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3-25
中国、美国和大多数G7国家2023年GDP数据现已出炉,让我们得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准确评估中国的经济表现——中国经济在疫情暴发以来的表现、能否顺利实现2035年战略目标,以及如何将中国经济放在国际上比较。
罗思义:中国经济增速远超其他主要经济体
这种评估和比较之所以重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中国经济形势及其面临的任务需要得到客观和平衡地评估。
其次,因为美国发起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国际舆论攻势,这其中也包括许多直接的事实造假,试图掩盖经济真相——在这其中部分中国媒体和社交媒体也沦为了美国的部分虚假宣传的二手贩子。
客观来看,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面临两个重要事实:
1.中国经济增速远远超过其他主要经济体;
2.在这一基本背景下,中国面临一些众所周知的内政问题,如民间投资疲软、股市表现不佳和青年失业。
笔者早前的文章《为什么说降息对提振中国当前经济形势至关重要》分析了其中的第二个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并非部分媒体提出的消费不足,而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关联影响。本文(编按:一连四篇)将着重论述第一个问题——中国在实现国内战略目标方面的表现和相应的国际比较。
文章的结尾将分析美国媒体上所呈现出的西方新闻业的异常歪曲和造假,以及中国对此应该如何应对。
延伸阅读:罗思义:西方存在“唱衰中国”产业链

罗思义:中国目标2035年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让我们从国内标准说起。中国为下个阶段的经济发展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这将确保中国按照世界银行标准跻身高收入经济体。确切地说,在2020年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讨论中,得出的结论是,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中国将克服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正如二十大报告所说,中国到2035年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显而易见,能否实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对中国的民族复兴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同时,2035年目标的能否实现也将影响到全球经济。与此相反,最近一系列被广泛用于反华宣传的西方报告声称,中国经济将急剧放缓,无法实现其目标——因此,中国将无法跻身高收入经济体,仍将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罗思义斥外媒捏造中国经济“停滞不前”“输给竞争者”
洛克菲勒国际主席最近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声称,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中国经济正在输给竞争者”。《华尔街日报》断言:“中国经济一瘸一拐地进入2024年,相比之下,美国经济有韧性”。英国《每日电讯报》则宣称“中国经济停滞不前”。《华盛顿邮报》题为《通货膨胀率下降,增长率上升,使美国实现了世界上最强劲的复苏》的文章声称:“美国令人惊讶的强劲经济表现超过了所有主要贸易伙伴。”这是因为:“截至9月底,这一数字较疫情前增长7%以上,是日本增长的两倍多,远好于德国疲软的0.3%的增长。”
很难相信,如此“草率”的新闻报道,竟然成批出现在所谓的“高质量”媒体中——美国“表现优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经济“输给了竞争者”,或者中国经济“停滞不前”,任何愿意查证事实(这是记者的基本要求)的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些说法是荒诞离谱的假新闻。
延伸阅读:张维为:中国已成西方眼中科学超级大国

罗思义:外媒铺天盖地夸大美国经济表现
美国媒体对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的失真报道如此铺天盖地,让我们很难不得出结论,即这种失真报道的目的是夸大美国经济表现。事实上,美国官方经济增长统计机构美国经济分析局给出过权威数据——2023年美国GDP增长2.5%——相比之下,中国GDP增长5.2%。但以《华尔街日报》为首的一系列美国媒体则宣称“去年美国GDP增长3.1%”例如,《华盛顿邮报》也对美国GDP增长进行了类似的报道:“据消息称,过去12个月,美国GDP增长3.1%。”
制造这一美国GDP增长的假新闻,靠的是统计学上的“摘樱桃”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仅将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与2022年最后一季度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GDP增长3.1%的数据,而并不是通过将全年GDP增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但美国2023年初的GDP增速远弱于第四季度——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仅为1.7%,第二季度则仅为2.4%。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的疲软增长和下半年的强劲增长,美国全年GDP增速为2.5%,而非3.1%。由于很容易查到美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实际年度数据,结论显而易见——美国媒体故意歪曲事实,错误地向公众呈现了高于2023实际情况的美国经济增长率。
有必要指出的是,即便美国GDP增速为3.1%,中国GDP增速(5.2%)也远高于美国,是美国的两倍多。“美国表现优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经济输给竞争者”,或“中国经济停滞不前”的说法完全是假新闻。
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美国媒体虚假说法,但要瞭解世界经济整体情况,最好的方法是系统地介绍主要经济体的实际增长表现。(四之一)
(转载自观察者网,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