卵

  這話的意思是傾覆了的巢穴,怎可能有完整的卵可以留下?比喻整體一旦傾覆,個體也無法倖存。這話出自孔子後人,兩個八、九歲兒子之口。

  語本《後漢書 . 孔融傳》:「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

  孔融是孔子之後,年少時已因道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已被讚頌,亦有「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後的孔融,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嗤之以鼻,經常譏諷曹操。官渡之戰前夕又公開散佈失敗...

活到老 學到老

  「活到老,學到老」這話的出處眾說紛紜,其中一個比較可信的來源是來自南宋理學家朱熹。此話意思是成長和學習是息息相關的,即使成長到老年,也要不斷學習。

  莊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海無涯,不斷學習,是人生的大智慧。年青時學習,多數是為了理想,但現代社會的知識壽命只有十多二十年,很快便會過去,所以學習應不斷更新。況且,在成長的過程中,可涉獵不同範疇,如一個專長數理的人,也可探索歷史,開闊自己眼界,貫徹終身學習的目標。此外,智能手機的應...

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但又知不知道原來與讓梨的孔融有關呢?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使用別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來修養他自身。

  語出宋·朱熹《中庸集註》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另一個關於孔融的故事,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在孔融約10歲的時候,曾拜訪李膺。李膺...

囫圇吞棗

  「囫圇」這個字原來指整個的意思。

  「囫圇吞棗」把棗兒整個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將內容生吞活剝。

  此成語典出宋·圓悟禪師《碧岩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唸出來,但他卻從不動腦筋思想一下書中的道理,卻...

耳聽三分虛 眼見未為真

  西方有句說話:Seeing is believing ,跟中方話語「眼見為實」意思相同,但大儒學家孔子卻有「耳聽三分虛,眼見未為真」的說法,究竟那種說法孰優孰劣? 

  孔子的說法與他跟弟子的一次經歷相關聯。話說孔子曾經與幾名弟子困於陳、蔡之間,已經七天沒有東西吃了。

  後來弟子顏回從人家那裡討來一些大米煮飯。當米飯快熟時,孔子路過廚房,遠遠看見顏回竟用自己的手抓取鍋中的飯吃。孔子思考片刻,故意裝作沒有看見。 

  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說:「我夢到祖先了,...

又要馬兒好 又要馬兒不吃草

  這是一句諺語,意思是要求馬兒長得健壯,但又希望馬兒少吃草料,比喻有人吹毛求疵,要求過高卻又吝於付出,這個比喻,原來來自一個有趣的故事。

  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卷一一.鐵公雞》:「濟南某富翁,擁資數十萬,性慳吝,居積取嬴……鄉人號為鐵公雞,謂其一毛不拔也。年近五旬,無子,議納妾,價欲極廉,而人欲至美,媒笑曰:『翁所謂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也。』」 

  這個故事,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話說有位濟南富翁, 十分吝嗇,快張50歲了,但...

人無千日好 花無百日紅 早時不算計 過後一場空

  人生總會遭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與磨難,很難一帆風順,古人雲「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英雄自古多磨難,就好像花朵一般,怎能永遠燦爛奪目?這話也比喻好景不長或友情難以持久。

  這句話出自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原句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

  中國歷史中不少風雲人物的人生也起伏不定,有些早年得志,但因種種原因晚年落泊。這裏談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家族的沉浮。

  曹雪芹生於清朝,其祖先曾被金軍俘虜,亦被金人賞識,封為大官。到了清順治期間...

馬善被人騎

  「馬善被人騎」或許你未聽過,但上一句你肯定耳熟能詳,上一句就是「人善被人欺」。善良的人就會被欺負,和善的馬匹就會被人騎,這是否表示我們做人不應如此善良呢?

  有些長輩會如此教導年幼的孩子:「人善被人欺,若有人欺負你,一定要拼命鬥到底,否則對方就會變本加厲。」事實上,有些性格強悍的人,會特意找一些和善的人去欺負。誠實善良的人似乎一直在吃虧,處處受人制約。

  然而,做人還是應該有一顆善良的心,對着一些強硬的人,表現上也可強硬一些;即便真的被欺負,也不應懷...

在邦無怨 在家無怨

  這句話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這句之前的兩句諺語,說出來之後,大家一定耳熟能詳。

  《論語.顏淵第十二章》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孔子學生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個人待人接物要嚴肅認真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不論在朝在野,都不輕易發牢騷。」

  大儒學家孔子所倡導的,就是「待...

和稈擒珍珠

  說「和稈擒珍珠」大家未必知,但說「禾稈冚珍珠」大家一定知。

  「禾稈」指的是成熟稻草曬乾的稻莖,「珍珠」是價值不菲的珍寶,也比喻為珍貴的東西,「冚」有遮蓋的意思。「禾稈冚珍珠」指的是以不值錢的稻草掩蓋貴重的珍珠,寓意珍貴的東西被掩蓋,未能被發現,也比喻其貌不揚但暗藏實力的人。

  有些富翁雖然家財萬貫,但卻喜歡低調行事,平日的衣著樸實,行徑也與一般平民無異,...

只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比較少見,但它是來自「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兩句都有同一意思。

  先談談典故。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也跟一般小孩無異,貪玩不愛讀書,跟「恆心」沾不上邊。有一天,他見到一位老太婆在磨一根大鐵棒,誓言要磨成一根鏽花針,小李白好奇地問道:「怎樣可以?」婆婆回話:「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

  這句話給小李白當頭棒喝,從此李白用功讀書,若干年後,他寫出了不少驚世...

天有不測之風雲 人有旦夕之禍福

  天氣可以不似預期,人也隨時有意外發生。這話比喻世事吉凶難以預料。

  這出自三國時期一個典故。東漢末年,東漢丞相曹操屯兵赤壁欲進攻東吳,東吳孫權手下的周瑜與劉備手下的諸葛亮兩大軍師合力抵禦曹操。周瑜和孔明商量用火攻,可是當時季節已過,沒有東南風。周瑜氣得生病,孔明去看他,周瑜説:「人有旦夕禍福,豈能自保?」生病只是小問題,人是必須經歷的。諸葛亮説:「天有不測風雲,...

寧可不識字 不可不識人

  這句話,不是認識人咁簡單,「識」這個字原來可以這樣理解。

  廣東有句俗語:「識人好過識字」,意思指透過人事關係去達到某一目標,例如通過人事關係達至升職等等。當聽聞有孩子透過人事關係取得學位時,有家長便會慨歎道:「識人好過識字」。

  不過,這裏「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跟以上說法不盡相同。

  「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是出自清朝高官曾國藩的名言。這裏的「...

死馬當活馬醫

  「死馬當活馬醫」比喻明知事情已經無可挽救,仍然抱着一絲希望去做;也泛指作最後的嘗試,已經做好最壞打算,姑且放手一試,就算是出現最壞結果,也早有心理準備了。   這一句與「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事件有關係。

  語出宋·集成《宏智禪師廣錄》卷一:「若恁麼會去,許爾有安樂分,其或未然不免作死馬醫去也。」

  秦末年間,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便是一例。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徵調淮河流域的居民去戍守漁陽邊境,他們共有九百人,這些人在途中屯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兩人都在這次徵配的行列中,並當了屯隊的隊長。剛巧,當時遇上大...

平生不作虧心事 夜半敲門也不驚

  平生指有生以來;虧心事指違背良心的事。如果從來沒有做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時分有人來敲門,也不會感到吃驚。比喻做人處事光明磊落,就不用擔驚受怕、惶恐終日。

  此語出自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

  用這話來形容明朝諫官海瑞的作為,實在非常貼切。海瑞父親在他年幼時就去世了,他與母親二人相依為命,家裏生活十分貧苦。二十多歲他中了舉人,後來被調到浙江做知縣。

  海瑞正直不阿,並沒有跟當時的貪官同流合污,又...

編輯推薦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的永恒傳奇

2022-10-29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對帳帶來民間覺醒 兩地生活比較 堅定了中國自信

2025-04-09
中國經濟-中國上海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只有把中國變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2025-04-06
外國人遊覽故宮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鼓勵西方年輕人到中國 認識中文 建立未來資產

2025-04-04
1988年4月11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蘇聰奪奧斯卡

中國人首次獲奧斯卡獎

「賓虛」和「趁墟」

  形容場面人山人海,熱鬧非常,老一輩的香港人,會以「賓虛咁嘅場面」來形容。你聽過嗎?是如何產生的呢?

  「賓虛」,在廣東話中有人山人海、場面宏大的意思。

  這個說法有說是源自於1959年出品的美國電影Ben-Hur,這電影中文譯名叫作《賓虛》,「賓虛」這個詞,其實是戲中主角的名字。

  這套電影在上世紀50年代上映,由於當時沒有後期特技,所以在場面上需要採用特大製作。製片公司動用超過萬名臨時演員上陣...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