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3-11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这同样也适用于包括一些中国作者在内的其他提出类似论点的作者,沃尔夫、佩蒂斯和类似的观点在统计上必然是不系统的──因为如果将其系统化,他们的分析将立即暴露出缺乏现实性。他们的说法有一种奇怪的“沉默”──某个要素在他们的计算中从未提及,但没有这个要素就无法计算GDP增长。
罗思义:欠缺关键数据 如何准确预测GDP增长?
如上文所述,GDP增长由两个要素决定──固定投资占GDP比重乘以经济体的ICOR。但是,尽管佩蒂斯和沃尔夫给出了他们呼吁中国采用的固定投资占GDP比重的数字,但他们没有给出他们预测的ICOR的数字。
通过研究这些数字,可以清楚地瞭解为什么沃尔夫和佩蒂斯没有给出第二个要素,尽管这是计算他们预测GDP增长所必需的。因为计算结果和点明这一点将揭示他们提出的政策将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将大幅放缓──这与沃尔夫和佩蒂斯提出的他们的建议将可持续地加快或至少维持中国当前经济增速的情况正好相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基本算术决定的。由于GDP增长率等于ICOR乘以固定投资占GDP比重,那么如果固定投资占GDP比重降低,那么GDP增长率必然会下降,除非提高ICOR才可以弥补这一点。因此,确切地说,中国的ICOR是8.1。如果中国的ICOR保持在8.1,固定投资占GDP比重降至35%,那么中国的GDP年增长率将降至4.3%。如果中国的固定投资占GDP比重降至30%,中国的GDP年增长率将降至3.7%。在这两种情况下,中国都无法到2035年实现GDP总量和人均GDP翻一番的目标。
延伸阅读:罗思义:穆迪指中国“未富先老”致经济放缓 说得通吗?

罗思义:选择性“沉默” 隐藏不可信的逻辑
只有中国的ICOR下降,中国经济增速急剧放缓的情况才能避免。确切地说,要保持5.2%的GDP年增长率不变,如果中国固定投资占GDP比重为35%,中国的ICOR将不得不从8.1降至6.7。如果中国的固定投资占GDP比重为30%,其ICOR将不得不从8.1降至5.8。但正如国际比较表明的那样,这样的数字根本不现实。
中国的投资在促进GDP增长方面的效率,已经高于包括所有G7国家在内的世界前20大经济体中的19个经济体。如果中国的ICOR必须变为6.7,其投资在促进GDP增长方面的效率将比美国高33%,比英国高78%。如果中国的ICOR不得不变为5.8,其投资在促进GDP增长方面的效率应比美国高40%,比英国高81%。在中国的投资在促进GDP增长方面的效率已经比美国高出20%,比英国高出74%时,关于中国投资效率低下的说法还值得相信吗?
这就是为什么沃尔夫和佩蒂斯,以及所有呼吁中国通过大幅提高消费占GDP比重来大幅降低固定投资占GDP比重的人,不得不对他们的ICOR数字保持沉默的原因,因为公布这一数字会表明他们的说法不可信。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得不炮制假新闻,声称中国的投资在促进GDP增长方面的效率低下──因为如果真如此,固定投资占GDP比重的下降可能会被较低的ICOR所弥补,以保持不变或加速的增长率。但任何国际比较都会表明,这种说法完全不可信。因此,沃尔夫和佩蒂斯的建议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甚至维持下去,而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急剧放缓。
延伸阅读:罗思义:为何说穆迪IMF预测不准确 沦为假新闻?这些数据说明一切

罗思义:预测中国经济增速 需认真对待以下问题
如果沃尔夫和佩蒂斯以及其他提出类似论点的人想得到重视,他们就应提供他们对中国ICOR的预测数字以及固定投资占GDP比重。但他们并未如此做,这表明:
(1)要么是考虑到国际比较,他们给出的数字不符合现实;
(2)要么是他们的提议实际上会让中国经济增速永久性大幅放缓。
同样,对于那些主张大幅提高消费占GDP比重,从而相应减少投资占GDP比重的中国人来说,他们不应该发表含糊的、不严谨的经济观点,而应该回答3个确切的问题:
(1)他们主张的固定投资占GDP比重应是多少?
(2)他们预测的ICOR是多少?
(3)因此,他们预测的GDP增长率是多少?
那些不回答这些问题的人都难称得上严谨,他们只是沉溺于“嘴皮功夫”──用一种完全不靠谱的方式为经济政策建言──要么是没有弄清楚自己所主张的政策的确切含义,要么是出于某种原因隐瞒了这些政策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总之,上述事实和经济关系清楚地表明,中国大幅提高消费占GDP比重,从而大幅降低固定投资占GDP比重的建议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中国固定投资占GDP比重降低到所有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水平,或者降低到其他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的水平,中国GDP增速当然也会放缓至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水平。但在这种“经济自杀”的情况下,中国将无法跻身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将完全陷入马丁·沃尔夫所说的处境:“中国GDP增速放缓至美国水平,从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八之七)
(转载自观察者网,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