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雜陳 形容人生,我們會寫「百味人生」,不過,「百味」可以說是由「五味」混合出來的,所以亦有人會說「五味雜陳」。 五味,即酸甜苦辣鹹,是舌尖上最直接的體驗。 《黃帝內經》中,「五味」被用來描述食物的味道,並與五臟(心、肝、脾、肺、腎)相對應,反映了古代中醫對飲食與健康的理解,例如:「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 古代詩詞常用五味來比喻複雜的情感,例如,蘇軾《浣溪沙》中的名句:「人生有味是清歡」,以百...
「快刀斬亂麻」的下一句是甚麼? 「快刀斬亂麻」出自《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嘗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故事說:一天,東魏丞相高歡為了測試兒子們的才智,每人各發一把亂麻,鬥快整理。 當其他兒子都全神貫注地抽出亂麻,高洋不慌不忙找來一把刀,三兩下便把亂麻斬斷了,並對高歡解釋:「亂者須斬!」高洋後來成為了北齊文宣帝。 後人把這故事概括至一個成語:「快刀斬亂麻」,形容以果斷快捷的手段,解決錯綜複雜的問...
「女人心海底針」下一句是甚麼? 「女人心、海底針」這句俗語,從字面看,一根針掉進大海,當然很難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難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細密、感情細膩,喜好和情緒,有時候就像3、4月的天氣,驟晴驟雨,難以捉摸。雖然這句話出處已難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機會來自男性。 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撈到還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撈到針,但這針仍是會扎人的。 兩句話連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講道...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某年在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見到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百姓,治癒了很多...
家家搗米做湯圓 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日,北方人吃餃子,而南方人則愛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明朝時便有諺語:「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這個典故來自一個悲天憫人的故事。 民間傳說,閩南有一個貧困家庭,育有一名女兒。臨近冬至,妻子卻病逝了,為籌斂葬費,父親被迫賣女葬妻,女兒知道後當場昏厥,父親慌忙買一碗熱湯、加幾個糯米圓餵給她吃,女兒終於醒過來了。後來女兒被賣到富人家當奴婢,女兒冬至掛念父親,便在家中大門掛兩個糯米圓,希望父親看見,來和她見面。父女倆最終有沒有見面...
冬至 是冬天開始還是結束? 冬至,很多人以為是冬天到來,實際卻是「冬天到此為止」的意思。 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日之一,一家大小會提早下班回家吃豐盛的晚飯,團團圓圓,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為甚麼呢?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中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日照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天,日照時間開始逐漸增長,古人認為...
仇人見面 分外眼紅;恩人相見 分外眼青 足球新聞常會以一句「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來形容位處同一城市的兩支球隊的對賽。「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這句俗語,是指一對仇敵相遇時出現近乎失控的情緒狀態。 所謂的「眼紅」就是二人都被對方激怒而呈現出來的激動樣子,因為人類情緒激動的時候,全身血液運行加快,有可能使眼睛的微絲血管膨脹,令眼白出現紅血絲,因而有「眼紅」情況。因此,有人便以這個生理反應來形容仇人相見的瞬間,意指當敵對的雙方彼此相逢時,格外怒不可遏。 這一句特別多用來形容同一地方的兩支球...
大雪兆豐年 無雪要遭殃 今天(12月7日)是「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在古代,大雪時期的天氣對農作物收成還有重要啟示。 「大雪」到臨,北方地區會受冷空氣影響,經常出現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積雪。 對於農家來說,這個節氣又隱藏着甚麼啟示呢?北方有俗語:「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意思就是大雪當日有下雪的話,就預兆將迎來一個豐收之年;沒下雪的話就要遭殃。 究其原因,雪是水凍結的形態,大雪下雪意味着冬天下雪量充足,能...
老豆 原來係尊稱? 在廣東話當中,父親、爸爸又稱為「老豆」,可能不少人都覺得這個稱呼有點粗俗,其實背後有典故,最初還稱得上是一個尊稱。 有一種說法指,老豆是由「老竇」演化而來的。中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三字經》匯總就有四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燕山是五代時期的人,本名竇禹鈞;燕山就是他老家幽州附近的一座山。 這位竇燕山養育的五名兒子,相繼通過科舉成為棟樑,為朝廷所效力。由於家中人才輩出,因此大家都說竇燕山教子有...
狼過華秀隻狗 形容一個人為人處事用心狠毒,我們通常都會用到凶狠毒辣、残暴不仁等等的形容詞,但在廣東諺語當中,就有一句既生動又帶有同等意思的句子,這句正是「狼過華秀隻狗」。 究竟「華秀」是何人,他養的狗又為何會以兇狠而聞名? 據說,從前佛山有一個名為華秀的茶葉商,他的其中一項技能就是鬥狗。在他生活的時代,「鬥狗賭錢」是閒時的娛樂之一,所以相中一隻兇狠的狗某程度而言是可以為自己帶來一大筆財富。華秀千挑萬選之下,就找到一隻相當威猛的狗,為他帶來多場連勝。這隻「華秀的狗」甚至在街上看到紙老虎也會即時撲上去嘶咬,兇狠無比。 ...
佛山孝子似層層 方言很多時候承載着地方文化元素。廣東話有一句俗語叫佛山孝子,歇後語是「似層層」,字面的意思就是「非常神似」、「似模似樣」,這句歇後語是怎樣產生的呢? 俗語全句是「阿昆買水頭耷耷,佛山孝子似層層」。在珠三角地區,辧喪禮注重孝子要負責「擔幡買水」,「擔幡」即是擔起一枝引魂幡,「買水」就是孝子用鉢裝水,再用濕了水的毛巾向先人屍體從上至下洗擦三次,用意洗滌靈魂,讓他們早登仙界。 相傳以前在佛山當地有一個叫阿昆的人,專門為一些沒有兒子的家庭提供代客治...
蜑家雞見水 香港有一句歇後語「蜑家雞見水」,原來與嶺南民俗有關?是甚麼意思呢? 蜑家,是生活在廣東沿海一帶的古老族群。 在古代,蜑家是被歧視的一群人,更曾為賤戶之一。他們只能在海上生活,以船為家,不能隨便上岸,而且不可以擁有田地。因此,蜑家人在船上養的蜑家雞不能放養四出走動,只能關在籠裏,雞口渴時,看着海水卻無法喝到,就像蜑家人口渴時就只得看着四周的海水一樣。因為海水喝不...
小雪封地 大雪封河 二十四節氣中,立冬過後,便踏入「小雪」。 有關小雪的解釋,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以下記載:「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此外,古籍《群芳譜》亦有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所代表的是降雪的起始時間與程度。此時此刻,北部一些地區已見初雪,不過因為地氣未寒,降雪量小,未有積雪,於是稱作「...
烏龜爬門檻 談及烏龜,大家必然聯想到「慢」字,又或者聯想到「毅力」,因為龜兔賽跑故事中烏龜憑毅力勝出的形象太深入人心。 不過,關於烏龜的諺語又何止這些,最傳神的要算「烏龜爬門檻」了! 傳統的中式建築,門檻有高有低,但對天生腿短的烏龜而言,要爬過任何一個門檻都相當困難。假如失敗,烏龜就只能四腳朝天,難以再翻過身來,那就有「難以翻身」——沒指望的意思了。 可見烏龜過門檻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行為,所以後人就創作出一個歇...
蠶蟲師爺 形容某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時,大家或許會用到「自作自受」一詞,但同樣的意思還有很多表達方式,「蠶蟲師爺」就是一例。 在古代的州、縣衙門,「師爺」專門為官員出謀獻策,地位舉足輕重。那麼,「蠶蟲師爺」又是怎麼一回事? 要知道「蠶蟲」的特性就是會吐絲結繭,將自己包裹其中,在外人看來這正是自作自受、弄巧反拙。而把「蠶蟲」與「師爺」結合在一起,正是形象化地描述出謀獻策的人最終作繭自縛、令到自己無法脫身的慘況了!而歇後...
「趁水和泥」是何意思? 「趁水和泥」是甚麼意思?出處在哪裏呢? 在北大語料庫中查詢發現,「趁水和泥」這個詞,最早出自清代程省所著、講述古代測字數的著作《測字秘牒》。 現代多本小說作品中,曾用到這個詞,大多與趁熱打鐵、趁火打鐵等連用,表達要把握時機的意思。 例如姚雪垠的長篇小說《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這母貨不早不晚,來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熱打鐵,捎帶着...
一筆畫不成龍 一鍬挖不出井 形容做事不要急進,會說「勿急功近利」、「不能一蹴而就」。在以前,就有一句很生動的語句來形容,你知道是甚麼嗎? 古時,人們最尊崇是龍,甚至會把龍的畫作掛在家中,希望為家添福氣。不過,要畫出一條栩栩如生的龍,一筆是畫不成的,要多加幾畫仔細繪描才能夠成功。因此,形容要成功就不能急進,就有「一筆畫不成龍」的諺語。 「一筆畫不成龍」原來還有下一句的,就是「一鍬挖不出井」。古時喝水要挖井,但井不是一挖便成,而是要...
久住坡 不嫌陡 「久住坡,不嫌陡」是一句民間諺語,大家知道是甚麼意思嗎? 據說這句話出自鄉村,是說住在山坡上的人,如果要購買生活必需品,可能經常需要下山。有些地方山坡陡峭,村民甚至需要自製一條「天梯」下山。在外人看來,這樣的下山之路危險萬分,但對於住在山上的人來說,這條路是生活必走的路,走多了便輕鬆自如。 於是就有了「久住坡,不嫌陡」的俗語,意思就是積極面對困難,便...
「知人口面不知心」大有出處? 形容別人內心與表面不相符,特別指不懷好意的人,我們會說「知人口面不知心」。 簡單來講,「知人口面不知心」就是說,所見之人臉孔是善良的,卻不知道內心究竟如何。這句話原來大有出處。 這句話最早出自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無二心啊,他怎生背了劉武周,投降了俺來。」就是說,哥啊,(我們)看到他的臉卻看不到他的心,他背叛了劉武周,生出了二心才會前來投誠,所以定要小心啊。 這句話容易讀、容易理解,為後世不少文學作品所引用。 明代施耐庵《水滸》第...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這兩句詩出自明代詩人唐寅《元宵》一詩,將元宵佳節的特色——明月及彩燈,共冶一爐,砌出一幅美麗夜景的圖畫。 民間有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意思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如果天氣不佳,雲霧遮蓋月亮的話,五個月後的元宵夜就會下雪,影響彩燈,令張燈結綵的元宵佳節失色不少。 這句話在北方可能比較合適,但在南方地區就不一定適當。在南方,正月十五日已是大地回春之時,月亮高掛的機會也高,因此文人墨客也喜...
「富過石崇」與「富過馬雲」 講到一個人是否富有,香港會說「你估我係李嘉誠咩?」內地則會說「富過馬雲」,上一輩的話則會說「富過石崇」。 李嘉誠富有不用說;馬雲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互聯網時代憑不斷創新而富甲一方。那麼,誰是石崇呢? 石崇(249-300年),渤海南皮人(今河北省南皮縣),西晉時期大臣,文學家。他是大司馬石苞第六子,生於富有家庭,成長在父親石苞樂陵邵公府上,衣食無憂。 他出任修武縣令,因為才德晉升至城陽太守,後因戰功而封侯。 雖然他聰明,但並不清廉。石崇出任荊州地方軍政事務時,以搶劫商賈貨品財物而致富,建...
每日一詞 「大刀闊斧」與「大馬金刀」 一個人辦事果斷而有魄力,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意思就是操刀時一刀落下,絕不拖泥帶水。 另一個類似的成語,則有「大馬金刀」,形容一個人豪爽、氣派。 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大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皺,說:『你怎麼這麼俗啊?起來!』」這裏的姑娘就予人豪爽、氣派的感覺。 不過,「大馬金刀」也可形容一個人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在清代《崖山哀·漢奸》當中便有用上這個俗語:「你再別說甚麼野蠻文明,安國提起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