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3-04
罗思义在上文批评高盛对中国经济预测的逻辑奇怪,因为高盛报告预测中国的资本投资将会下降,导致中国GDP增长放缓,然而高盛对中国采取犹如“经济自杀”的行为却欠缺合理解释。
罗思义:高盛的国际比较没意义 相当于将中国和自己比较
不仅如此,高盛甚至没有仔细考虑他们之间的国际比较。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固定投资占GDP比重高达33%或34%的唯一原因是,中国目前属于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这一数字包括了中国。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投资占中等偏上经济体所有固定投资的74%,即占此类投资的绝大多数。中国投资还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固定投资的60%。因此,将中国与所有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本质上是一种重复计算,相当于将中国与自己进行比较。
世界银行数据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将除中国以外的所有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相加,固定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为22%——与所有发展中经济体的24%类似(见图13)。考虑到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个别国家,2022年所有发展中经济体固定投资占GDP比重的中位数仅为21.0%,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这一数据仅为20.3%。

罗思义:中国没理由如此进行“经济自杀”
因此,高盛只是在做一个“自证预言”。据预测,中国将把投资占GDP比重大幅削降至35%。在这种情况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肯定会放缓——这是决定经济增长率的根本原因,上文已经进行了分析。但中国为什么要如此做?中国为什么要将投资在GDP所占的比例削减至其他(计算不准确)增长速度慢得多的发展中国家相同的水平!
显然,如果中国采用和其他不太成功的发展中经济体相同的宏观经济结构,那么中国GDP增速将放缓至其他发展中经济国相同的增速——这意味着,与他们一样,中国将继续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将是一个自证预言。但中国没有理由以这种方式进行经济自杀。
在此要补充一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卡内基亚洲项目驻北京的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Pettis)的说法也值得一提。这并非因为佩蒂斯代表任何主要机构,而是因为沃尔夫和《经济学人》等其他媒体常常赞许地引用他的观点,尽管佩蒂斯长期以来对中国GDP增长的预测极不准确。佩蒂斯在2012年写道:“我仍然认为中国下一个10年的平均增长率几乎不会超过3%。”而事实上,2010至2019年中国GDP年均增速为7.3%,相当于佩蒂斯预测数字的两倍多。
从佩蒂斯提供的数据来看,他似乎和高盛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即没有将中国排除在他引用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之外。佩蒂斯主张中国应大幅提高消费占GDP比重,这必然会导致投资占中国GDP比重大幅下降。具体来说,佩蒂斯错误地认为,中国的家庭消费水平应该向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看齐:“为了使中国的消费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消费一致,普通家庭的消费占GDP的比重必须恢复10%至15%,以牺牲企业、富人或政府利益为代价”。但家庭消费占GDP比重增长10%至15%是错误的,因为这不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家庭消费增长水平——他在评估时包括了中国。因此,这是重复计算。
延伸阅读:罗思义:穆迪指中国“未富先老”致经济放缓 说得通吗?

罗思义:若中国经济增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致 结果灾难性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家庭收入占GDP比重中值为70%,而中国2022年家庭支出占GDP比重为37%。这样一来,要“为了使中国的消费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消费一致”,中国就需要将家庭消费占GDP比重提高33%,而非佩蒂斯所说的10%至15%。
鉴于消费和投资加起来占中国经济的100%,如果中国消费增速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大致”接轨,其投资占GDP比重将因此大幅下降——如前所述,发展中国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中值为21%。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一致,反过来意味着中国GDP增速也将大幅下降——过去10年,其他发展中经济体GDP年均增速中值为2.4%,而中国为6.2%。简而言之,如果中国真听从佩蒂斯的建议,中国GDP增速将下降61%,几乎是三分之二。
在经济增速急剧放缓的同时,中国消费增速也将同样大幅下降——过去10年,发展中国家消费年均增速中值为3.0%,而中国为6.4%。如果中国经济增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一致,中国消费增速将下降53%——这对提高中国生活水平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 (八之六)
(转载自观察者网,导语、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