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廣東俗語

標籤︰廣東俗語

「知人口面不知心」大有出處?

  形容別人內心與表面不相符,特別指不懷好意的人,我們會說「知人口面不知心」。   簡單來講,「知人口面不知心」就是說,所見之人臉孔是善良的,卻不知道內心究竟如何。這句話原來大有出處。

  這句話最早出自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無二心啊,他怎生背了劉武周,投降了俺來。」就是說,哥啊,(我們)看到他的臉卻看不到他的心,他背叛了劉武周,生出了二心才會前來投誠,所以定要小心啊。

  這句話容易讀、容易理解,為後世不少文學作品所引用。

  明代施耐庵《水滸》第...

「一匹布咁長」有多長?

  形容事情複雜,難以解說,我們會說:「簡直一匹布咁長」。究竟一匹布有多長呢?

  根據《孫子算經》:「四十尺為一疋(通俗字是「匹」)」,一疋等於40尺。而按香港《度量衡令》標準,1尺(中國單位)相等於0.371475米,一疋即14.859米。

  不過,說話很難用「一匹布」來量度的,這句話只是用來泛指事情很複雜、難以三言兩語說清楚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馬的量詞為甚麼是「匹」?...

「攔坦」是何含義?

  你聽過有人形容那些粗俗無禮的人為「攔坦」嗎?這個形容詞現在已不常聽到了,但在年長大叔口中偶爾還會聽到。

  「攔坦」正寫為「蘭單」或「蘭彈」,原來最早時並不指粗劣的人。

  乾隆年間成書的《吳下方言考》,內有紀錄唐朝官員蘇頲的《詠死兔》詩:「兔子死蘭彈,將來掛竹竿,試移明鏡照,無異月中看。」《吳》書注:「『彈』讀若『攤』,狀物之死而柔者,曰『蘭彈』。」

  可見,蘭彈原本是指柔軟之物,而後演變成粗俗詞語,...

「走佬」為甚麼又叫「着草」?

  形容要逃難,會說「走佬」,加一點黑社會風塵味道的,會說「着草」。着草,又寫作「著草」,究竟為甚麼與逃難有關?

  「着」有穿的意思,「草」就是指草鞋。在古時,人們多不穿鞋,只有遠行時才會穿草鞋,因此穿草鞋,就有離鄉別井的意思了。

  草鞋在中國起源很早,在西周遺址中就有草鞋實物,古代俠客、隱士也以穿草鞋為豪:「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風雨任平生。」可見在古時,穿草鞋與離家、遠征有關。

  演變下來,原本豪俠穿草鞋遠...

逃難為甚麼叫「走佬」?

  電視劇裏,當黑道中人犯了事,會說一句「快點走佬」。意思就是要一走了之、逃難的意思。為甚麼逃難又叫「走佬」?

  走佬的原詞,在清代《清稗類鈔·會黨類·三十六誓 》有載:「兄弟患難之時,無銀走路,必要相幫,錢銀水腳,無論多少。如有不念親情者,五雷誅滅。」當中「無銀走路」意思就是指無錢逃跑的意思。

  走路,後人取成音,就成「走佬」了。

  延伸閱讀:「走鬼」點樣走?

番鬼佬月餅

   香港是一個華洋雜處之地,有不少中西結合的文化,跟中秋有關的就有「番鬼佬月餅」的說法,這俗語是甚麼意思呢?

  所謂「番鬼佬月餅」,就是將中西兩個不同的元素結合而成。「番鬼佬」是指外國人,「番」這個詞在古代社會就是用來形容外族,特別是一些離中原甚遠的外族,帶有野蠻、沒文化之意。

  以往香港有不少英國人在此地生活,由此本地華人會以「番鬼佬」形容他們。至於月餅,英語就是「mooncake」,剛好發音與廣東話「...

「着衫」是古代用語?

  穿衣服,廣東話又可說成「着衫」。當中代表穿上的「着」字,原來是沿用古時用法。

  漢代《樂府詩集·木蘭詩》中說:「脫我戰時袍,着我舊時裳。」這首著名的木蘭詩中,描述木蘭脫去戰時軍袍、穿上舊日衣服的場景,當中的「着」,就是「着衫」的意思了。

  元代馬彥良的《一枝花·春雨》也有這個字:「穿一領布衣,着一對布履。」此處的「着」就是「穿着」或「穿上」。

  不過如今普通話口語中,較少用...

開學七件事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總是認同「知識改變命運」。為此,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學業,都會想方設法令自己的孩子學業精進。

  接照中國傳統習俗,家長在孩子開學前亦會做足「開學七件事」,希望考生勤奮用功,一舉高中,金榜題名,得到好意頭。所謂的「開學七件事」就是指在開學前準備多種食材,取其諧音,祝福學生聰明伶俐,學業進步。

  食材包括:芹菜,代表勤奮;蒜,代表懂計算;葱代表聰明、開智慧、耳聰目明;菜頭,代表好彩頭;桂花,代...

震過貓王

  有沒有試過在台上向公眾說話時害怕得很的經驗?形容這場的狀態,廣東俗語有「驚到震」、「騰雞」,而五、六十年代則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形容詞,就是「震過貓王」了。

  這個講法的形成說來有段古。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搖滾樂」(Rock and Roll)風席捲全球,當中的「貓王」皮禮士利 (Elvis Presley)就是當時的搖滾樂風雲人物。

  「搖滾樂」演奏時往往聲音很大,大到令人感到「震盪」。而「貓王」演唱時身體不停扭動,雙腳不停抖動,他的經典舞姿令他成為...

窮過蒙正?

   形容沒有錢,廣東俗語會說「窮到燶」,不過,內地老一輩的,或許會說:「窮過蒙正」,究竟「蒙正」是誰?

  蒙正全名是呂蒙正(944-1011年),河南洛陽人,是宋代名臣。宋蒙正出身貧窮,在高舉之前是百分百「窮到燶」的人,後來他發奮讀書,最終高中狀元。

  宋太宗非常欣賞他的才學與品格,授將作丞,出任升州通判,三次登上相位,封為許國公,授太子太師。

  雖然位高權重,但他為人寬厚正直,對上遇禮而敢言,對下...

「快過陳家全」你聽過未?

   若問「中國飛人」是誰,你會聯想到哪一位?新一代年青人當然會說是蘇炳添了,成熟一點會可能會說劉翔。那麼,60年代的長輩們認知的,又是哪一位?

   六十年代,中國田徑運動界有一位被喻為「中國第一飛人」的100米短跑運動員,他們的名字叫做陳家全,是四川萬縣人。1965年10月,他曾於重慶的大田灣體育場跑出10秒的成績,創出世界紀錄,轟動國際體壇。

   後來,人們便以「快過陳家全」來形容跑得快、做事快的人了。

   延伸閱讀:將軍額上能跑馬

「慘過梁天來」有多慘?

  形容很艱苦的狀態,會說「苦過金葉菊」,原來這一名句還有上一句的,就是「慘過梁天來」,究竟梁天來是誰?又有多慘?

  據民間傳說,梁天來生於清朝雍正盛世時期,為廣東人士,家有妻妾,他有一親戚名叫凌貴興,兩者關係頗為友好。

  凌因為好色、記仇兼迷信祖墳風水,竟火燒梁家祖屋石室,導致七屍八命的慘劇。

  梁天來向官府狀告凌氏,但凌卻賄賂朝廷官員,致使梁天來含冤入獄,更被買兇追殺。

  後來幾經波折,梁天來不停向上官府逐...

「五仙」 為甚麼又叫「斗零」?

  在上世紀30至50年代,「斗零」已可以吃一頓飯了。但「斗零」究竟是多少錢呢?

  清末時,兩廣總督在廣州一帶仿照西方銀圓鑄造銀幣。當時,價值1元的銀圓重七錢二,即民間以七錢二白銀兌換一個銀圓,而一毫就是其十分一,即七分二厘了。五仙就是一亳的一半,也就是三分六厘了。五仙,當時就稱為「斗零」了。

  為甚麼叫作「斗零」呢?這與當時廣州的商業術語有關。

  廣州是一個貿易繁榮的都市,行...

仙都唔仙下

  在粵語長片中,對話經常會出現一句「我真的仙都唔仙下」,意思就是身無分文、貧困沒錢的意思了。

  為甚麼沒有錢與「仙」有關?

  「仙」其實是英文「cent」的廣東話諧音,是錢幣的單位。

  香港開埠以後,錢幣的價值一元有十角,一角有十分,「分」的英文就是「cent」,取其讀音就是「仙」了。

  仙是貨幣中最小的單位,連一仙都沒有,廣東話就是「仙都唔仙下」,就是身無分文,一分錢都沒有的意思了。 

 ...

「令人噴飯」原來出自蘇軾?

  形容事件可笑又令人驚訝的,俗語會用「令人噴飯」來形容。

  原來,這句話的來源並不簡單,一代文豪蘇軾也用過這個詞語。

  在《文與可畫禹簹谷偃竹記》中寫道:「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笋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現代人同樣用這個詞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話語非常可笑,引人驚訝。

  延伸閱讀:世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一洞都無 vs 一戙都無

  當使出絕招,完勝別人時,有人會說:「你真絕,令到對方一戙都無!」,究竟是甚麼意思?

  「一戙都無」是正寫,當中的戙(粵音洞)就是疊起的物件,尤指疊起的天九牌。

  天九牌的玩法之中,兩隻牌疊起成一戙。按照天九牌其中一個玩法「扭天九幹(乾)」的原則,是把對手的牌一戙一戙全部吃掉才得最後勝利,所謂「扭到人一戙都無」。

  「扭天九幹」是分派了牌之後,交替出牌,每次牌大、點大者勝。

  勝者...

三唔識七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要小心陌生人,與三唔識七的人說話要特別留神,小心被騙!

  天九牌中「合十」的玩法,就是取兩牌,以兩牌之和定勝負,最大九點,最小為十點。例如,第一張牌是三點,第二張一定不要七點,否則兩點相加為十點的話便算最小,必輸。 

  因此,玩天九時,當第一張是三點時,持牌的人便喊出「三唔識七」呀!就是希望第二張牌不要是「七」。 

  「三唔識七」這句話後來演變成陌生人...

「依撈七」你聽過嗎?

     你有沒有聽過:「咪咁老定,依撈七都要買定保險,以防萬一?」這個俚語現在已很少聽到,甚麼叫「依撈七」?

  農村社會過農曆年開賭禁,大人小孩都在新年期間接觸賭具,以麻將、天九牌為主。天九牌有一種玩法叫「合十」,每人取兩張牌,以兩牌加起來的點數多少而定輸贏。

  理論上,兩牌的總和以十最大,但天九牌中,則是「九」才是最大,十反而最小。

  如果第一張牌拿到的是二,另一牌最好「撈(夾)」甚麼?當然是七點了,因...

「錢七」與金錢無關?

  汽車老舊或經常出毛病,我們會用「錢七」來形容。例如,這部錢七的性能,怎能與新車相比?

  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錢七」既跟金錢沒有關係,也不是數量詞,而是一個象聲詞。「錢七」是船隻內燃機發出的摩擦聲。內燃機用舊了,機內的配件摩擦力加大,發出的雜音也多。而船隻內燃機引動活門不斷開關,發出的聲音就像「錢七錢七」。

  久而久之便,人們便將舊機器、舊汽車都叫做「錢七」。

  延伸閱讀...

「一千零一」其實是「一」?

  形容唯一或只有一件,有時會誇張地說「只有一千零一件」,這個說法怎麼來的呢?

  一千在這裏是個虛數,幽默地用來反襯「一」的少。例如,我只有一千零一個名牌手袋,借給你可要小心用呀!意思就是:我只有一個名牌手袋,借給你用可要小心點。

  五、六十年代粵語片,很多都用來反映當時社會貧窮的現象。例如有的電影中就有這樣的橋段:打工仔充場面會穿整套西裝,可是金錢有限只能買一套,於是乎各種...

「二五仔」的真正身份是?

  形容有人告密、背叛或出賣別人,大家通常稱他為「二五仔」。 為甚麼?原來至少有兩大說法。

  最經典的說法,是關於少林寺的。話說清朝康、雍年間,朝廷要徹底消滅反清復明的秘密會社,查得少林寺與天地會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計劃派兵前往剿滅。

  清朝收買了武功排名第七的少林俗家弟子馬寧兒作為內應。馬窮兇極惡,犯下大罪,被逐出少林寺。因此他含恨引清兵入山,火燒少林寺。

  秘密會社中有人不恥其所為,便...

編輯推薦

DeepSeek 黑神話 扭秧歌機器人...創科「六小龍」為何出自杭州?

2025-03-24
羅湖口岸

在內地遺失證件怎麼辦? 一文睇清即時申請電子臨時通行證教學

2025-03-20
1:52

香港茶餐廳|港式鴛鴦源自中醫概念?黃家和:沖鴛鴦比沖奶茶更難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廳|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專訪「奶茶之父」黃家和

2021-06-03
1:58

即食麵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2020-12-30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2021-04-21
1:52

香港茶餐廳|港式鴛鴦源自中醫概念?黃家和:沖鴛鴦比沖奶茶更難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廳|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專訪「奶茶之父」黃家和

2021-06-03
1:58

即食麵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2020-12-30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2021-04-21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中國經濟-中國上海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只有把中國變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13小時前
東盟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世界多極化 東盟有望成中立戰略極

2025-03-28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西方分析中國科學飛速進步的3大關鍵

2025-03-27
2018年4月2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5G電話

中國第一個5G電話打通

清明南風夏水多

  清明是中國第五個節氣,與中國農耕息息相關。在福建地區清明節就有一句農諺:「清明南風夏水多,清明北風夏水少」,是甚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清明這天刮南風的話,說明此時氣溫較高,雲層也較密,預示當年夏天降水比較多,相反,如果當年降雨量比較少,便不利農耕。

  這個又與一句老農諺不謀而合,「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