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過蒙正? 形容沒有錢,廣東俗語會說「窮到燶」,不過,內地老一輩的,或許會說:「窮過蒙正」,究竟「蒙正」是誰? 蒙正全名是呂蒙正(944-1011年),河南洛陽人,是宋代名臣。宋蒙正出身貧窮,在高舉之前是百分百「窮到燶」的人,後來他發奮讀書,最終高中狀元。 宋太宗非常欣賞他的才學與品格,授將作丞,出任升州通判,三次登上相位,封為許國公,授太子太師。 雖然位高權重,但他為人寬厚正直,對上遇禮而敢言,對下...
「快過陳家全」你聽過未? 若問「中國飛人」是誰,你會聯想到哪一位?新一代年青人當然會說是蘇炳添了,成熟一點會可能會說劉翔。那麼,60年代的長輩們認知的,又是哪一位? 六十年代,中國田徑運動界有一位被喻為「中國第一飛人」的100米短跑運動員,他們的名字叫做陳家全,是四川萬縣人。1965年10月,他曾於重慶的大田灣體育場跑出10秒的成績,創出世界紀錄,轟動國際體壇。 後來,人們便以「快過陳家全」來形容跑得快、做事快的人了。 延伸閱讀:將軍額上能跑馬
「慘過梁天來」有多慘? 形容很艱苦的狀態,會說「苦過金葉菊」,原來這一名句還有上一句的,就是「慘過梁天來」,究竟梁天來是誰?又有多慘? 據民間傳說,梁天來生於清朝雍正盛世時期,為廣東人士,家有妻妾,他有一親戚名叫凌貴興,兩者關係頗為友好。 凌因為好色、記仇兼迷信祖墳風水,竟火燒梁家祖屋石室,導致七屍八命的慘劇。 梁天來向官府狀告凌氏,但凌卻賄賂朝廷官員,致使梁天來含冤入獄,更被買兇追殺。 後來幾經波折,梁天來不停向上官府逐...
「苦過金葉菊」有多苦? 顧名思義,「苦過金葉菊」是形容味道很苦。這句話有甚麼來歷?金葉菊是不是真的很苦呢? 「苦過金葉菊」這句話,源於清朝時的一個民間傳說。 相傳民間有林、周兩家,各有一女,林家女名為夢仙,周家女名為玉仙,二女結義金蘭,盟誓日後要共事一夫。 夢仙自幼許配與張家公子彥麟,還是聖上為媒,並以「金葉菊」為證,玉仙其後也嫁予彥麟,二女婚後先後各生一子。 可惜當時的國舅起了歹心,想將夢仙...
甚麼叫「劏豬凳」? 廣東俗語中,當形容女人「剋夫」或命不好的話,老一輩會說「她是劏豬凳。」 廣東人屠宰豬隻會說「劏豬」,而用來劏豬的桌面,就叫劏豬凳。劏豬凳的寬度通常與一般桌子差不多,但高度比桌子矮小,方便下刀屠宰豬隻。豬隻一般有三、四百斤,豬隻被抬上劏豬凳後,因為體型太大,會有人負責拉豬手、有人負責拉豬腳,有人負責下刀。一番功夫後,就分好了。 豬一上劏豬凳,迎接牠的就是死亡。因此衍...
歇後語「十月蔗頭」後半句是甚麼? 農曆十月,時逢金秋,是農家收穫的黃金時間,一些有關農業的歇後語都與這個時候有關,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記住了,例如,「十月芥菜——起心」、「十月茭笋——黑心」等。 不過,這些都不是太正面的歇後語或形容詞,而「十月蔗頭」則是例外,你知道是甚麼嗎? 想一下甘蔗到了十月會是怎樣的狀態?甘蔗到了十月份,是生長得最好的時候,這個時候的甘蔗都非常甜美。因此,廣東人都喜歡以甘蔗來祝福喜事,例如新人結婚、新居入伙等,因為它的歇後語就是「十月蔗頭——甜到漏」了。 延伸閱...
四月八,龍船透底挖 這句話是廣東民間諺語,就是說從農曆四月初八開始,各村民把龍船起出來,為端午節龍舟下水作準備。 龍船為甚麼要「透底挖」?這與端午節的第一個傳統習俗--「起龍」有關。 廣東地區水系發達、河網密布,龍舟競渡的風俗已有上千年歷史。為了保護龍舟免受潮濕天氣或蟲蛀等影響,會把龍舟深埋在河床泥土下,利用減少龍舟木與空氣的接觸,達到保護的效果。 每年四月初八,就是村民從河底挖出來的日子了。為了隆重其...
「不見棺材不落淚」下一句是? 電視劇當中,有反派威脅主角的時候,會說上一句「不見棺材不落淚」,繼而就會用上兇殘的手法折磨他人。 這句「不見棺材不落淚」也成了大眾熟悉的俗語,但這句話背後是有甚麼故事呢? 「不見棺材不落淚」原句實為「不見親棺不落淚」,出自明朝蘭陵笑笑生寫的《詞話》,比喻執迷不悟,堅持錯誤的道路,不徹底失敗,就不肯罷休。 相信很多人對這上半句的俗語都非常的熟悉,但是這並不是它的全部,還有另外下半句,就是很多人都應該聽過的「不到黃河心不死」。 原句是「不到烏江心不死」,說的楚漢...
「耄耋之年」與「期頤之年」 若某人的年紀到了八、九十歲,我們可以「耄耋之年」(粵音:冒秩)來形容,到了一百歲,則稱為「期頤之年」。 「耄」指兩鬢斑白的老人家,亦含有思想紊亂的意思;「耋」更有跌倒的意思,也是用來形容老人家的。 曹操《對酒歌》就曾寫道:「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到了一百歲呢? 那麼就可以稱為「期頤」。《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耳順」是一種甚麼境界?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甚麼話都能聽得進去了。六十年是一個「甲子」,一個循環,經歷了很多人與事,在先聖孔子的角度而言,無論甚麼樣的意見都聽進耳內,能做到「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的境界,就算是聽到不中聽的話,也不會氣憤了。 做到這樣的境界,人生不再衝動,不輕易發怒,有胸襟去聽...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語出孔子的《論語·為政》。四十歲人成熟了,有了自己的判斷力,不再容易困惑,而五十歲更是知天命之年。 四十歲的男人,理論上應該事業有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經歷了很多之後,對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不會輕易為表象所迷惑。 而對應廣東的俗語也有句說話:男人四十一枝花,花是艷麗的,代表男性於這個年紀應該才開始盛放,散發成熟穩重的魅力。 孔子在《論語·子罕》也提及「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
馬死落地行 經歷過人生低潮後,仍然積極面對,最終站起來重新出發,這正是「馬死落地行」的表現。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背後充滿哲理。 「馬死落地行」是傳統的廣東諺語,在古代騎馬趕路是快捷便利的方式,但一旦在路途中馬匹體力不繼而暴斃,大家都知道唯一的方法就只有下馬自己步行。 由此引申出:人在失去了優勢、靠山、或可以依仗的事物以後,為了繼續前進,就只好順勢而行,憑藉自身努力隨機應變,即使要面對更加艱苦的情況亦在所不惜...
倒瀉籮蟹 面對混亂無法控制的場面,人們往往會呈現出手忙腳亂的情形,在粵語中會用上「倒瀉籮蟹」來形容,但到底手忙腳亂為何會與「倒瀉籮蟹」相互連繫呢? 「籮」即是籮筐,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農具,至於「倒瀉」則是指從上向下傾瀉,兩者結合的意思就是盛載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 想像一下這個情景: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螃蟹四下逃散;要把逃脫的螃蟹權抓回籮筐,不但手忙腳亂地要伸手去抓,又要防備手上的螃蟹用蟹螯攻擊自己,實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
木棍打蛇 蛇隨棍上 粵語諺語的「打蛇隨棍上」可能大家都曾經聽過,但這句俗語的原句其實是「木棍打蛇,蛇隨棍上」。 要知道南方的天氣潮濕,經常都有蛇蟲鼠蟻出沒,當中就以蛇的危險程度最高。 要驅趕蛇而又不受其攻擊,農民就多以木棍作為工具。 然而,蛇卻是一種善於纏繞硬物的生物,一旦農民下棍打不到蛇的要害,很容易反被蛇纏繞木棍而上,繼而張口直撲打蛇者。 正因為以往曾經有不少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蛇的這種反擊行為...
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淡若水」並非指君子之間的關係,而是指君子之間的交往不涉及任何利益;「甘若醴」指甜酒的甘甜,形容小人之間的交往,主要建立於利益之上。 語出《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君子之間的交往,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之間的交情,卻甜得像甜酒。君子淡泊而心地親近,小人以利相親而利斷義絕。小人之間會出現無緣無故的接近,也會出現無緣無故地離散。 唐朝名將薛仁貴在成名前生活...
有錢人過年 無錢人過關 這句俗語來自農村。對於有錢人來說,過年是過年,但對於窮人來說,過年猶如過關。這也就是「年關」的出處,窮人過年尤如過關。 雖謂「年關難過年年過」,但對於窮人而言,一到農曆十二月,特別是到了下旬,日日逼近年關,的確日益難過。 過年前要大掃除、添置新家具、衣服鞋襪,全都需要金錢。有些人過年,要從城市回鄉,要「撲車票」,過年又需要封紅包、送禮物等,對窮人而言,「年關」不易過。 俗語云:「年到二十三,鑼鼓一響心就驚。」...
年廿六洗福祿 一到年尾,就每天都有活動,到了年廿六便要洗福祿。 所謂洗福祿,意思就是在臘月二十六這天,人們要進行洗浴,這樣未來一年的「福祿」才會多。 以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洗去陳舊氣,迎來新喜氣;或是洗去倒霉運,天天逢好運。 因此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也有「臘月二十六,裏外洗一洗」以及「臘月二十六,洗淨禽畜屋」之說。 除了洗福祿外,在傳統上年廿六還有「割年肉...
年廿四開炸 年廿五蒸糕 過農曆新年,當然少不了要有各式各樣的糕點。 香滑的年糕、甘香可口的蘿蔔糕、口感一流的馬蹄糕等,都是香港人過年必備的美點。 今時今日要享用各式過年糕點,到商店和超級市場便能輕易買到。 不過在中國古代,製作賀年糕點就非常講究。因為古人認為,年糕諧音「年高」,即「年年高」,意味着明年將步步高升,財源滾滾。 為了取得好意頭,蒸糕過程一定不能馬虎,萬一這些糕蒸得不好,意味着未來一年都不會有好日子(不能高)。 除了要蒸好...
「抵冷貪瀟湘」與林黛玉有關? 最近天氣寒冷,不少人苦惱出門時穿甚麼衣服才夠暖。 然而,即使天氣再冷,總會有人愛穿得少,老一輩的人通常會以「抵冷貪瀟湘」來形容。 「抵冷貪瀟湘」,意思就是人們因愛美貪靚而穿得不夠,以免因穿得太多而顯得浮腫難看,即使難受仍心甘命抵。 不說不知,抵冷貪瀟湘中的「瀟湘」源自《紅樓夢》中林黛玉所住之處瀟湘館。 這裏的「瀟湘」二字引用了帝舜同瀟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她們二人都是美女,因哭舜而自投湘水尋死。後人為了紀念她們,就以...
「大步檻過」與天神有關? 在傳統中國民間社會當中,有很多習俗及俗語會帶有迷信的色彩。 在廣東話俗語當中,有一句俗語叫作大步檻過,當中便有迷信元素在其中。 「大步檻過」意思就是遇是不幸事情或困難時,幸運地躲過災難或順利渡過難關,與逢凶化吉意思相似。 「檻」,即門檻的意思,是古代中國建築門框下的橫木條或石條,在實際功能上有防風、防水、防火、穩固結構基礎等,而在民間信仰上則有避邪擋災作用。 古人相信門檻是由天神掌管,踐踏門檻就是對神明不敬,若踏上了...
「臨急抱佛腳」原來真的有效! 相信不少在考試前未完成溫習的學生都必定熟悉以下的一招,就是「臨急抱佛腳」!到底為何在危急之時大家都會傾向去「抱佛腳」? 「臨急抱佛腳」出自唐·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原意指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 後來多用以比喻事先無準備,事急時才倉促張羅。 關於這個句子,就有以下這樣一個典故: 相傳在雲南南面曾有一個地方很小的國家,國民都是信仰釋迦牟尼的佛教徒。有一次,一位被判了死刑的罪犯...
每日一詞 「大刀闊斧」與「大馬金刀」 一個人辦事果斷而有魄力,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意思就是操刀時一刀落下,絕不拖泥帶水。 另一個類似的成語,則有「大馬金刀」,形容一個人豪爽、氣派。 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大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皺,說:『你怎麼這麼俗啊?起來!』」這裏的姑娘就予人豪爽、氣派的感覺。 不過,「大馬金刀」也可形容一個人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在清代《崖山哀·漢奸》當中便有用上這個俗語:「你再別說甚麼野蠻文明,安國提起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