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5-20
2021年,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为中国未来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进方向,描绘出发展蓝图。
当中,坚持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成为重点之一。国家对创新科技发展如何布局?“十四五”系列主题文章创科篇,透过数据和实例从各个层面进行解读。
本文为创科篇的第四篇文章,主要介绍什么是“数字经济”,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以及未来有何目标。
十四五创科篇|何谓“数字经济”?
首先什么是数字经济?在内地,数字有数码、智能之含义;数字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依靠大数据、5G、互联网等科技为基础的新兴经济;它与实体经济相对应,是继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中国虽是发展中国家,但近10年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成就领先全球。据统计,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2,2022年更是超过5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GDP比重逾40%,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和核心地位可见一斑。
理所当然地,数字经济成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行业专家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
十四五创科篇|“数字经济”之基础:新基建
那么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呢?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同样地,要发展数字经济,必须先建设“新基建”。而新基建之新,就在于它们是各类科技的硬件设施,例如5G基站、大数据中心、电动车充电桩等。
数年来,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后来者居上,3G、4G时代还在努力追赶,到了5G、6G就开始引领全球。截止今年2月,中国5G基站的数量已经接近240万个,占全球60%以上。高至海拔6,500米的珠穆朗玛峰营地,低至负500米的地下矿井,5G基站的建设都不曾止步。这些基站是“网速快”的基础。
除了“网速快”,还需“算力足”,这就离不开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近年中国数据中心的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2月,官方又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在这些新基建的支持下,中国发展出了超过10亿的网民,全球最多,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源。
不过,这些数据资源的价值尚未被充分利用,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这就要依靠数字经济的发展。
十四五创科篇|“数字经济”如何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关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两点: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乍看两个概念似乎没有分别,但这并非文字游戏,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两者必须双轮驱动。
一是数字产业化。即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竞争力,甚至在部分领域领先全球;同时,还要将数字科技应用、转化到实际的产业中,而非仅停留在科研层面。
十四五规划中,数字产业化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AI)、大数据、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及AR)、区块链、云计算等等。
二是产业数字化。即是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改造、转型。内地传媒报道经常出现“互联网+”的概念,“+”号后面跟的通常都是传统行业,例如制造、医疗、旅游等等,正是产业数字化的例证。
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自动化的“灯塔工厂”,机械化的工业生产线,都是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的典型例子。
在农业领域,高科技的运用亦愈发普及,机械种植、AI养猪、无人机灌溉,如今已经处处可见。
而服务业领域的例子大家更是熟悉。北上消费,支付、点餐、搭车,所有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都可以透过网络完成,背后靠的是强大的数据应用和处理能力;网上购物,今天下单可能明天就收到,背后离不开智慧物流的发展。
例如电商龙头企业京东,就在全国运营40多座“亚洲一号”智慧物流中心,包裹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都由智能化系统主导操作,降低人力和能源消耗之余,又将营运效率提升了6至8倍。
总括来讲,数字经济无疑是中国近年最为耀眼的成就之一,给企业的生产方式和民众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十四五”规划之下,中国必将更好地引领这个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