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3-27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新界農村一般離墟市較遠,孩子少有機會到墟市去。
孩子要買鞋,由於沒有尺,客家人會用一條麻包繩或鹹水草,來量度孩子的腳掌長度,然後把相當孩子腳長的麻繩/鹹水草到墟市買鞋,這個動作就叫做「打匹」。
為甚麼叫做「打匹」?
「匹」是古時的量度單位。《說文解字》:「匹,四丈也,從八、匸。八楪一匹,亦聲。字亦誤作疋。」《說文通訓定聲》:「按:《漢書·食貨志》:『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疋。』」
打匹,就是把腳長度量度出來了。
古人的確有以麻繩來量度腳掌尺寸的。《細說漢字部首,足部》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有鄭國人買鞋時,只相信事先量好的尺寸,卻不相信現場試穿的效果,因此誕生了一個成語「鄭人買履」,被用於諷刺辦事過於死板、而不注重實際的人。
延伸閱讀:度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