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書包 掉書袋 在我們的身邊,總有幾個「才子」型的朋友,他們的特徵就是喜歡引經據典,賣弄學問,展現個人的知識水平,尤其是在學校這個重視成績分數的地方,這種拋書包的情況可說是十分普遍。 拋書包,意思是指一個人很愛並經常故意賣弄學問。關於這句俗語的起源,其中一個說法是因為書包裏有書本,而書代表知識,因此向人展示自己的知識及學問,猶如把載滿書本的書包拋出來,好讓書包裏的書本掉出來,展露於人前。 拋書包是廣東話的俗語,而在古代漢語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就是掉書袋。 據《十國春秋.卷三...
狗眼看人低 自古以來,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多都是建立於階級、輩份之上,有地位高低之分。有些人自恃有權、有錢或是有才華,而瞧不起別人,這樣的情況我們通常會用「狗眼看人低」來形容。 「狗眼看人低」比喻為人勢利,看不起別人。如果以這五個字形容一個人,就比喻這個人沒品格,猶如一條狗。會有此說法很大原因是有民間傳說指狗看東西時會把大東西看小、高東西看矮的特性。 另一說法指「狗眼看人低」是源自狗的習性,自古以來,人類也有飼養狗的習慣,相對其他動物而言,狗對人類忠心度高,與主人關係...
老虎唔發威當病貓 我們對於老虎的印象很多時是來自動物園中的老虎模樣,曾幾何時覺得牠們只是比較大型的貓科動物,與家中的「主子」無異。然而,「老虎唔發威當病貓」,大家一旦輕視老虎,到頭來吃虧的可能會是自己。 老虎與貓同樣屬於貓科動物,外表看起來也有幾份神似。貓科動物有一個特點,就是行動時相對其他動物較為安靜,也就是沒事時會較為靜態,貓如是,老虎如是。但別因為牠們平時都很安靜,便將兩者混為一談,以為老虎像貓一樣無攻擊性。「老虎唔發威當我病貓」此句諺俗指出,假如大家都以為老虎就等同病貓,一旦老虎發惡,會...
生滋貓入眼 不受對方任何缺點影響,依舊對情人一往情深,這種情況經常在發生熱戀情侶身上。除了「情人眼裏出西施」,有否其他更為貼切及寫實的句子形容?其實「生滋貓入眼」也是有類近的意思,只是程度有高低之分。 「生滋貓」意指有皮膚病、毛髮脫落嚴重的貓。本來面對如斯外貌並不討好的貓,一般人都是喜歡不來,甚至會嫌棄牠。 但假如有人對着外貌欠佳的「生滋貓」都能充滿愛意,正說明他很愛此貓。如果用「生滋貓入眼」來形容男女之情,是指對對方的情意能蓋過對方身上所有明顯的缺點,甚至愛到連缺點也看不到,恐怕比「情人眼...
賣仔莫摸頭 摸頭眼淚流 「賣仔莫摸頭,摸頭眼淚流」這句話你聽過未?上一輩的應該耳熟能詳,因為這是上世紀流行的廣東俗語。 在20世紀,擁有4個或以上孩子的家庭十分普遍,不過,那年代很多因為經濟能力不足以養活孩子,於是就有「賣仔」的情況出現。有時候,孩子未必真的「賣」出去,可能是「送」出去的。 因為生計要賣出自己的孩子,已經十分難受的,若是在交出的一刻摸一摸孩子的頭或身體,孩子與父母難捨難離,真的會忍不住哭斷腸的,...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裡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
亂噏廿四 廣東話中「噏」的出現次數極高,有「亂噏廿四」、「亂噏」及「齋噏」等。當中的「噏」指說話,但具貶義,說話內容不真實,隨便胡扯。亂說一通的,就是「亂噏」。「噏」與「廿四」又有甚麼關係? 俗語「亂噏廿四」在「亂噏」加上「廿四」,這有不同的解釋。有說廿四並沒有特別意思,主要是加強語氣,表示眾多、很多的意思。另外,有指廿四是中國古代廿四部正統的史書,比喻凡事有根有據,不能亂說,豈容「亂噏廿四」!例如,病人應遵從醫生的指示,準時按份量服藥,因為醫生可是專業,不會「亂噏廿四」的。 至於...
非洲和尚 每次見到這句諺語,都不禁一問:非洲有出家和尚嗎? 廣東話俗語有好些具備猜謎語和把玩同音或近音字的特性。來猜一猜「非洲和尚」的解釋,首先非洲某些地區位處赤道,那裏的人膚色較黑,於是以非洲指膚色黑的人;至於「和尚」又稱僧侶,取其「僧」字。結合起來變成「黑人僧」,「黑」與「乞」、「僧」與「僧」的廣東話發音十分接近,結果成了「乞人憎」,指惹人討厭。 ...
和尚擔遮 無法無天 疫情之下,全球疫苗供應緊張,但有些國家的高官竟然串通衛生部門的官員,偷取用公帑買來的疫苗私下注射,簡直是和尚擔遮,無法無天!和尚與世無爭,為甚麼會與無法無天拉上關係? 《水滸傳》中,由市井流氓當上太尉的高俅﹐濫權貪財兼殘害忠良,也是和尚擔遮﹐無法無天的例子。目無法紀、知法犯法、專橫霸道等令人髮指的行為,也可用廣東話俗語「和尚擔遮」來形容。 這句俗語很有猜燈詸的味道。首先,佛家的僧侶(即和尚)會把頭髮剃光,稱為剃度。取和尚沒有頭髮(即光頭)的形象,配合「髮」...
圈養和豢養 意義大不同? 現今社會,家畜家禽幾乎都是在農場裏飼養,然後運到屠房宰割及包裝,再送到市場出售。 因此,現今的家禽可以說都是「圈養」而來的。 不過「圈養」這個詞語是近代才有,古時並沒有的。古時多用「豢(音患)養」這個詞語。這詞出自宋戴埴 《鼠璞·臨安金魚》:「觀此則金鯽始於錢塘 ,惟六和寺有之,未若今之盛。南渡駐驆,王公貴人園池競建,豢養之法出焉。」 豢養一詞在古文常見,有用穀物精心飼養的意思。在今天,用穀物飼養動物是正常不過的事,...
每日一詞 清明南風夏水多 清明是中國第五個節氣,與中國農耕息息相關。在福建地區清明節就有一句農諺:「清明南風夏水多,清明北風夏水少」,是甚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清明這天刮南風的話,說明此時氣溫較高,雲層也較密,預示當年夏天降水比較多,相反,如果當年降雨量比較少,便不利農耕。 這個又與一句老農諺不謀而合,「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