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挑子”下一句是什么? “剃头挑子”是从前街头理发匠所携带的“工具箱”,从清朝时出现。“剃头挑子”有一句歇后语,大家知道吗? 清朝男人的发型是剃掉前面的头发,将后面的头发梳成一条辫子,这种发型需要专人来打理,于是“剃头匠”就出现了。 剃头匠走街串巷,吆喝“剃头嘞”,顾客便在路边坐下理发。 “剃头挑子”,就是剃头匠的扁担挑子,用以携带理发用的工具。 通常,挑子的一头放着剃头梳辫的工具,如剃刀、梳子,篦子等;另一头则...
“广东人唱京剧”下一句是什么? 有听过京剧的朋友,都会感受到京剧的唱腔、发音与粤剧很不同。那么,“广东人唱京剧”会是怎样的体验? 京剧以“中州韵”和“湖广音”为标准,融合北方官话的咬字发音(如翘舌音、儿化音),与广东方言(粤语)的语音系统(如九声六调、无卷舌音)差异极大。 广东人若未经过训练唱京剧,容易将方言习惯带入,形成不伦不类的唱腔了。 于是,就有了“广东人唱京剧—南腔北调”的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是什么? “孔夫子搬家”这句话,歇后语是什么呢?提示:从幽默角度去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办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学说”。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因此,他家中的藏书很多。 想像一下,当他搬家时,搬的最多就是书。 因为书的谐音是“输”,后...
“梁山泊的军师”下一句是什么? “梁山泊的军师”你会想到哪一位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梁山起义军有一位军师,叫“吴用”,绰号 “智多星”。他掌管军事谋略,足智多谋,擅长用计,“三打捉家庄”就与他有关。 尽管吴用才华出众,但梁山起义最终以“招安失败、兄弟惨死” 告终,他的计谋未能改变结局。 因为他的名字吴用,谐音“无用”。后来民间便用调侃...
“倒吃甘蔗”下一句是什么? 我们吃甘蔗,会从根部开始吃,因为这里糖分最集中,是最甜的。若果从另一头(末梢)开始吃,即“倒吃甘蔗”,会怎样的呢? “倒吃甘蔗”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8–409年)的故事有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篇》:“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此处的顾长康就是顾恺之。 顾恺之性格幽默豁达,擅长以妙喻表达生活哲理。他吃甘蔗时偏好从末梢(较不甜的部份)开始啃食,逐渐吃到根部(最甜的...
“老太太上电车”下一句是什么? “老太太上电车”这一句是老北京的歇后语,流行民国时期的北京,现在已很少人这样说,你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 在民国时期(大约上世纪20至40年代),北京流行一款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是当时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电车没有自动门,上下车全靠售票员“铜哨子”来指挥:哨子响一声,表示乘客上了车,司仪可以开车,而哨声两响,则是提醒乘客注意下车或紧急停车。 因为司机靠听哨子声开车或停车,乘客如果动作慢一点的...
“任剑辉”猜一歇后语 如果有人跟你说:“你是任剑辉吗?”是什么意思呢? 任剑辉是粤剧界无人不识的名伶,很多人都好想像她一样大红大紫。 但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是任剑辉吗?”却有负面含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辉”字谐音“挥”,任剑辉谐音“任·剑·挥”,就是“拿起剑来任意挥动”的意思。 于是就衍生出一条歇后语:“任·剑·挥——乱咁亮剑”,便是用来形容人太冲动、胡乱...
“哑子”有多少歇后语? 哑子,就是哑巴,即不能说话的人。若不能说话,所有感觉都说不出来,只有自己承受,当中的酸甜苦辣的确不好受。 现在就来介绍两个有关「哑子」的歇后语: 首先,大家最熟悉的,当然是「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意思就是吃了超苦的黄莲,想大喊出来却做不到,当中的苦味只有自己才知道。 至于「哑子学发音」又会得出甚么结果呢?哑子不能说话,发音只能依依呀呀,那就有「哑子学发音——噏得出就噏」,表示那些口不择言的...
“三月的桃花”下一句是什么? 三月是花儿盛放的季节,与之相关的歇后语也有不少,有一句“三月的桃花”,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 桃花通常在三月盛开,花期短暂,通常只有几天到一周左右。这种自然现像被用来比喻事物的盛期短暂,美好时光难以持久。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著美丽而短暂的事物。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这种象征意义也体现在歇后语中,成为对生命或社会...
“三月里扇扇子”下一句是什么? 说到春天,有一句有趣的歇后语“三月里扇扇子”?你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呢? 农历三月,大地回春,清风送爽,人们摇起扇子,感受阵阵清风吹来的快意。于是,便有“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这句歇后语,描绘出人们在春日里心情愉悦、满脸笑容的状态。 “满面春风”这词语最早见于宋代程节斋的《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后来,元代王实甫在《丽春堂》第一折中也有...
“三月天孩子脸”下一句是什么? 有没有听过中国一句有趣的歇后语“三月天孩子脸”?下一句是什么呢? 这句话是一句民间谚语,在农村地方经常听到,不过不是阳历的3月,而是农历3月份,大约就是阳历的4月。 意思是:到了农历3月之后,可能会遇到频繁的阴雨天气,原本上午是晴空万里,结果下午就开始暴雨连绵。而农历3月正是播种的时候,雨水较多的话,农作物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农民最害怕农历3月的天气。 农历...
歇后语:外甥打灯笼 “外甥打灯笼”这歇后语的谜底有两个,其中“照旧”较广为人知,另一个你又知是什么吗? 据说元代末年,朱元璋在回老家的街上与一名卖艺者比武,不小心打伤了对方,后来发现那人原来是自己素未谋面的姐夫。不幸地,朱元璋因为下手太重,姐夫性命垂危。姐夫在临死前,叫儿子挑灯笼照看“舅父”朱元璋,一看竟是帝王之相,于是央求朱元璋登基后封他的儿子为官。后来,朱元璋真的当了皇帝,就让外甥挑起灯笼,宣...
“一夜急白发”原来是好事?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发”是歇后语,比喻情势凶恶;它亦被引入签文,解为困难重重,但终究有惊无险,绝地逢生。一夜变白发原是令人生怕的,但从它的出处看原来是一件好事。为什么?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其家族原在楚国薄有名声,但后来遭奸臣陷害,父兄被杀,楚王更大规模通缉他。他一路逃到楚国边境昭关,一心过了昭关便可直通到吴国,无奈戒备森严,只好躲进山林,恰好遇上东皋公,东皋公同情并收留了他,答应助他逃出昭关。 然而,过了七天东皋公对逃走一事只字不提,伍子胥...
蜑家鸡见水 香港有一句歇后语“蜑家鸡见水”,原来与岭南民俗有关?是什么意思呢? 蜑家,是生活在广东沿海一带的古老族群。 在古代,蜑家是被歧视的一群人,更曾为贱户之一。他们只能在海上生活,以船为家,不能随便上岸,而且不可以拥有田地。因此,蜑家人在船上养的蜑家鸡不能放养四出走动,只能关在笼里,鸡口渴时,看着海水却无法喝到,就像蜑家人口渴时就只得看着四周的海水一样。因为海水喝不...
乌龟爬门槛 谈及乌龟,大家必然联想到“慢”字,又或者联想到“毅力”,因为龟兔赛跑故事中乌龟凭毅力胜出的形象太深入人心。 不过,关于乌龟的谚语又何止这些,最传神的要算“乌龟爬门槛”了! 传统的中式建筑,门槛有高有低,但对天生腿短的乌龟而言,要爬过任何一个门槛都相当困难。假如失败,乌龟就只能四脚朝天,难以再翻过身来,那就有“难以翻身”——没指望的意思了。 可见乌龟过门槛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所以后人就创作出一个歇...
蚕虫师爷 形容某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时,大家或许会用到“自作自受”一词,但同样的意思还有很多表达方式,“蚕虫师爷”就是一例。 在古代的州、县衙门,“师爷”专门为官员出谋献策,地位举足轻重。那么,“蚕虫师爷”又是怎么一回事? 要知道“蚕虫”的特性就是会吐丝结茧,将自己包裹其中,在外人看来这正是自作自受、弄巧反拙。而把“蚕虫”与“师爷”结合在一起,正是形象化地描述出谋献策的人最终作茧自缚、令到自己无法脱身的惨况了!而歇后...
三元宫土地 在广州越秀山麓,有一座充满道教特色的庙宇名为三元宫,但这座道教庙宇闻名之处并不单止在于其有多灵验,而是与庙宇当中的神像有关,还有与它有关的歇后语! 三元宫主奉三官大帝,因就近观音山,吸引善信,香火日趋鼎盛,与其他庙宇的土地神不一样,此处的土地神并不是用泥捏、亦都不是石刻、铜铸,而是以“锡”灌铸出来。 所以,三元宫土地神既不是金身、也不是石身、泥身,而是锡身,取其音近“惜”,亦即是“惜身”。正因为三元宫土地神像以锡铸成,所以不少善信前往参拜...
猜歇后语:貂蝉唱歌 貂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人物,相传生于河南洛阳,与西施、杨玉环、王昭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一个关于她的歇后语,上句是“貂蝉唱歌”,下句你又知道是什么吗?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是司徒王允的侍女,后来成为其义女,长得美貌动人,唱歌亦声色俱全,是一代美人,深得董卓和吕布的眷恋。 宋·汪藻《浮溪集·翠微堂记》中曾写到“其意以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此处的“有声有色”,原本指人拥有美好的名声和显赫的地位;后来用来形容事物精彩...
猜歇后语:张飞戴口罩 每逢流感高峰期,许多人都会戴上口罩,保护别人保护自己。那么张飞戴口罩是什么意思呢? 在《三国志》的张飞本传中,便形容张飞双眼十分大,瞪眼怒目能够吓退曹兵。当中有一句:“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料想他载上口罩的话,便只见一双大眼了。后人便流传幽默一句:“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延伸阅读:猜歇后语:张飞穿针
猜歇后语:张飞穿针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是刘备的义弟,也是蜀汉五虎将之一(其他为关羽、赵云、马超、黄忠)。张飞以身材魁梧见称,可有想过当他拿起丝线穿针的时候,会是怎么样子呢? 《三国演义》描写张飞的外貌是“豹头环眼”,顾名思义,就是眼睛很大。 穿针走线需要细致和耐心,让“莽张飞”将幼细的丝线穿过小小的针眼,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于是,后世就流传一句歇后语:“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意思就是事情太困难,只能发呆,毫无其他办法。 不过,《三国志》也有记载张飞:“小...
猜歇后语:诸葛亮娶丑妻 诸葛亮不单是千古名臣,还是“身高八尺”的美男子,但他却娶了一位大众公认的丑女子。为什么? 诸葛亮辅佐刘备为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位千古名臣,原来他还是一位帅哥。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可见他是高大威猛之人。这样一位帅哥,却娶了一位大众公认的“丑女”。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孔明曰:闻君...
每日一词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