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4-22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它象征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全国人民怀念革命先烈的标志。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高达37.94米,碑基占地约3,100平方米,共用了1.7万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建成。
整个纪念碑可分成碑身、须弥座和台基共3部分,碑身正面雕刻着由毛泽东亲自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背面则刻了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而在纪念碑下层的须弥座束腰部,则镶嵌着8幅巨大汉白玉革命历史浮雕。
1949年9月30日,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决定,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外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同日举行的奠基典礼上,毛泽东亲自宣读碑文,“3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读毕碑文后,毛泽东联同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为纪念碑奠下基石。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工,兴建委员会由彭真担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是副主任委员,下设工程处。委员会集结了全国最优秀的建筑专家和美术工作者,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组团队,并设立了一个由范文澜领导的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浮雕画面所需的史料题材,当时一些在京的苏联专家也有提供帮助。
1961年3月,人民英雄纪念碑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