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2-18
如果说穆迪的论断是不严谨、未量化的,那么其他声称中国经济将严重放缓的说法至少试图控制准确数字,算是一个优点。但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些系统的数字揭示了这类分析缺乏现实性。
罗思义:GDP年增长率 由固定投资及ICOR计算
第一个关于此类分析的例子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的数据。据该数据预测,中国GDP增长将急剧放缓——从2023年的5.0%降至2024年的4.2%,到2028年降至3.4%。也即是说,中国经济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将放缓1.6%,即近三分之一。
想要系统性地瞭解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声称的将要发生的事情是否会成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运用一点简单的量化经济学知识。量化经济学告诉我们,每个经济体的增长率必然严格由两个重要数字的相互关系决定:
1.首先是固定投资占GDP比重;
2.其次是固定投资在促进GDP增长上的效率。
用专业术语来说,第二个数字是“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它反映GDP增长1%所需投资总值占GDP总值的比重。因此,增量资本产出率越低,投资效率就越高。例如,ICOR为6,意为必须投资GDP的6%才能拉动1%的GDP增长,如果ICOR为10,那就是必须投资GDP的10%才能拉动1%的GDP增长——显然,前者(6)比后者(10)更有效率。
还应指出的是,由于经济产出在经济週期中的波动比固定投资占GDP比重波动幅度更大,这可能会导致个别年份的ICOR发生极为不规则的变化。因此,要瞭解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最好使用移动平均线来计算GDP增长和固定投资占GDP比重——除非另有规定,否则一律按照五年移动平均线计算。
鉴于这些事实,一个经济体的GDP增长率不可避免地严格由其固定投资占GDP比重与其ICOR之间的关系决定,这符合以下简单公式:
GDP年增长率=固定投资占GDP比重x ICOR

罗思义:没明确固定投资占比和ICOR预测 分析不准确
中国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的过去五年,中国GDP年均增速为5.2%,固定投资占GDP比重为42.4%,ICOR为8.1。鉴于(笔者撰文时)2023年数据尚未出炉,无法算出确切的数字,但从已经公布的GDP增长构成数据来看,中国固定投资将占GDP的40%左右或略高一点。因此,如果中国GDP增长5.2%,其ICOR将再次达到8左右。
以上这些是严格定义的关系,没有例外。因此任何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将大幅下降的严谨说法都必然意味着必须发生以下一种或两种情况:要么,中国ICOR将恶化,即中国固定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上的效率将大大降低;要么固定投资占中国GDP比重将有所下降。如果两种情况都不发生,那么中国经济就不会放缓。
因此,任何没有同时明确固定投资占GDP比重和ICOR的增长预测在量化分析上是不准确的,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也是不严谨的——这也是大多数沦为西方虚假报道的二手贩子的西方媒体(和部分中国媒体)的共同特点。
延伸阅读:罗思义:西方存在“唱衰中国”产业链
罗思义:IMF无法解释中国经济为何大幅放缓
瞭解到这种必然的经济关系,我们就会明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声称中国经济将大幅放缓的预测——中国GDP增速将从2023年的5.0%降至2028年的3.4%——到底准不准确。
有必要指出的是,很明显,中国经济大幅放缓不仅会对中国产生严重影响,这意味着中国到2035年将GDP总量翻一番的目标无法实现,而且鉴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这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对这一可能会产生全球影响的重大事件的预测结果做出彻底的解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很容易计算出如果它的预测如果应验会发生什么。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身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是个未解之谜——《世界经济展望》并没有就这样一个关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预测持续讨论下去——这种不严谨有理由让人合理怀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即便如此,研究世界经济组织数据库可以清楚地看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是上述哪种可能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声称,未来五年中国的投资效率将大幅下降。
这是可以用精确的定量来计算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公布固定投资占中国GDP比重的预测,但它公布了总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加上库存变化)占GDP比重。不过,在这个总数字中,固定投资完全占主导地位——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里,固定投资平均占中国总投资的97%。也即是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总投资数字可以很大程度上代表固定投资。
延伸阅读:温铁军:5.16中俄联合声明 如何缓解中国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罗思义:西方指中国投资效率低 与事实相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的总投资占GDP比重将下降1.8%——从2022年的43.5%降至2028年的41.7%。假设固定投资占总投资的97%,这意味着固定投资占GDP比重只会略有下降——从42.2%降至40.4%。这与GDP增长的预测数字加在一起,IMF对中国ICOR的预测可能很容易计算出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
2023年,中国固定投资占GDP比重为42.2%。除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5.0%的GDP增长,ICOR为8.4。
2028年,固定投资占GDP比重为40.4%。除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的3.4%的GDP增长,ICOR为11.9。
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预测,即在未来5年,中国固定投资在促进GDP增长方面的效率将下降近一半——确切地说是4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几乎全部(87%)的中国GDP增长放缓是拜ICOR恶化所致——GDP增长下降0.2%是由于固定投资占GDP比重预期下降,1.4%是由于ICOR恶化。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声称,由于投资效率大幅下降,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急剧放缓。
事实表明,中国投资效率大幅下降将代表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彻底转变,因为目前和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固定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一直是最有效的之一。而西方媒体的“假新闻”往往隐瞒这一点——无论是故意还是未能计算到,甚至报道相反的事实,称中国的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上的效率低下。
延伸阅读:杨荣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领导人讲话讯息藏在细微差别中
罗思义:世界前20大经济体 中国ICOR效率排名第二
一些典型的错误说法如下:
《商业週刊》称:“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需要投资5-7美元,而北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地区只需要投资1-2美元。”
西方经济分析师查尔斯·杜马斯(Charles Dumas)声称:“中国总是因为投资配置不当而浪费储蓄。”
洛克菲勒国际主席鲁奇尔·夏尔马(Ruchir Sharma)断言:“中国现在每创造1美元GDP需要投资8美元,这样的投资效率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差的。”
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声称中国正在进行“浪费性投资”。
卡内基亚洲项目驻北京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表示,中国的制度“允许非生产性投资得以持续”。
事实与这类说法完全相反。在世界前20大经济体中,中国ICOR效率排名第二——详细的比较数据请见拙文《为什么在中国投资效率更高?这真的是一个“体制问题”!》。更全面地说,为准确评估中国投资的这种高效率,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生产的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或者用马克思术语来说就是“资本有机构成呈上升趋势”,平均 ICOR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呈上升趋势。世界银行公布的关于世界各类收入群体的最新ICOR数据印证了这一点: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ICOR为15.3,世界为11.0,发展中经济体为8.8(见图9)。
如图9所示,鉴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正在向高收入经济体过渡,因此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ICOR实际上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经济的平均水平——中国的ICOR为8.1。因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国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上的效率极高。

最后,撇开这一点不谈,就拿最常见的中美比较来看,可以注意到,中国的ICOR低于美国——中国和美国的ICOR分别为8.1和10.3(见图10)。也就是说,中国的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上的效率高于美国——这与上述说法完全相反。

图11显现的是中国与其他G7国家ICOR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与其他G7国家相比,中国ICOR效率更高,甚至比中国相对于美国的优势领先更多——中国的ICOR为8.1,美国为10.3,加拿大为15.0,法国为25.2,意大利为40.5,德国为41.0(日本的ICOR为负——投资在促进日本经济增长上的效率为负)。

因此,总之,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投资在促进GDP增长方面的效率将大幅下降,从而预测世界经济将发生全面变化:中国投资将从世界上促进GDP增长最有效率变为大幅下降。但本应以严谨着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极端的变化。而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关于中国投资在促进GDP增长上的效率低下的说法纯属“假新闻”。 (八之四)
(转载自观察者网,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罗思义:穆迪指中国“未富先老”致经济放缓 说得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