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0-29
夏培肅的名字或許很多人沒聽過,但就是這位淡泊名利的女科學家,奠基了中國電腦(計算機)事業,並研製出第一部自主設計電腦;她還為國家培養了眾多人才,門生頂起中國電腦領域半壁江山。被公認為「中國計算機之母」的夏培肅有甚麼永恒傳奇?
夏培肅精通電子和數學 研發電腦最佳人選
夏培肅1923年生於重慶一個教育世家,自小便是「學霸」,數理科尤為出色。為了實現工業救國的理想,她高中畢業後選擇入讀中央大學無線電專業,至1947年負笈英國,3年後取得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留英期間,夏培肅與早在大學時期認識的物理學家楊立銘結為伉儷。
新中國成立,夏培肅和丈夫回到祖國參加建設,她被安排在清華大學電訊網絡研究室工作。
1952年,時任中科院數學研究所所長的華羅庚提出發展中國電腦事業,並獲國家支持,他挑選了懂電子又精於數學的夏培肅為3人科研小組的成員。
夏培肅後來談及與電腦結緣經過時說:「一個人在一生中,常常會有一些改變命運的重要轉折點。對於我來說,這個重要的轉折點出現於1952年的一個晚上──我第一次謁見華羅庚教授時.....。」她的人生轉折點,也是中國電腦研究的序幕。
上世紀50年代,電腦在全球界都是新學科,中國更從零開始,所以夏培肅和科研小組成員的工作困難重重。
他們要鑽研電腦專業知識、開展研究,還開班培訓更多電腦人才,可是手上資料極為有限,大家只好每天到圖書館查找英文期刊,零零星星地搜羅相關內容,然後一字一字抄錄。
夏培肅編寫首本講義 翻譯電腦用語沿用至今
作為培訓班負責人,夏培肅還編寫了《電子計算機原理》,這是中國第一本電腦科學講義。
為大家能更好理解相關概念,她逐字推敲,把外文電腦用語翻譯成中文,例如把「bit」翻譯成「位」、把「memory」翻譯成「存儲器」等,很多名詞沿用至今。
另一方面,自行設計電腦亦是小組的任務,但該工作因為當局從蘇聯引入圖紙而一度停下來,到50年代後期才重啟。惟當時科研小組另外兩名成員已先後離開,只有夏培肅堅持下來,研發重擔全部落在她肩上。
夏培肅不負眾望,她無日無夜地工作,很快便完成電腦總體功能、邏輯、工程、部分電路及調試方案的設計,「我對計算機太着迷了,我滿腦子、無時無刻不在想着計算機........」。
1960年,第一部中國人自行設計、代號「107」的電腦問世。
「107」當然不是現在大家常接觸到的家用或辦公室小電腦,它安裝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個60平方米機房內的大型電腦。除了為教學服務,它後來還被用於彈道、核反應堆射線能量等計算,助力中國國防科技發展。
夏培肅埋頭研究 兒子意外掉水溝夭折
「107」是中國邁向電腦技術自立的第一步,有里程碑意義;在那個特殊年代,它還振奮了無數國人。
誠然,「107」與當時西方最先進電腦相比是有距離的,因為該電腦被公認為「中國計算機之母」的夏培肅,晚年接受傳媒訪問時曾坦言兩者「差得遠」,但她對「107」沒有遺憾,「因為我中間培養了很多接班的幹部,那給國家貢獻的,可比一台計算機大多......」。
要說夏培肅的遺憾,是她為「107」埋頭苦幹之際,大兒子不慎掉進家中後院的水渠夭折,這是她永遠之痛。
「107」之後,夏培肅繼續為中國赶超世界先進水平努力,她先後研發出多類型電腦,又提出一系列先進應用理論,幾乎每十年都出一個大成果。不過,她的成果有的學術性太強,一般人未能理解。
在做研究的同時,夏培肅還傾盡心血教書育人。除了研發「107」期間為國防、工業部門培養的700多人,她40年間還親自指導了60多名研究生,很多都成了業界響噹噹人物,李國傑、胡偉武便是表表者;有傳媒形容為,夏培肅的門生「頂起中國計算機領域半壁江山」。
夏培肅:不自主發展芯片將永遠受制於人
而弟子們都不會忘記夏培肅反覆說的一句話:「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是搞好中國的計算機事業。我們這代人沒搞好,你要搞得比我好。」
另外,說夏培肅的故事一定要提到芯片。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夏培肅多次致函相關部門,力陳「我國應開展高性能處理器芯片的設計,建議國家大力支持通用CPU芯片及其產業的發展,否則,中國在高性能計算技術領域將永遠受制於人」。
30多年過去,夏培肅高瞻遠矚的話還是沉甸甸的。
現在,弟子之一的胡偉武正逐步實現夏培肅芯片不要受制於人的願望。
他2002年做出了第一款中國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通用芯片「龍芯一號」;為紀念恩師夏培肅從業50年,他將「龍芯一號」命名為「夏50」。目前「龍芯」系列仍在發展之中,向世界頂尖水平邁進。
2000年前後,夏培肅逐漸淡出科研一線,但她從沒離開中國電腦事業。2014年8月27日,這位淡泊名利、為祖國發展貢獻一生的女科學家與世長辭,享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