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4-01
近日缅甸地震造成巨大破坏,造成数千人遇难。来自中国的多支救援队伍,已陆续赶赴当地,持续参与搜救。截至4月1日,中方救援队伍已成功救出8名幸存者。
在中方出动的救援队伍当中,包括两支中国官方的救援队伍——“中国国际救援队”和“中国救援队”,它们有何不同?成立以来参加过哪些国际救援任务?接下来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两支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
“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内第一支专业化国家救援队

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1年成立,是国内第一支专业化的国家救援队伍,也是国家第一支国际救援队,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亲自授旗。
这支队伍,对内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运行国内的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救援任务;对外则称“中国国际救援队”(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缩写CISAR),代表国家运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人员主要来自三方面,包括中国地震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第38集团军工兵团的搜救队员、和武警总医院的医疗队员,其中搜救队员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300人左右。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2009年,通过了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分级测评(Insarag External Classification,简称IEC),获得“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认证,成为全球第12支、亚洲第2支国际重型救援队。
之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又分别在2014年和2019年,两次通过了每5年一次的复测,得到国际重型救援队的资格确认。

延伸阅读: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行动后凯旋
成立20多年来,中国国际救援队参与了2003年新疆地震、2012年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国内救援任务。
在国际任务中,则先后参与了20多次救援行动,包括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2004年印尼海啸、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日本“311”地震等。
在这些年的国际行动中,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救出60多名幸存者,救治了数万名伤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受援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本次赴缅甸的中国国际队人员当中,包括地震专家、结构工程师、搜救队员、医疗队员及搜救犬分队。
队伍配备了生命探测仪、破拆设备及野战医院系统,能够独立开展震区两个方向72小时的高强度救援行动。
“中国救援队”:2018年成立 中国救援新力量
除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缅甸地震灾区,还有另一只中国“国家队”的身影——“中国救援队”(China Search and Rescue,缩写:CSAR)。
需要留意的是,“中国救援队”一词,有时也会被媒体用来表示“来自中国的救援队”,因此造成混淆。

“中国救援队”成立于2018年,是同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在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基础上新组建的。这支队伍是以北京消防总队为主要骨干,加上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应急总医院有关的人员。

2019年,“中国救援队”成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分级测评,中国成为亚洲首个拥有2支获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
中国救援队组建以来,分别赴莫桑比克和土耳其成功开展了国际救援,赢得了高度赞誉。
其中,在土耳其地震的救援中,中国救援队营救的最后一名幸存者在被发现时,埋压时间已达150多个小时,远超“黄金72小时”的最佳救援时间。

在这次缅甸地震救援行动中,无论是“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是“中国救援队”,两支国家队都持续奋战,与各方力量共同争分夺秒,挽救生命。
当然,除了两支“国家队”,还有多方来自中国的救援力量,包括最早抵达缅甸的外国救援队伍——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以及民间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公羊救援队等。而他们的背后都有共同的名字:中国救援。
延伸阅读:中国公羊救援队赴土耳其震中救灾 穿梭于险情的民间力量
延伸阅读:当代中国民间义工:救援“蓝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