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5-29
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这些词相信大家都听得很多,但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究竟有何内涵和意义?
“国策通识”专题系列文章从10个方面,拆解中国近年重要的国家政策和理念。
本文为“国策通识”专题第二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何为“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70年代末迫切需要发展速度

“高质量发展”一词,近年常见诸报端,但这具体说的是什么?是否可以简单地说是“重质不重量”的经济发展?
说高质量发展之前,先回看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
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远落后于世界,供给短缺,多数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迫切需要的是发展速度和规模。可以说,中国在那个阶段的发展方式,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数量比质量、效益更重要且更迫切。
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在此大方向下高速增长,GDP壮大,综合国力提升。至2010年,中国GDP已超越德、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也上了新台阶。
高质量发展|新发展阶段需要新战略

可是,以量和速度为先的发展方式,随着中国本身发展要素的变化,包括人力和资源成本上升、市场大环境变化等等,已难以在踏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支撑经济像以往一样高速增长。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玩具、家具等行业就是例子。
再者,“唯GDP论英雄”、粗放的高速经济发展,也会在各领域累积风险,例如贫富差距扩大、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等问题,这显然不利于更长期的发展目标。
所以,中国踏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新战略、新发展方式。现在大家知道,它就是高质量发展,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部份。
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着眼经济结构和发展动能变化

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又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知道了背景,再要了解高质量发展,就会容易得多。
高质量发展,以学者的话来说,是着眼经济结构和发展动能上的新变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它的基本要求,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其重点就在于“质”和效益。
高质量发展|经济质有效提升 经济量合理增长

习近平在2017年中央经济会议上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应该是对此最高度的概括。
要注意的是,高质量发展不能简单说为“重质不重量”,因为它的特征应该是“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同时是“经济量”的合理增长。高速增长与合理增长的分别,不难理解。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大方向来说,它必须走可行性高、有效性的路,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可以被看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先导。
延伸阅读: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如何推进能源革命?
高质量发展|科技带动产业创新 形成增长点

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中国要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接下来,科技创新便会带动产业创新,并形成新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点。
哪些产业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是大家熟悉的例子。
另外,当局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最后必须指出,当局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绝不只在于经济层面,它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带动整个社会平稳和谐,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