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古語

標籤︰古語

責人之心責己 愛己之心愛人

  我們經常說「將心比己」,古文有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就是「責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

  這句話出自周希陶《增廣賢文》 ,在《四書集注·中庸章句第十三章》有注引:「張子所謂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責」就是「責備」,「愛」就「愛惜」,兩句話就是:要以責備別人的態度來責備自己,以要求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也要像愛護、珍惜自己一樣,去關心愛護別人。

  延伸閱讀:星爺...

「學然後知不足 教然後知困」與吃有關?

  這句話出自於《禮記 · 學記》:「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意思是透過學習,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學,才明白做學問時會遇到的困難。

  這句話是說做學問要親身經驗,才體會得到箇中原因。

  其實在這一句前,就有「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學習與吃原本是兩碼子事,但作者卻用吃來比喻學習。作者認為,品嘗到美食,是切膚地感受到那種滿足;這就好像學習一樣,親自學習後,才能明白自...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這是形容一個人品格高尚的名句之一,來自「詩書畫三絕」之誉的清代名士鄭板橋。

  鄭板橋曾在江蘇鎮江別峰庵讀書,這一句話是他當年在屋門題寫的對聯。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意思是,居室清雅有緻,地方不必大;花朵只要香氣芬芳,數量不在於多。

  「室雅何須大」暗喻最重要是居住的人,如果屋主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就如花朵能散發香氣,不在於多少。對聯反映出作者的清高自潔、不媚...

知而好問 然後能才

  大學問家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對怎樣成才,有一段傳頌千古的見解:「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修;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其中,「知而好問,然後能才」意思就是指天資聰敏而又肯虛心向別人請教,這樣就可以成為有用之才了。

  春秋時代,孔子被尊為「聖人」,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然而,他不只教人,自己也會虛心向別人請教。

  有一次,他到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一進祖廟,他覺得每樣事情都很新奇,不時向人問這問那。這個時候有...

有志方有智 有智方有志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曾經寫過一首詩來勸告兒子。詩其中兩句是:「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這兩句話看似相似,實際大有不同,有「志」先還是有「智」先,是湯顯祖想向兒子說明的道理。

  他想說:只有立下了遠大的志向,才能勤奮學習,變得聰明。只有明白事理,才能樹立起遠大的志向。

  立志有多重要?國家首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有一個立志的故事。

  他在潘陽東關模範高等學堂讀小學的時候,一天,魏校長問同學:「讀書為了甚麼?」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有說想發財,有說想為自己找出路。

  當校長問到...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

  我們經常勸勉年輕一輩說:「做人要有遠見,志向遠大一點。」在中華經典名句中,就有張載《經學理窟.義理篇》的「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志向不遠大,精神又不集中,即使學習也不會有成效。

  張載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他指出學習要成功的話有兩大要素,一是立志要高遠,二是專心致志。

  他認為若是心不在焉的話,雖學習了仍會一無所成的,怎樣才是心不在焉呢?就是不能專心致志,而要做到專心致志,指的不是個人的一時狀態,而是這個人做事的慣常姿態。

  延伸閱讀:古代「勸酒」有專門職...

心欲專 鑿石穿

  形容堅持做下去最終得到成功的,我們一直會以「鐵柱磨針」來形容,不過,也有同樣言簡意賅的形容詞可以用的,「心欲專,鑿石穿」就是其中之一。

  「心欲專,鑿石穿」出自唐.張鷟《遊仙窟》:「張郎心專,賦詩大有道理。俗諺曰:『心欲專,鑿石穿。誠能里之,何遠之有!』」意思顯而易見,就是一個只要專心一意,就算石頭也能鑿穿,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同樣道理,在曾國藩《致沅弟.咸豐七年十二月十四夜》有另一句有趣的形容,就是「坐這山望那山」。

  全句...

百丈竿頭須進步 VS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鼓勵別人再接再厲,我們會說「祝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古書中,則有「百丈竿頭須進步」,哪一個才對?

  先說百丈竿頭須進步,出自道原《景德傳燈錄 招賢大師偈》。竿頭是竹竿的最頂部,高於竹竿的頂處,就是用來比喻一個人學問和成就即使已達到一定高度,也要繼續努力,不斷求進。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則見於宋.朱熹《答鞏仲至書》:「故聊復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勢也。」及元.張養浩《折桂令.功名百...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君子用世 隨大隨小」下一句是?

  我們形容做人要盡力、負責任,在古代便有一句名言:「君子用世,隨大隨小,皆全力赴之」。

  君子用世,就是為世所用的意思。在世做事,要的是積極投入的態度,無論做大事也好,小事也好,都要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這就是君子應有的態度。

  原句出自魏源的《默觚 · 治篇》,而這位魏源是何人呢?

  魏源 (1794-1857),原名遠達,字默深,湖南邵陽人,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他天才...

范仲淹燒蚊帳

  節儉是中國傳統美德,在司馬光《資治通鑑 · 梁紀》就有一句名言:「儉約,所以彰其美也。」就是指勤儉節約,可以彰顯一個人的美德的意思。

  北宋名臣范仲淹本是以節儉聞名的,他曾對兒子說過:「我最不願意的,是看着兒女安享父官的富貴俸祿。」

  當年,第二位兒子純仁結婚時,曾請匠人以高貴的綺羅製作蚊帳。范仲淹知道後十分生氣,對兒子訓斥一番:「吾家素清儉,安得亂我家法」,並警告說:「如將羅帳拿來家中,『當火於庭』。」兒子聽後慚愧不已,遂不再...

過則無憚改 獨則毋自欺

  當我們做錯事,但用諸多借口為自己開脫時,會被人說「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古時一句類似的,即是周希陶《增廣賢文》的「過則無憚改,獨則無自欺」。

  這句話的意思是:犯了錯不要害怕改過,獨處時也不可自己欺騙自己。

  古時,能夠做到過則無憚改的,就有著名的「周處除三害」故事。

  周處是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官宦之家子弟,有一身武藝,可是經常欺壓百姓,令百姓見他紛紛躲避。

  有一天,他聽到一位老人說起當地有「三害」:一害是山中有虎,經常傷人;二是水下有...

取之有度 用之有節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要重視生態,有環保意識,要「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呢?

  這句話出自唐代著名政治家陸贄的奏議《均節賦悅恤百姓六條》。

  陸贄因為看到朝廷苛徵賦稅,遂上奏議,大意指對於自然和社會產出的各種資源,要有限度地索取、有節制地使用,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不作長遠的規劃和打算。陸贄同時也藉這個奏議,勸諫朝廷體恤百姓,不要苛徵賦稅。

  到今天,環保成為國家乃至全球的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古代「勸酒」有專門職位?

  自古以來,酒都是宴會必備的,但原來酒不是隨便喝的。   古代有「酒令」,自唐朝起,宴會上「酒令」已是一項有儀式章程的酒事活動,又或稱為「勸酒」。

  唐代,「勸酒」統稱為「酒糾」,也有叫作「席糾」、「觥使」。按照職責不同,又再分為「明府」、「律錄事」、「觥錄事」三職。

  「明府」是酒席上最有威望的人,負責監督整個宴飲活動。明府一定是擺設酒席的主人,而是類似於現在的公證人,要德高望重,負責監督整個飲酒活動。

  「律錄事」負責宣令、行酒、判斷是非...

務得事實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態度認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們會讚美這人做事「實事求是」,是一位能幹可靠的人。

  在古聖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漢書 · 景十三王傳》,由顏師古作注而得出這優美的釋文。這句話意思就是務必尋求事實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這句話語原本出自《漢書 · 景十三王傳 · 河間獻王劉德》,劉德是西漢景帝第三子,被封為河間王。劉德修學好...

不貴於無過 而貴於能改過

  要成功,就要經得起挫折。古代很重視個人的修養,特別看重「錯而能改」。

  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中有一句名句「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就是說一個人從來沒有犯錯固然值得欣賞,但更可貴的就是一旦犯了錯而能改過自新。

  在古聖言書中,不乏錯而能改的教導。除了王守仁外,有司馬光《資治通鑑 · 漢紀》中的「固不以無過為賢,而以改過為美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可以...

知恥近乎勇

  中國有不少自古流行的金句,當中都有大智慧,其中儒家學說對於「修身」之道,就有一句名句:「知恥近乎勇」。

  這句話出於《禮記 · 中庸》,意思是指知道羞恥,就接近成為一個勇敢的人了。一個人有了羞恥的心,即是懂得自省,如能進而自勉自勵,勇於改過,就是真正的勇敢,達到「修身」之道。

  中國古代有不少偉大人物都有知恥之心,成就崇高品格,例如孟子「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莊子「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以及...

古代「摸金校尉」是甚麼職位?

  「摸金校尉」其實就是盜墓者,是中國古代對盜墓者的別稱。

  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漢代陳琳所作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中就出現過。

  檄文中指出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公然盜墓取財,以貼補軍餉。

  被袁紹告了一狀的曹操,並沒有堅定否認自己派人掘墓充實餉軍一事,後來「摸金校尉」也逐步成為了盜墓者的代稱。

 ...

馬的量詞為甚麼是「匹」?

  我們形容車的數量,會說「一輛車」;說到船,會說「一艘船」;說到馬,則是「一匹馬」。   為甚麼馬的量詞會是「匹」呢?

  玩過「二人三足」遊戲的人,都知道合作的二人如果實力「相當」、步幅「相當」、速度「相當」,則獲勝機會大增。若能如此就是一對好匹配。

  匹,有「相當」、「相配」的意思。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晉匹也,何以卑我?」意思是說,「秦國和晉國是相當的,為甚麼要小看我呢?」

  至於馬,古代的車是以雙...

買鞋需要先「打匹」?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新界農村一般離墟市較遠,孩子少有機會到墟市去。   孩子要買鞋,由於沒有尺,客家人會用一條麻包繩或鹹水草,來量度孩子的腳掌長度,然後把相當孩子腳長的麻繩/鹹水草到墟市買鞋,這個動作就叫做「打匹」。

  為甚麼叫做「打匹」?

  「匹」是古時的量度單位。《說文解字》:「匹,四丈也,從八、匸。八楪一匹,亦聲。字亦誤作疋。」《說文通訓定聲》:「按:《漢書·食貨志》:『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疋。』」

  打匹,就是把腳長度量度出來了。

  古人的確有以麻繩來量度腳掌尺寸的。《細說漢字部首,足部》引《韓...

編輯推薦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的永恒傳奇

2022-10-29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對帳帶來民間覺醒 兩地生活比較 堅定了中國自信

2025-04-09
中國經濟-中國上海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只有把中國變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2025-04-06
外國人遊覽故宮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鼓勵西方年輕人到中國 認識中文 建立未來資產

2025-04-04
1988年4月11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蘇聰奪奧斯卡

中國人首次獲奧斯卡獎

「賓虛」和「趁墟」

  形容場面人山人海,熱鬧非常,老一輩的香港人,會以「賓虛咁嘅場面」來形容。你聽過嗎?是如何產生的呢?

  「賓虛」,在廣東話中有人山人海、場面宏大的意思。

  這個說法有說是源自於1959年出品的美國電影Ben-Hur,這電影中文譯名叫作《賓虛》,「賓虛」這個詞,其實是戲中主角的名字。

  這套電影在上世紀50年代上映,由於當時沒有後期特技,所以在場面上需要採用特大製作。製片公司動用超過萬名臨時演員上陣...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