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准提高的重要指标,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为引导和促进旅游业高品质发展,铁路部门抓住有利契机,紧贴市场需求,通过打造“铁路+旅游”模式,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为启动旅游市场注入了强劲动能。 

高铁旅游|车程快 线路多 构建休闲旅游新模式

  “动力源”愈来愈足。

  创新需求,“跨国高铁”开启出行新体验,让旅客尽情欣赏沿途风景,构建假期消闲新模式。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开行,将中国的昆明、西双版纳以及老挝的瑯勃拉邦、万象等旅游城市串联起来,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出现在国内遊客的“旅游目的地”清单上,同时也吸引着外国遊客纵览我国秀美风光和多彩文化。

中国高铁已经建成八纵八横铁路网,覆盖大部分的大中城市
中国高铁已经建成八纵八横铁路网,覆盖大部分的大中城市;不少中小型城市之间,更有城轨铁路连接,为大众出行带来方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万象到昆明,旅客不仅可以体验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感受昆明的历史文化、品尝云南特色美食,而且可以继续换乘列车前往国内多个主要城市。

  据了解,中老铁路自4月13日开行国际旅客列车以来,截至5月13日开行满月,跨境旅客发送量超1.3万人次。

  四通八达的高铁网为旅客提供不同感受的出行体验的同时,也为火爆的两国旅游产业再添“一把火”。 

  延伸阅读:高铁如何穿越零下40度的低温而不影响服务?

高铁旅游|增加特色旅游 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切入点”愈瞄愈准。

  铁路部门紧贴市场,主打特色线路旅游专列,打造旅客出游难忘回忆,通过不断强化旅游产品设计行销,与各地文旅部门、旅行社联手打造主题旅游产品,推动“铁路+文旅”深度融合。

不少以往交通较为不便的地区,都因为高铁建设而成为大众出遊的选择
以往不少交通较为不便的地区,都因为高铁建设而成为大众出游的选择;部分地区更开展特色旅游,让更多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图为红色革命根据地贵州遵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上海,“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通过把车厢打造成移动的历史展览馆,量身定制党史学习教育系列精品线路,通过红色旅游列车,串联起周边知名景点景区、革命遗址、历史文化场馆等特色旅游资源,让旅客体验一站式红色旅游服务。

  在陕西,梨花节旅游专列带游客走进蒲城,赏梨花、品美食、购特产,以花为媒为当地乡村振兴“增香添色”。

  在甘肃,“神奇宁夏周末休闲游”、“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和知名景区无缝衔接,带动甘肃乃至西部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延伸阅读:从香港出发的高铁沿线城市 寻找热门打卡美食

高铁旅游|出行成本降低 带动当地民俗餐饮发展

  “向心力”愈来愈强。

  “高铁游”不仅催火了旅游市场,还推动旅游由“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我国地域广阔,城市与城市、景区与景区之间路途远、里程长,以往只能“走马观花”“旅长游短”。

高铁上的体验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让人从进车厢开始就感受当地的文化
高铁上的体验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让人从进车厢开始就感受当地的文化;而且,对当地的住宿、餐饮,高铁旅游都能带来正面的影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今,“高铁游”使旅行时间缩短、出行成本大幅下降。从广州南站出发,最快5小时22分抵达张家界西站。被誉为“湘西最美高铁”的张吉怀高铁,串起张家界、芙蓉镇、凤凰古城等众多著名风景区。

  在上海,被称为“中国最美高铁”的沪昆高铁串联了昆明滇池、贵州黄果树瀑布、安顺花江大峡谷、平坝天台山、岳阳洞庭湖、江西鄱阳湖、杭州西湖等景区。

  高铁飞驰,助力“网红”景点变“常红”,带动了旅游业、民俗、餐饮等行业深度融合,为各地旅游经济转型发展带来良好契机。 

  阳光和煦,清风醉人,相信在未来,随着“铁路+旅游”的进一步融合,流动的中国必将活力迸发,在穿越山水中日新月异、生机勃勃。

  延伸阅读:熊猫空铁可以270度看熊猫?

(原文转载自26/05/2023 中国青年网)

 

石家庄正定古城 拜访三国“常胜将军”赵云故里

2023-12-10
电商平台让更多人接触到阅读的乐趣

电商平台助力全民读好书 有“阅”更有“乐”

2023-05-11
中欧班列为双方带来更多产品的往来

中国铁路|跨越山海 中欧班列为“一带一路”增添动能

2023-04-06
中国非遗应该要通过不同平台例如电商继续传承

中国文化|“非遗+电商”让传统技艺多管道“出圈”

2023-03-09
中国的绿皮火车仍有其价值

中国铁路|温情“小慢车”诠释民生“大情怀”

2023-01-23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中国经济-中国上海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只有把中国变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2025-04-06
外国人游览故宫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鼓励西方年轻人到中国 认识中文 建立未来资产

2025-04-04
中国科研
张维为

张维为:比较64项前沿技术 中国53项排名第一 美国仅11项

2025-04-04
5.16中俄联合声明
温铁军

温铁军拆解中俄农业合作的喜与忧

2025-03-06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成都北上三星堆遗址 打边炉遇马岱墓碑!

2025-02-09
狒狒照镜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狒狒照镜的启示

2025-02-05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国际秩序总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中国与美国
编辑之选

高志凯:不管谁当总统 中美关系都会经历惊涛骇浪

2024-11-04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2024-09-19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2024-07-03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2024-04-02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2024-02-15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2023-06-13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2023-06-01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2023-05-27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2023-01-06
职业教育在中国仍需要加强
中青时评

中国教育|强化职业教育 让技能之花绚烂绽放

2022-10-20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2022-09-17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2022-08-16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2021-12-16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2021-11-12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2021-08-02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2021-06-17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2021-03-08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2020-12-28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2020-12-09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