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75年·环保篇|中国自然保育的5个“第一次”

编辑︰闻华

     新中国成立75载,风雨兼程,沧桑巨变。“非凡75年”系列专题,梳理中国在科技、政经、文体、环保4大领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突破和发展。

     本文是环保篇第4篇文章,带你了解,中国为守护生物多样性做出哪些努力?又有怎样的成就?

      人类活动加速物种灭绝,这如同倒塌的多米诺骨牌,随时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空间。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透过几十年努力,抢救濒危物种,修复生态环境,保存物种基因,为守护地球家园贡献“中国方案”。

非凡75周年|第一个大熊猫保护区

      “珍贵化石及稀有生物(如四川万县之水杉,松潘之熊猫等),各地人民政府亦应妥为保护,严禁任意采捕。”这一句话,出自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的《古迹、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办法》,这被视为新中国野生动物保育的开端。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给大熊猫称量体重。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于1963年建立,1975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保护区工作人员给大熊猫宝宝称体重。(图片来源:AP)

      1963年,第一个大熊猫保护区在四川卧龙成立;到2023年,国家已建立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在2021年10月更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覆盖绝大部分野生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也庇护着区域内其他中国濒危动物和植物。

      为了给濒危野生种群提供“备份”保障,大熊猫“迁地保护”工作于1980年代展开。1983年,位于卧龙保护区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正式启用,1990年代开始,研究中心先后破解圈养大熊猫受孕、育幼、野化放归等难题,令大熊猫种群数量实现快速增长。

中国研究大熊猫野化放归,以恢复野外种群。图为2010年,半野外环境的大熊猫妈妈“草草”与宝宝“淘淘”。
中国于1990年代启动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2010年,熊猫妈妈“草草”在半野外环境生下宝宝“淘淘”,将野外生存技能传授给它。经过2年多的野化培训,淘淘被放归自然,适应良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保育行动升级的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亦不断完善。

      1988年,中国出台第一部《野生动物保护法》,其后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为大熊猫等中国濒危物种提供了法律保护。

      如今,全球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14只回升至2024年的近1,900只,中国人工繁育的圈养大熊猫数量也增加至728只。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神树坪基地的工作人员照顾熊猫宝宝。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位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下辖4个基地,图为卧龙神树坪基地的工作人员,照顾大熊猫宝宝。(图片来源:Getty)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于2016年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EN)”降至“易危(VU)”。

      从“无王管”到有法可依,从野外追踪到栖息地保护,从圈养繁育到野化放归,从人工监测到高科技应用……大熊猫所经历的70年保育之路,堪称中国野生动物保育发展的缩影,大熊猫亦被视为全球濒危物种保育的典范。

      多年来,中国透过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栖息地保护建设等,令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实现恢复性增长,栖息地环境稳步改善。

三江源国家公园工作人员给藏羚羊宝宝喂食。
藏羚羊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点保护物种之一,图为可可西里的工作人员给藏羚羊宝宝喂食。(图片来源:Getty)

      截至2024年,三江源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从濒临灭绝恢复到约30万只;曾一度在中国绝迹的麋鹿,种群数量已超过1.2万头,占全球数量80%以上;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增长到42只,是全球极危物种(现存10只以下)中,唯一基于自然恢复的成功案例。

      延伸阅读:“四不像”麋鹿的回归

非凡75周年|第一批国家公园

      2021年,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以及武夷山国家公园, 保护面积达到23万平方公里,覆盖中国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延伸阅读:一文了解中国首批国家公园

      全球设立国家公园的国家超过100个,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

      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将其列为重点改革任务之一。

武夷山国家公园地跨福建、江西两省,森林覆盖率超过97%。
武夷山国家公园地跨福建、江西两省,森林覆盖率超过97%,风景秀丽,生活着许多珍稀植物、鸟类、蛇类及昆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6年开始,中国陆续建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地,进行统一管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

      2021年,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被视为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一个新篇章。

      2022年底发布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指出,到2035年,中国计划设立49个国家公园,总面积将达到110万平方公里,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国家公园,也是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

广东鼎湖山风景秀丽,这里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于1956年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1956年在广东鼎湖山设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开始,中国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细到大、功能从单一到完善的变化,逐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目前,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 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

非凡75周年|第一个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库,被称为“种子银行”,以及野生生物的“诺亚方舟”。

      2007年落成运营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其坐落于云南,一个拥有全中国一半以上物种的省份。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种子墙,展出2000多种种子,非常壮观。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种子博物馆入口,2,000多种种子标本被封存在透明亚克力柱里,组成一面“种子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截至2023年12月,该种质库已保存野生动植物种植资源近3万种、超过30万份,当中本土野生植物种子超过1.1万种、共9万余份,成为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库保存的种子,经过干燥、密闭分装等处理,被送入零下20℃的“冬眠房”。

      在这里,种子可以存活上千年。每一份种子或基因,都是为未来留存的一份希望。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工作人员,检查种子保存情况。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工作人员,在种子库检查种子的保存状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目前,中国建成的种质资源库或基因库,覆盖农作物、畜禽、水产、植物等多个领域。当中,国家农作物种植资源库、海洋渔业种植资源库等,保存能力分别达到150万份和35万份;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场)达到318个。

      在北京国家植物园西侧,正规划建立一座国家植物种植资源库,预计于2026年落成运营,其占地面积将达到6万平方米,计划收集7万种来自全世界的植物种植资源,覆盖中国所有珍稀濒危植物种类。

非凡75周年|第一部湿地法律

      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下称《湿地保护法》)于2021年12月出台,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共7章65条,包括分级管理制度、保育利用制度、修复制度等内容。

      延伸阅读:中国首次为湿地保护立法 聚焦维护生态平衡

      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实施3个五年期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累计投入198亿元人民币(约215亿港元),完成4,100多个保护修复工程项目。

青海湖鸟岛湿地,候鸟飞翔嬉戏。
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青海湖鸟岛,是中国第一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之一。(图片来源:Getty)

      目前,中国已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超过2,200个,新增和修复湿地超过80万公顷,湿地总面积达5,635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

      中国湿地保护率超过52%,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到2025年,中国湿地保护率将达到55%。

非凡75周年|第一次长江禁渔

      2021年1月1日,长江开始实施全流域“十年禁渔”,这被视为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里程碑。

2021年,江苏南京市的长江十年禁渔宣传标语。
2021年4月,江苏南京市长江边的“十年禁渔”宣传标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里曾栖息着4,300多种水生生物,但在禁渔之前,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达到“无鱼”级别。

      2003年,中国首次对长江实行全流域春季禁渔3个月,此后也曾多次实施季节性、区域性禁渔,唯效果不及预期。

      “十年禁渔”启动后的第一年,有超过11万艘渔船停驶,近28万渔民上岸,国家为此拨出财政补偿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为渔民加强技能培训、提供公益职位。截至2024年,超过15万名有就业能力的上岸渔民,全部“转行”就业。

湖北宜昌,葛洲坝下游出现成群长江江豚。
2021年5月,位于湖北宜昌的葛洲坝下游附近,出现成群的长江江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土著鱼类193种,较2020年增加25种。被称为“微笑天使”的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出现历史性回升,较2017年增加23%,达到1,249头。

      2024年,安徽境内的长江支流中,出现了野生中华鲟的踪迹。这是“十年禁渔”实施以来,该流域首次发现野生中华鲟的身影。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图表。
中国濒危野生动物保育成果图表。
2:47
近年,网剧、网文、网游已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三样”。

非凡75年·文体篇|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网剧 网文 网游

2:27

非凡75年·文体篇|传统文化怎样创意传承?

3:01
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动车

非凡75年·环保篇|5组数据解读 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领先世界?

3:13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已取得了显着成就

非凡75年·环保篇|盘点中国污染治理4大领域成就

2:11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济取得巨大发展。

非凡75年·政经篇|书写奇迹 持续超越 中国经济走过怎样历程?

最新文章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非凡75年

非凡75年·政经篇|社会民生“七个有”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社保体系

国策通识

一带一路

国策通识|认识“一带一路”

改革开放

拉萨是西藏首府,也是第一大城市

改革开放|为何有“北京路”“山东路”?援藏工程推进西藏发展

十四五规划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国怎样应对老龄化?

一带一路

2:05
一带一路-健康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科普篇|让中国医疗“走出去” 健康丝绸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编辑推荐
中央赠港大熊猫“安安”“可可”

中央赠港大熊猫“安安”“可可”来了!10月全港征名 海洋公园扩建设施

今日风景|秋月彼岸花开 一期一会的浪漫花事

1:40
西安千年银杏树

西安古寺最美秋景 揭开千年银杏树“不老”之谜

1:52
江西婺源

中国旅游|江西婺源3个中国文化景点 篁岭晒秋、800年彩虹桥、残桥

潮游乡村|新疆禾木村 绝美秋色如置身多彩油画

湖南旅游|秋游仰天湖大草原 赏诗画般高原绝色

2:38

中国旅游|游历四大赏枫胜地 欣赏秋冬最美“枫”景

2:22
巴黎残奥WH2级单打亚军陈浩源

轮羽二哥」陈浩源再闯残奥 勇夺银牌突破个人成绩

巴黎奥运|天才少女再摘金牌 世界跳水已是“全红婵时代”

2:39
阿里巴巴、蒙牛

巴黎奥运趣闻篇|中国企业借奥运走出国际 力争吸睛又吸金

2:40
1924年巴黎奥运

巴黎奥运趣闻篇|中国100年前已参加巴黎奥运?

巴黎奥运人物篇|乒乓球运动员王者 马龙将迎来最后探戈?

2:14
当代中国-运动健儿-19岁夺亚洲花剑冠军张家朗由“少年剑神”到奥运金牌得主

巴黎奥运人物篇|“少年剑神”张家朗再征奥运 续写传奇故事

2:39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武汉长江大桥

国策通识|什么是五年规划?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台海
编辑之选

高志凯:美国妄想改变一个中国

天堂与地狱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天堂与地狱

1999年10月14日
资源一号

“资源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国庆黄金周

  每年十月一日,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的大日子,在不少人的概念中,国庆可能会连同“黄金周”这三个字一起出现,到底“国庆黄金周”是什么呢?

  国庆黄金周,是内地由十月一日国庆开始一连7天的假期,因为是一周假期,故称为“黄金周”。从1999年10月1日起,每年国庆、春节、五一劳动节三个假日都实行7天的连续休假制度。

  至于当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修改调整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旅游休闲娱乐的需求持续增长,因此国家通过修改...

4个龙

     2024年是龙年,除了年份之外,原来月份、日期、时间都可以生肖来排序。那么龙月、龙日是怎样来定义?龙年、龙月、龙日、龙时这样“四龙合一”的日子,今年会出现几次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