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足然後知榮辱 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說「民以食為天」。「食」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要,衣食充足才能顧及榮譽和恥辱。 語出《管子.牧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指倉庫,糧倉儲備充足,百姓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 管子即管仲,他是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成為第一霸主的丞相。他明白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富民就是協助百姓取得生活基本所需,能夠豐衣足食,才能進一步談論禮義廉恥。管仲也的而且...
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語源自《周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意思是指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性格和志向相近的人也會聚在一起,硬要把不相干的人拉進群裏,結果只會悄悄地逃走。 典故是這樣的:春秋戰國時,齊宣王招告天下賢士來幫助他治理齊國。有一個叫淳於髡的賢士在一天內,推薦了七個有才能的人給齊宣王。 齊宣王跟每個有才能的人對話後,果然發覺個個本領高強。齊宣王就問淳於髡:「我聽說人才是很難得到的,在千里之內,如果能找著一個賢士已非常不容易,你卻在一天之內,推薦了七個...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明天之後還有明天,「明天」是那麼的「多」啊!事情永遠留待「明日」去處理,只會虛度光陰,蹉跎歲月,結果一事無成。 這二句話出自明代狀元錢福《明日歌》,全歌有十句,首四句為重心所在:「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首句的「復」即又,明日之後又有明日;第二句「何其」即那麼,明日那麼多,今天之後的「明天」真的可以很多很多。第三句「生」指一生,「待」指等待,我一生都在等待明日;最後一句的「蹉...
寧為玉碎 不作瓦全 玉是王器,瓦是瓦片,兩者價值南轅北轍。這話意思是寧可作玉器被打碎,也不願做陶器被完整保存,比喻寧願保持高尚的氣節死去,而不願屈辱地活着。 語出《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南北朝時期,丞相高洋毒死了東魏皇帝元善見和他的三個兒子,奪取了皇位,建立北齊。他想斬草除根,把姓元的通通殺掉。 當時有個叫元景安的人,他本是魏國昭成王的五世孫,祖先都是朝廷大官。元景安為保全性命,就向高洋請求將自己的姓氏改姓高,以博得...
東窗事發 在東窗下密謀的計劃已經被揭發,有事情已敗露之意。但為何是東窗而非其他窗戶呢? 這個說話出自元.劉一清《錢塘遺事.卷二.東窗事發》。 秦檜是宋高宗時的丞相,卻與金人私通,力主議和,但是南宋的名將岳飛屢敗金兵,破壞了秦檜的計劃。於是,秦檜要求高宗一日之內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並將他置於獄中。秦檜想要殺掉岳飛,但又害怕朝廷社會的反對聲音,如果不殺掉岳飛,又怕後患無窮,岳飛...
蕭規曹隨 蕭指蕭何,漢高祖劉邦的宰相;曹指曹參,是蕭何的繼任人。蕭何所訂立的規矩,曹參繼續執行,比喻後人依循前人所訂的規章辦事,有因循守舊的含意在內。但是,這個成語原意是讚美的。 這個語出自漢.揚雄《法言.淵騫》:「蕭也規,曹也隨。」 蕭何和曹參在秦末當小吏時已認識,漢高祖劉邦登基後,蕭何任宰相,曹參出任大將軍。蕭何臨死前,推薦曹參繼任宰相一職。 曹參上任後,認為蕭何訂下的法令已很完備,所以繼續沿用而不作改動。曹參每日喝酒閒逸,時任的漢惠帝認為曹看低自己,於是向曹問責...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這話源自唐代顏真卿的《勸學》,訓勉年青人要珍惜光陰、勤力讀書,否則年老時就會後悔莫及。 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為「更」,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兩小時。「三更」就是午夜11點到1點;「五更」就是天快亮時的凌晨3點到5點,此時也開始聽到雞啼聲,因此叫作「五更雞」。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古代重男輕女,只有男兒才有機會讀書,所以詩中只談及是「男兒讀書時」。 ...
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生子會打洞 龍與鳳都是中國傳統優質的生物,不論牠們是否真的存在,龍所生的就是龍,鳳所生的就是鳳,代表優質基因遺傳下去。 相反,老鼠屬於低等動物,牠們天生能夠鑽來鑽去,所生的老鼠仔也懂得打洞這個技能。然而,這看似合理的基因遺傳論又是否這句說話的全部意思呢? 這種說法跟「優生學」不謀而合。「優生學」除了指出近親結婚的後代往往不易存活和繁育外,更強調基因較佳的男女結合,所生的下一代也擁有優良基因。換言之,學歷較高的男...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作馬牛 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兒孫自有子孫的福分,父母不必為其擔心,更不必為他們作牛作馬。 俗語有云:「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一個新生命的降臨,除了為一個家庭帶來喜悅之外,也會為父母帶來不少擔憂,如擔心孩子吃不夠、穿不夠暖,擔心孩子學業成績不好,擔心他/她品行欠佳,擔心他/她結識壞朋友,擔心找不到理想工作……這都是父母對孩子愛的表現。 然而,兒孫自有兒孫福,指的是孩子也有自己...
關公面前耍大刀 孔子面前賣文章 在比自己才能高出多倍的人面前舞文弄墨,反映沒有自知之明,不自量力。 關公,即戰國時期的關羽,力氣很大,他的武器青龍偃月刀重49公斤,普通人拿起來十分費力,但在關羽的手中卻能耍得龍飛鳳舞。 然而,趙雲手下一位叫周倉的將領,卻沒有見過關羽的刀法。周倉很想跟關羽比武,關羽起初沒有理會周倉,但周倉卻在關羽的營帳外一再挑釁,最終關羽忍無可忍,終於同意和周倉比試一下刀法。...
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指着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路途中病死,宦官趙高不願讓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繼位,而想立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當皇帝。於是他偽造詔書,賜死扶蘇,立胡亥為太子,史稱秦二世。 之後,趙高又設計害死丞相李斯,自己當了丞相,但趙高仍不滿足,打算篡位自己當皇帝,但他又擔心文武百官不服,於是想出一個花招,做了一場...
愚者千慮 必有一得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前面還有一句,全句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聰明人在千次思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千次思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楚漢相爭時期,劉邦派韓信向東進攻趙國。趙王準備迎戰,參謀李左車獻計道:「井陘這地方,不能容兩車並行,也容不下列隊的騎兵。漢軍的後勤部隊一定跟在後面。如果讓我帶兵抄小路截斷他們的糧餉,不出十天,他們必然敗走。」可是趙王並沒有聽取李左車之計策。 韓信軍隊最終擊潰趙國,...
三矢之訓 「一支竹仔會易折彎,幾枝竹一扎斷節難,孤掌莫持依,團結方可幹大事。」這是一首兒歌開首幾句,說的就是團結是力量,原來這首歌的典故來自成語「三矢之訓」。 日本戰國時期,毛利元就有三名兒子。他本打算把繼承權讓給大兒子,但大兒子反對父親隱居。大兒子的能力,亦不如文武全才的兩個弟弟。毛利元就擔心自己死後兄弟三人不團結,就想出了用「三矢之訓」來教導他們。 毛利元就先交給三兄弟每人一支箭,各人都輕易把箭折斷了,之後他把三支箭合在一起,要他們折斷,但沒有人...
有眼不識泰山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是中國五嶽之首。有眼睛而不懂泰山,比喻見識狹小,目光短淺,堂堂名山在眼前也不知曉。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另在第十一回:「林沖聽了,便拜道:有眼不識泰山,願求大名。」 「有眼不識泰山」此話還有一段小故事。木匠的祖師爺魯班,手藝巧奪天工。傳説他曾用木頭做成飛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都不下來。可就是這樣一位高人,也有走漏眼的時候。...
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是經常被引用的成語,指的是空談理論,沒有實踐的空言,在實際操作時根本並不奏效。 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代,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他自小喜愛鑽研兵書,與父親討論軍事理論時,甚至能勝過父親,因此認為自己是軍事天才,十分了不起。但趙奢作為其父親又是大將軍,當然不認同,認為趙括將事情看得太簡單了。 後來,秦國攻打趙國,趙王命令趙括帶兵迎戰。趙括因為過於輕敵,...
業精於勤荒於戲 行成於思毀於隨 業指學業,精練於勤奮,荒廢於嬉戲;行指品行,成功於思巧,毀壞於隨便。每個人都希望能品學兼優,要達到這境地,必須勤奮和思考,對學業和品行嬉戲與隨便,就會流於失敗。語出自韓愈《進學解》。 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通,卻可在嬉笑玩耍中荒廢,事情由於反覆思考而成功,但它卻能毀滅於隨便而不經思慮。古往今來,有不少歷史典故說明了這個道理。 西漢時期,匡衡自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裏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晚上,他正躺在床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發覺鄰居家燈火通明。於是,他靈機一...
搏紅顏一笑 男方極愛女方(紅顏),希望令她開心,於是想盡辦法、不惜代價逗對方一笑,讓她感覺幸福。不過,在中國歷史上,有君王卻因搏紅顏一笑而禍國。 這就是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幽王甚為喜歡,立為妃。翌年,褒姒生下兒子,幽王對她更寵愛有加,廢去王后申氏和太子,立褒姒為王后,立其子為太子。 然而,褒姒因為過不慣宮中生活,加上養父被原太子所殺,心中鬱結,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下令重賞,誰能令...
朝三暮四 朝指早上;暮指晚上,「朝三暮四」指早上跟晚上都不一樣,比喻做人或者做事反覆無常,經常變更,即使是早上和晚上都已經大不同。 語出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戰國時,宋國狙公養了很多猴子,並且能和猴子交流。為了能供應猴子食物,狙公甚至減少家庭的費用。但後來因為花費太大,他就決定減少猴子的食物。他為此和猴子們商量:「以後給你們每一隻猴子的橡實,改成早上三顆,...
煮豆燃萁 電動車生產商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在其Twitter及微博專頁,貼出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七步詩》,旋即引起網民熱議。這位全球首富在社交媒體貼出古詩,有指是回應自己被人公開呼籲捐巨款一事;亦有推測是和馬斯克熱捧的加密貨幣有關。 姑勿論其用意何在,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這樣的:相傳魏文帝曹丕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文學才華,下令他在七步內作詩,否則將其處死。曹植以煮豆為題材作出此《七步詩》,表達骨肉相殘的悲哀。 這首著名的詩是這樣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豆萁」即豆莖,鍋裏煮著豆子,豆莖在鍋底下...
得寵思辱 居安思危 我們一般只會聽到別人說「居安思危」,意思是在平安無事的日子,想到可能發生的危險。後來有人在這句話前加上「得寵思辱」,在得寵的時候,也要想到恥辱的境地,前後二話的意思是相通的。 「居安思危」,語見《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背後的小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戰國時期,宋、齊等國聯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於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能夠取消攻打的念頭,大家都害怕強大的晉國,於是紛紛決定退兵。 為了答謝晉國,鄭國就獻...
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意思是說已講出口的承諾必須遵守,是對古代君子的要求之一。當然,這個要求在現今世界也是適用的。 此語出自《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駟馬,古時用四匹馬拉一輛車。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的車也追不上,形容話已說出口,沒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駟馬難追」或單作「駟馬難追」。 古代對君子的道德標準很...
每日一詞 「大刀闊斧」與「大馬金刀」 一個人辦事果斷而有魄力,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意思就是操刀時一刀落下,絕不拖泥帶水。 另一個類似的成語,則有「大馬金刀」,形容一個人豪爽、氣派。 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大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皺,說:『你怎麼這麼俗啊?起來!』」這裏的姑娘就予人豪爽、氣派的感覺。 不過,「大馬金刀」也可形容一個人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在清代《崖山哀·漢奸》當中便有用上這個俗語:「你再別說甚麼野蠻文明,安國提起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