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创科篇|中国顶尖科技人才从哪来?占先机抢人才原来靠这些

编辑︰言嘉庸

  2021年,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为中国未来五年(2021-2025年)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出发展蓝图。

  当中,坚持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成为重点之一。国家对创新科技发展如何布局?“十四五”系列主题文章创科篇,透过数据和实例从各个层面进行解读。

  本文为创科篇的第二篇文章,主要介绍中国如何培养、引进和用好科技人才。

十四五创科篇|从“两弹一星”到人工智能 科技领军人才不能少

1999年9月18日,国家表彰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在人民大会堂授予23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网上图片)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科研工作者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的奇迹,令新中国在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都追上世界强国的脚步。

  随着智能科技时代到来,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影响力将堪比信息技术领域的“原子弹”。

  人工智能聊天机械人ChatGPT的问世引发新一轮科技竞赛,如今已成为各国争相布局的新兴战略领域。

  “十四五”规划亦明确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建设的重要一环。(图片来源:Getty)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当年如果没有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两弹一星”事业无法完成。

  同样,如果没有足够的优秀科技人才,未来中国将难以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

  现在,中国每年产生600万至700万名工程师,在应用研究上占尽优势。但在强调“源头创新”的基础研究领域,中国却存在“人才总量突出、领军人才缺乏”的结构性问题。

  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产业为例,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清华大学此前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虽然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总数位居全球第二,但杰出人才数量为977人,不及美国的五分之一,全球排名第6。

  为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包括以下内容:

(当代中国制图)

十四五创科篇|加强基础研究 培养拔尖学生:从“钱学森之问”说起

  基础研究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也是中国科技界急切需要补齐的“短板”。

  “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要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建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基地和前沿科学中心。

  实际上,早在2009年,为了回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教育部就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

(当代中国制图)

  “钱学森之问”直指中国教育的瓶颈问题,也就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此,“拔尖计划”启动时,在中国19间知名大学的5个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选拔、培养有研究天赋的本科生。

  为何要选择这5个学科?

  除人工智能以外,目前国际竞争最前沿和最激烈的领域,还包括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而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正是各科学领域和各项关键核心技术的底层逻辑。

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是各科学领域和各项关键核心技术的底层逻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及至2018年,也就是“拔尖计划”实施10周年时,拔尖计划升级为拔尖计划2.0,覆盖学科扩大至20个类别,增加了哲学、天文学、经济学、基础医学、地质学、历史学等学科。

  “拔尖计划”的成效如何?

  教育部在2020年指出,该计划中已毕业的6,647名学生中,98%继续攻读研究生,32%进入世界前50名的学科深造,逐步呈现出成为未来科学领军人才的潜质。

(当代中国制图)

  到“十四五”时期,“拔尖计划”仍是国家的推进重点。

  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这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进行谋划和设计。

  这一年,教育部深入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依托77间高水准大学,累计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共吸引3万多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

十四五创科篇|如何汇聚国内外优秀人才?

2021年4月24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人才智力展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要在学校培养杰出人才,“十四五”规划还提出,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此处可以看到两个重点,一是科研创新高地,二是国内外优秀人才

  哪些地方是中国的创新高地?

  2022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审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时,点名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要求这三地努力打造成“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

  那么,如何才能要吸引全球顶尖科研人才?

  作为示范区之一,上海浦东新区在2023年初公布了浦东人才“25条”新政,提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体系,重点创新5个领域的人才政策:

(当代中国制图)

  正所谓“环境留人”,要在激烈的城市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就要考虑如何让人才宜居安居,当中就包括健全薪酬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税收优惠等制度。

  上海浦东的人才新政,正正是对应了“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完善外籍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停居留政策”以及“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释放出敬才爱才的讯号。

  延伸阅读:十四五经济篇|“绿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十四五经济篇|“高质量发展”3张王牌: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

2:05
十四五 数字经济 5G 新基建

十四五创科篇|AI 5G 大数据 中国如何发展“数字经济”?

2:22
知识产权

十四五创科篇|保护知识产权有“钱”途?

2:10
十四五创科篇

十四五创科篇|如何构建“科技强国”?这些前沿领域要攻关

1:51

十四五经济篇|如何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最新文章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改革开放

拉萨是西藏首府,也是第一大城市

改革开放|为何有“北京路”“山东路”?援藏工程推进西藏发展

十四五规划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国怎样应对老龄化?

一带一路

2:05
一带一路-健康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科普篇|让中国医疗“走出去” 健康丝绸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国策通识

一带一路

国策通识|认识“一带一路”

编辑推荐

国家队访港|「六金王」马龙来港再献技 乒乓球天团如何炼成?

国家队全红婵孙颖莎马龙潘展乐访问香港

国家队访港图辑|全红婵人气高 奥运健儿游维港 市民热情迎接

巴黎奥运人物篇|潘展乐100米自由泳破世绩摘金 谁说中国人做不到!

巴黎奥运|天才少女再摘金牌 世界跳水已是“全红婵时代”

樊振东是国家队乒乓球强者

巴黎奥运人物篇|挑中国男乒大梁 樊振东圆梦“大满贯”

孙颖莎效力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现女单世界排名第一

巴黎奥运人物篇|国家队女乒“一姐” 孙颖莎:我要做“大魔王”

在巴黎奥运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摘金的陈艺文,是中国跳水“梦之队”新一代领军人物。

巴黎奥运人物篇|“梦之队”陈艺文 童星变身奥运冠军

2:22
轮羽世界二哥陈浩源

轮羽世界二哥陈浩源 再闯残奥想转奖牌颜色

2:39
阿里巴巴、蒙牛

巴黎奥运趣闻篇|中国企业借奥运走出国际 力争吸睛又吸金

2:40
1924年巴黎奥运

巴黎奥运趣闻篇|中国100年前已参加巴黎奥运?

巴黎奥运人物篇|乒乓球运动员王者 马龙将迎来最后探戈?

2:14
当代中国-运动健儿-19岁夺亚洲花剑冠军张家朗由“少年剑神”到奥运金牌得主

巴黎奥运人物篇|“少年剑神”张家朗再征奥运 续写传奇故事

2:39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武汉长江大桥

国策通识|什么是五年规划?

2:03

国策通识|高质量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巴黎奥运100米自由式决赛何诗蓓夺得一面铜牌

巴黎奥运人物篇|何诗蓓“两届四牌”创历史 寄语年轻人“要有Passion”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官渡之战确实位置?原阳五佛寺文物藏答案

中国和菲律宾国旗
编辑之选

高志凯看菲律宾在南海主动背后

父子一起钓鱼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上钓的大鲈鱼

1987年9月8日
深圳出让第一块国有土地

深圳协议出让第一块国有土地

古时的开学礼

  “同学各位找个位,这是你的开学礼!”这首在网上流行多时的粤语流行曲是著名歌手李克勤所唱的《开学礼》,以往每逢9月1日开学日,不少网民便在论坛及社交媒体贴上这两句歌词,代表学生们正式在新学年开始校园生活。 

  其实在传统中国社会,人们对“开学”甚为讲究。以古代的概念而言,今时今日的“开学”就是拜师入学。一个人拜师入学是一件十分严肃且隆重的事,并会举行一连串仪式,这一系列的“入学礼”与“成人礼”、“婚礼”及“葬礼”合称为人生四大礼。

  入学礼仪式礼节多多,有“冠衣礼”,学童们穿上正式的长袍,老师依次为他...

4个龙

     2024年是龙年,除了年份之外,原来月份、日期、时间都可以生肖来排序。那么龙月、龙日是怎样来定义?龙年、龙月、龙日、龙时这样“四龙合一”的日子,今年会出现几次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