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4-25
臭鳜鱼又名为“臭桂鱼”,是中国八大传统菜系之一“徽菜”的招牌菜,已有200多年历史。虽然经过腌制和发酵的鳜鱼带有一股臭味,但是烹调过后,吃起来却出奇地肉质鲜嫩、醇滑爽口。或许正是由于它的“反差”魅力大,所以近年被适当宣传后,竟然在网络上洗去臭鳜鱼“臭”的第一印象,“翻红”成为大家都争相试吃的美食。
古法腌制臭鳜鱼 传承200年历史
作为淡水鱼的鳜鱼,在国内有不同的制法,唯安徽的鳜鱼讨论度最高,皆因它太“臭”。相传在200多年前,长江一带的鱼贩在每年入冬时,都会把包括鳜鱼在内的名贵水产,用木桶装运到徽州山区出售。鱼的肚皮朝下,采用“一层鱼、洒一层盐”的办法,层层往下码,并且上下翻动,以防鲜鱼变质。直至七、八天过去,抵达目的地后,那些鱼的鱼鳃仍是红色,而且鱼身不脱鳞,只不过会散发一阵似臭非臭的气味。不过洗净烹调过后,又会神奇地“消臭”,鲜香无比。
在实际操作上,根据古法腌制方式,将鳜鱼宰杀并处理干净内脏后,无须冲洗就可以直接搽上丁香、甘草、八角、小茴香、花椒、香叶等香料粉,以及盐和蒜蓉,然后放入木桶内,加盖用石头压住密封,放于25℃-28℃的温度下,腌制5-6天即可。届时腌鱼的颜色会发白,并且散发出独特的臭味,用清水洗干净后,就可以拿来做菜。
臭鳜鱼味重色重 尽显徽菜特色
每当逢年过节,安徽人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道臭鳜鱼。先在锅中倒入咸猪油,待油温慢慢升高,就把腌好的臭鳜鱼块下锅,用文火煎至两面金黄,然后捞出。顺势在同一锅内放入姜片、葱段、蒜末爆香,再次下鳜鱼块,以及倒入高汤、少许白糖、酱油,焖煮10分钟左右,接着转大火,待汤汁收汁,就可撒上青红椒圈和红油,就算完成,过程非常简单。
自带“体味”的臭鳜鱼肉多刺少,鱼片醇滑爽口、肉质细嫩,加上味道丰富的芡汁,非常适合下饭。不过始终臭鳜鱼属于重口味的菜,味型和榴莲还有臭豆腐差不多,评论两极化,并非人人都喜欢和敢于尝试。
臭鳜鱼疫市翻红 “游”出黄山
在过去,臭鳜鱼基本只能在饭店里食到,不过近年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受冲击巨大的餐饮行业纷纷积极谋求转变。臭鳜鱼作为徽菜的招牌菜,亦推出可携带的翻热熟食包装。不需要坐在餐厅堂食,只需把半成品的料包倒入锅中煮热,等待几分钟,就能一嗜绝美的味道,如煮泡面般简单,连厨房小白都适用,让臭鳜鱼在疫市下翻红。
两年来,主力生产臭鳜鱼的安徽黄山市,已经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臭鳜鱼产业链,包装技术逐渐成熟,品质亦有保障,售后服务更完善,吸引到国内不少消费者。当地臭鳜鱼的年产值在去年达到约40亿元人民币(约48亿港元),带动5万多人就业。
不仅如此,有徽菜餐厅及臭鳜鱼生产商家,还借助互联网宣传,通过各大短视频平台吸引粉丝,扩大臭鳜鱼在年轻消费群体当中的知名度。有徽菜餐厅商家粗略估算,线上销售已占其整体销售的20%,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