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編輯︰許可

  自主研發芯片有多重要,現在毋庸贅言,而說到這話題,為研發「中國芯」傾盡一生、年過八旬仍奮戰在最前線的黃令儀,是必須提到的人物。

黃令儀創建國內首半導體實驗室

黃令儀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廣西博物館的創始人,母親是廣西化學纖維所的元老。圖為黃令儀幼年時與家人合影。(網上圖片)

  黃令儀原籍廣西桂林全州,1936年出生在南寧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童年經歷山河破碎,令她從小便有了讓救亡圖存、為國效力的志向。

  1958年,黃令儀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因為成績優秀,她被推薦至清華大學進修,主攻半導體器件。

  近年常會聽到半導體、芯片、集成電路之類名詞,但很多人未必能完全明白;有網站給出「極簡」說法:芯片就是半導體元件產品的統稱、是集成電路的載體,這能讓大家都掌握內容嗎?

  無論如何,到清華大學進修半導體,是黃令儀人生最重要轉折點,亦是她與中國的芯片事業結緣之開始。

  黃令儀從清華回到母校後,創建了半導體專業和國內首個半導體實驗室。上世紀60年代,她調入中國科學院。

為「兩彈一星」 黃令儀攻關微電腦

「兩彈一星」是國之重器,黃令儀為此亦作出了貢獻。圖為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網上圖片)

  那時國家為突破「兩彈一星」的瓶頸,在中國科學院成立專攻微型電腦和相關項目的部門,由黃令儀擔任負責人,這就是中國第一支研發芯片的隊伍。

  缺資料、缺設備、缺人才、缺材料,黃令儀還是帶領隊員們刻苦鑽研,並取得突破。隨後國家研發大型通用計算機(電腦),團隊又繼續攻關,研發的芯片在1978年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奬。

  1984年是黃令儀無法忘懷的。那一年,中科院因為經費緊張,無奈停止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發,她也被調到微電子中心。

  「(我)一走出北樓門口,忍不住失聲痛哭了,難道我們嘔心瀝血十幾年創建的研究室就這樣結束?計算所今後設計計算機的人真的只能看到黑匣子,而裏面是甚麼都不懂了?難道計算所今後真的走向了『無芯』的未來?」這是黃令儀的自述《回望50年》其中一段。

  延伸閱讀:「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的永恒傳奇 

 琳琅滿目非國貨 黃令儀痛苦掉淚

在國際芯片展上看不到「中國芯」,黃令儀當天在日記中寫着:「琳琅滿目非國貨,淚眼漣漣。」圖為內地傳媒刊登的黃令儀照片。(網上圖片)

  此後一段時間,儘管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沒完全停頓,卻已跟不上西方的腳步,很快便被遠遠拋離,電腦芯片為外國公司所壟斷。

  黃令儀在《回望50年》中還提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刺激」。

  1989年,她被派到美國,期間參觀了拉斯維加斯一個國際芯片展覽會,惟她跑遍了幾乎所有攤位,卻找不到一個是中國的。好不容易在人群中看到了幾個中國人,她迎上去問「你們是來參展的吧」,得到的答案卻是「我們也是來參觀的」。

  「(我)心中猛然一震,沒有希望找到了。只有我最明白,1963年我國的集成電路研究水平與國外是同步的啊!為甚麼現在差距如此?內心的痛苦使我掉下了眼淚。」

  黃令儀當天在日記中寫着:「琳琅滿目非國貨,淚眼漣漣。」她暗自下決心,一定要設計一塊高水平的芯片來參展。

退休後再出山 黃令儀成「龍芯之母」

黃令儀放棄安逸,退休後為「中國芯」再出山。圖為2004年,黃令儀(右一)與胡偉武(中)及龍芯課題組成員到天安門看升旗。(網上圖片)

  回國後黃令儀又把重心放到芯片上,潛心鑽研各種集成電路設計方法,還獲得了兩個發明專利。可惜的是,研究成果始終未能實用化。

  2001年,65歲的黃令儀退休,惟壯志未酬的她不想放棄。

  不久後,一位後輩讓黃令儀重燃激情,他就是中科院的胡偉武;時年30多歲的胡偉武,為了中國能不受制於人,正向全國發出打造「中國芯」的集結令。  

  胡偉武邀請黃令儀再出山,一起研發,黃令儀義無反顧地答應,成為了團隊其中一位負責人。 

  眾志成城,才過了大約一年,中國首款通用芯片「龍芯1號」研製成功,它的性能雖然與外國芯片仍有差距,但卻真正打破了國產電腦無「中國芯」的歷史,黃令儀也有了「龍芯之母」的美譽。

黃令儀心願: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

黃令儀永不言退,圖為龍芯團隊為黃令儀慶祝80大壽。(網上圖片)

  此後在團隊不懈努力下,「龍芯2號」、「龍芯3號」等一大批國產高性能芯片應運而生,北斗衛星、殲-20隱形戰機都裝上了「中國芯」,徹底打破西方技術封鎖。

  2019年,黃令儀獲頒「夏培肅獎」,該獎旨在獎勵為推動中國電腦事業做出傑出貢獻、取得突出成就的女科學家。當年黃令儀已經83歲,仍奮戰在中國芯片研究第一線。

  為何如此之「拼」?黃令儀甚少接受傳媒訪問,而胡偉武的一段話讓大家有了答案:「黃令儀老師年近80歲時,依然從早到晚拖着鼠標,盯着屏幕查電路。有人勸她給年輕人把把關就行,別親自幹。她脫口而出『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是匍匐在地,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

  2023年4月20日,親歷國產芯片從無到有的黃令儀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此際中國科研人員繼續在努力,為「中國芯」從弱走向強、為中國不再被「卡脖子」而攻關。

  延伸閱讀: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用「中國神藥」改變世界

黃令儀2019年獲頒「夏培肅獎」,該獎是對其工作最好的肯定。(網上圖片)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的永恒傳奇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時代英雄

李振聲——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

傑出名人

敦煌保育80年|「敦煌守護神」常書鴻 千年莫高一生守候

創新先鋒

「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盧煜明

盧煜明獲任香港中大校長 帶你認識這位「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小城大事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運動健兒

2:22
巴黎殘奧WH2級單打亞軍陳浩源

「輪羽二哥」陳浩源再闖殘奧 勇奪銀牌突破個人成績

影視巨星

瓊瑤、《還珠格格》劇照

瓊瑤逝世|首部小說捧紅林青霞 《還珠格格》助亞視打低無綫

編輯推薦

中國鐵路冷知識之三|鐵路車次有講究 為何同一趟列車有兩個編號?

盤點|中央三次贈港國寶大熊貓 重溫可愛瞬間

2:15

「熊臉識別」野生大熊貓 高科技守護中國國寶

四川大熊貓基地

四川「追貓」攻略!盤點3大熊貓基地 邂逅「花花」和它的小夥伴們

1:47

1800隻大熊貓

十大中國瀕危動物:「最可愛國寶」大熊貓

邊「玩」熊貓邊讀書?全國首個大熊貓學院正式招生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是「最有趣筍工」?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開幕 主打高科技互動保育體驗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18

香港古迹|堅尼地城魯班先師廟本月設免費導賞 細訴建築歷史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行山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腳比路長的道理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2010年12月21日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發布

冬至 是冬天開始還是結束?

  冬至,很多人以為是冬天到來,實際卻是「冬天到此為止」的意思。

  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日之一,一家大小會提早下班回家吃豐盛的晚飯,團團圓圓,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為甚麼呢?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中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日照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天,日照時間開始逐漸增長,古人認為...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