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3-18
为什么有人要敦促中国采取大幅减缓本国经济增速、相当于自杀的政策?
对于中国的西方敌人来说,希望中国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显而易见。上文所述清楚地表明,反对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人是寄希望于减缓中国经济增速,从而阻止中国实现其经济目标。从根本上降低投资占GDP比重是其具体的手段。
罗思义:美国曾以相同手段打击德国日本经济
美国正是利用这种手段,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成功地击败了竞争对手德国和日本。如图14所示,这些经济体的固定投资总额从峰值水平大幅下降——德国固定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从1964年的30.6%降至22.1%,日本固定投资总额占GDP比重则从1969年的40.4%降到26.2%。德国的固定投资总额占GDP比重降至接近美国的水平,略高于20%,日本与美国的固定投资总额占GDP比重的差距从19.2%的峰值降至仅4.2%(见图14)。

如图15所示,固定投资净额占GDP比重下降幅度更大。(世界银行只有1970年起的国际可比数据。)
1970年,日本固定投资净额占GDP比重为21.7%,德国为16.6%,美国为8.4%。正如本文开头所指出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反映为何德国和日本当时的GDP增速远快于美国——得益于资本存量增加,德国的固定投资净额占GDP比重高出美国8.2%,日本的则高出美国13.3%。

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国际可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美国固定投资净额占GDP比重实际上高于德国和日本,其GDP年增长率也是如此。1970年至2021年,美国的固定投资净额占GDP比重下降4.3%——从8.4%降至4.1%,德国的固定投资净额占GDP比重下降14.8%——从16.6%降至1.8%,日本的固定投资净额占GDP比重则降幅惊人——从21.7%降至-0.2%。到2021年,日本固定资本形成净额为负。
也即是说,日本资本存量实际上正在下降。
不可避免的是,鉴于上述分析的固定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必要关系以及这些趋势,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速急剧放缓。因此,正如本文开头所分析的那样,美国的竞争地位之所以得到恢复,并不是因为自身经济加速,而是因为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速因固定投资水平急剧下降而急剧放缓。
延伸阅读:罗思义:预测中国经济增长 不能忽视这种诡异的“沉默”
罗思义:西方被傲慢蒙蔽了眼睛
除了美国蓄意制定减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政策外,关于中国应将固定投资水平大幅降低至西方水平的说法也被西方的傲慢所掩盖。由于这种傲慢,许多西方经济作者只能想象西方经济优于中国。因此,当他们发现中国的经济结构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不同时,他们就会得出结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唯一的原因是他们自认为中国低西方一等——尽管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增速远远快于西方!
傲慢使他们看不到显而易见的实证结论:如果中国经济表现远远优于西方国家,那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和政策具有优越性。因为中国正在超越西方国家,如果这些西方作者能够打破他们的傲慢,他们会看到唯一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客观上应督促西方国家靠拢中国的经济结构,而不是相反。
事实上,在某些特定领域,中国成功的压力实际上正在逼使西方国家向中国靠拢。例如,拜登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措施,放弃了对美国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的放任态度,向中国的产业政策靠拢。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最近承认的那样:“中国清洁技术公司真正让西方感到震惊的是,它们的技术往往优于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金融时报》还引用曾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现为该会名誉会长的伍德克(Jörg Wuttke)的产业政策观点:“在10年或20年前的欧洲和美国,他们认为如果我们与中国打交道,中国会变得更像我们。但中国实际上让我们变得更像他们。”
但是,如果从总体上客观地承认世界经济增长背后的真相将摧毁西方的傲慢,这些经济作者无法做到这一点,反而发明了经济“假新闻”。

罗思义: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领导者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佩蒂斯(Michael·Pettis,编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指出,中国应向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的更“正常”的结构靠拢。佩蒂斯声称,如果不提高消费占GDP比重,从而降低投资水平:“消费将不可能在推动中国下一阶段的增长中发挥更正常的作用。”
但是,正如上文分析所示,事实表明,截至2022年的过去10年,中国若真成为“正常”的西方发展中经济体将是一场灾难。根据最新的全球综合数据,发展中国家GDP增长中位数仅为2.8%,消费增长中位数为3.0%,而中国的GDP年均增速为6.2%,消费增速为6.4%。中国为何会希望成为一个“正常”的,即西方构想的发展中经济体——这意味着巨大的倒退。
同样,高盛认为,中国之所以会以这种经济自杀的方式削减投资,是因为“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固定投资占GDP比重高达34%”,在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和西方的经济结构之间寻找差异,只能傲慢地认为是中国错了,尽管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增速远远超过西方经济体,高盛却不合逻辑地说中国应该调整经济结构。
当然,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不同于其他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因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导者。如果中国没有不同,它就不会成为领导者——其他经济体要想取得成功,需要的是它们变得更像中国,而不是中国变得更像其他发展速度较慢的它们。
罗思义斥西方炮制“假新闻”捏造事实
作个比较。假设高盛对某个行业的客户表示:“有一家公司的表现远远优于其他公司。因此,你不应该模仿、学习或变得更像最成功的公司,你应该变得更像不太成功的公司。”相信任何客户都会嘲笑这样的建议,然后立刻取消与高盛的合同。但这正是高盛对各国的建议:不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应该向更成功的国家中国学习并向其结构靠拢,而是说中国应该变得更像那些不太成功的国家!
当评估世界经济增长事实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报道不得不炮制“假新闻”,捏造事实。一如往常,如果一个理论和现实世界不一致,那么只能二选一。第一是放弃理论,第二是抛弃现实世界。由于傲慢或其他一些因素,这些西方报道无法放弃他们的理论,即他们自认为高人一等,因此他们被逼热度现实世界——发明与现实相反的说法。因此,西方报道中炮制“假新闻”并非偶然,这是为了防止真正的事实刺破他们傲慢的意识形态泡沫。
延伸阅读:罗思义:为何说穆迪IMF预测不准确 沦为假新闻?这些数据说明一切

罗思义:部分中国媒体附和美国的4个原因
但是,如果说美国攻击中国的原因显而易见,为什么部分中国媒体会附和美国的说法,从而客观上帮助美国对付中国?
第一个原因是纯粹的混淆概念。令人遗憾的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经济学的错误理论不断出现在部分中国媒体上——本文作者和其他人就此写了诸多文章。虽然习近平指出:“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但部分中国媒体的部分人仍然在宣传西方经济学,反对马克思主义。
其次,美国希望那些中国人支持西方,希望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结。美国可作如是想是因为在苏联,尽管俄罗斯在社会主义被摧毁后遭受了国家灾难,但一些成为寡头的个别人却从这一过程中一夜暴富。因此,美国希望中国也存在这样的势力。
第三,美国寄希望于在国际社会大肆传播假新闻,令部分中国人不能客观地看待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真正问题。上面所写的一切,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中没有真正的问题需要处理——正如中国自身也曾提到过。其中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例如民营投资水平低、股市问题、青年失业——在笔者最近的文章中进行了分析,比如《比较中国经济,某些人是如何做到“谣谣领先”的?》
系统的国际比较清楚地表明,任何客观和平衡地评估都反映,尽管存在这些真正的问题,但中国经济增速仍远远超所有其他经济体,尤其是西方经济体。因此,对中国经济的任何客观评估都必须始于这一事实——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如此热衷于炮制“假新闻”来掩盖这一现实。
第四,正如中国媒体广泛报道的那样,美国试图利用部分中国人面对西方时缺乏“自信”和盲目钦佩西方的现象。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在中国的一些媒体圈子中存在。这种缺乏自信是已经分析过的西方傲慢的另一面。
美国注意到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与西方不同,而非承认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西方,是希望于诱导部分中国人认为,因为中国与西方不同,所以中国错了——即系统地利用部分中国人缺乏自信的现象。当然,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波及。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但美国注意到,部分中国媒体表达了这种情绪,因此它希望利用这种情绪损害中国。
罗思义:中国经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后一点将我们带回到决定性的问题上来——从中国以外的地方完全有可能看到美国试图做什么——美国试图通过大幅降低投资水平来减缓中国经济增速,也就是说,美国想以击败日本、德国和亚洲四小龙的方式大幅减缓中国经济增速。则是除了摧毁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条已不在议程之上)之外,这是对中国最危险的攻击——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其增长的目标。
最重要的一点是,与日本、德国和亚洲四小龙不同,美国没有办法逼使中国走这条路——无法谋杀中国。相反,美国不得不利用上述所有论点来试图诱导中国在经济上自杀。这一问题的结果攸关其他国家的利益,因为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的良好增长表现有助于其他经济体。但只有中国人民,没有其他人,有权决定中国人自己的命运。(八之八)
(转载自观察者网,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张维为:中国已成西方眼中科学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