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 來自英語? 「自家的狗窩」指的是自己的房子,說是「狗窩」也有自謙的含意,相比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的房子(金窩銀窩),還是自己的家最幸福。 這句話來自西方,出處有兩個,其一是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 the best,第二個是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第一句的意思是所有的雀鳥只喜歡自己的巢穴;第二句的意思是不論東或西,自己的家是最佳。 相對而言,「金窩銀窩,不如...
周一症後群 說起「周一症後群」,可能大家未必理解,但說「憂鬱星期一」,就可能較多人熟悉,意思指在周末過後的周一要上班或上學,情緒特別低落,有憂鬱的感覺。 「憂鬱星期一」其實來自西方所說的Blue Monday。其來源於古時的工匠每天工作10多小時,經過周末的休息後,周一重返工作,心情還未收拾,有悶悶不樂的憂鬱感覺。 然而,這詞語的正確英文用法不是Blue Monday 或Monday Blue,應該是Monday blues,如:I have ...
三頭牛成犇 除金木水火土五行外,與動物、家禽等相關的三疊字也不少,以下就有由三個牛字組成的「犇」字(音:奔)。 一頭牛已很大力,三頭牛更力大無窮,有成隊成列急走、急跑的意思,是「奔」的異體字,亦有人多推擠的狀態。 此字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清朝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其中一次和珅與紀曉嵐兩位臣子隨行,入住客棧。一晚,乾隆夜半起床如廁,久未回去,和珅與紀曉嵐於是尋找乾隆皇帝,三人碰面時,正聽到另一房間傳出撫...
戊戌戍戎 漢字是方塊字,有些字的寫法很類同,有時令人混淆,如「戊、戌、戍、戎」這四個字的讀音及寫法經常令人混淆,怎樣記着呢? 先談戊戌,(音:茂蟀),認識中國歷史的人,也應聽說過戊戌變法。1898年(農曆戊戌年),清.光緒年間,以康有為為首的學者倡議的改革變法,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然而,此次改革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強烈反對,慈禧太后於同年九月發動政變,囚禁光緒...
授人以漁 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一句聽得多了,原來還有一句:「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指的是不要直接給予物質,而是教以方法或某種信念,讓對方自己去爭取。 「授人以魚」,即給人一條魚,當然能夠充飢,但這是短暫的,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漁捕的方法,所以就有了「不如授人以漁」,意思就是讓人自己學會捕魚,維持生計。 另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話亦都耳熟能詳:「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出自《淮南子·説林訓》。意思是説,與其站在...
晝無事者夜不夢 「晝無事者夜不夢」或許你不熟悉,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一定聽過。 你有沒有試過在日間親眼目睹車禍,晚上做夢出現類似的景象?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意思,白天的所思所想,晚間做夢時便會見到,但有趣的是,很多時日間沒有想過的事情,在夢境也會出現。 此語源自《慎子.逸文》:「晝無事者夜不夢」。後來被演譯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清.李漁《十二樓.七.拂雲樓》...
有諸內而形於外 原意是身體內裏的問題,會在身體外表顯現出來,正如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也會在這個人的言行體現出來。 這句說話源自《黃帝內經》:「有諸形於內,必形於外。」 中醫診斷的方式是望、聞、問、切,中醫透過「望」病人外部狀況,如臉上氣色、舌頭狀態等,已能掌握病人狀況一二,再透過「聞、問」了解病人生活習慣及問題,最後才是把脈(切)。因此,人的身體內有了毛病,一定會在身體表面顯現出來。 進一步而言,一個人...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戀人們都會相約見面,賞賞月、看看燈、猜猜謎,過一個浪漫的晚上,但對於一些未能長相廝守的戀人,則可能會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慨嘆。 這經典名句,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長恨歌》描寫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相戀的故事,安史之亂的發生,最終迫令唐玄宗將心愛的楊貴妃賜死。 詩人為他們慨嘆道:如果我們死後在天上的話,就讓我們化做比翼鳥,不離不棄。如果我們在地下的話,那麼就讓我們化做連理枝,永不分離。 比翼鳥只有一目一翼,雌雄...
讀書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這話是來自南宋大學問家朱熹《訓學齋規》,讀書要用眼睛看,用嘴巴唸,當然「心到」最重要,但用現代眼光看,這種說法卻有點不足,需要補充一下。 朱熹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如果讀書時,心思不在課本上,不能集中精神,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看得不仔細,嘴巴也隨便地朗讀起來,不能將課本內容牢記起來。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集中了,眼睛、嘴巴又怎麼會不到位呢?古...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這兩句出自北宋歐陽修的詞《生查子·元夕》,描寫元宵佳節時,一輪皎潔的明月剛上柳梢頭,一對戀人相約在黃昏後見面,卿卿我我,然而,看罷整首詞後,卻會明白作者欲表達凄美之情。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是詞的上半部份。描寫去年元宵夜,花市上燈光明亮,猶如白晝。在明月剛上柳梢頭之時,一對戀人相約在黃昏後見面,談情說愛,場面溫馨。 詞的下半部分卻是這樣的:「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今年元宵夜,明月與彩燈依舊明亮,可是...
乾冬濕年 古代有「乾冬濕年」之說,即冬至日如果沒有下雨,農曆新年當天便會下雨;相反,如果冬至日下雨,農曆新年當天便會天晴,即「濕冬乾年」。這說法是否正確呢? 冬至日一般在12月的21或22日,一年之中,冬至日的日照時間最短,過了這天,日照時間便慢慢增長,所以冬至代表冬天結束的意思。 我們剛剛過去的冬至日(2021年12月21日)天氣晴朗,日間的天氣也接近20度,如果「乾冬濕年」這說法準確,意味著即將到臨的農曆新年(2022年2月1日)將下雨,出現「...
覆巢之下無完卵 這話的意思是傾覆了的巢穴,怎可能有完整的卵可以留下?比喻整體一旦傾覆,個體也無法倖存。這話出自孔子後人,兩個八、九歲兒子之口。 語本《後漢書 . 孔融傳》:「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 孔融是孔子之後,年少時已因道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已被讚頌,亦有「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後的孔融,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嗤之以鼻,經常譏諷曹操。官渡之戰前夕又公開散佈失敗...
活到老 學到老 「活到老,學到老」這話的出處眾說紛紜,其中一個比較可信的來源是來自南宋理學家朱熹。此話意思是成長和學習是息息相關的,即使成長到老年,也要不斷學習。 莊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海無涯,不斷學習,是人生的大智慧。年青時學習,多數是為了理想,但現代社會的知識壽命只有十多二十年,很快便會過去,所以學習應不斷更新。況且,在成長的過程中,可涉獵不同範疇,如一個專長數理的人,也可探索歷史,開闊自己眼界,貫徹終身學習的目標。此外,智能手機的應...
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但又知不知道原來與讓梨的孔融有關呢?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使用別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來修養他自身。 語出宋·朱熹《中庸集註》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另一個關於孔融的故事,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在孔融約10歲的時候,曾拜訪李膺。李膺...
囫圇吞棗 「囫圇」這個字原來指整個的意思。 「囫圇吞棗」把棗兒整個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將內容生吞活剝。 此成語典出宋·圓悟禪師《碧岩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唸出來,但他卻從不動腦筋思想一下書中的道理,卻...
耳聽三分虛 眼見未為真 西方有句說話:Seeing is believing ,跟中方話語「眼見為實」意思相同,但大儒學家孔子卻有「耳聽三分虛,眼見未為真」的說法,究竟那種說法孰優孰劣? 孔子的說法與他跟弟子的一次經歷相關聯。話說孔子曾經與幾名弟子困於陳、蔡之間,已經七天沒有東西吃了。 後來弟子顏回從人家那裡討來一些大米煮飯。當米飯快熟時,孔子路過廚房,遠遠看見顏回竟用自己的手抓取鍋中的飯吃。孔子思考片刻,故意裝作沒有看見。 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說:「我夢到祖先了,...
又要馬兒好 又要馬兒不吃草 這是一句諺語,意思是要求馬兒長得健壯,但又希望馬兒少吃草料,比喻有人吹毛求疵,要求過高卻又吝於付出,這個比喻,原來來自一個有趣的故事。 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卷一一.鐵公雞》:「濟南某富翁,擁資數十萬,性慳吝,居積取嬴……鄉人號為鐵公雞,謂其一毛不拔也。年近五旬,無子,議納妾,價欲極廉,而人欲至美,媒笑曰:『翁所謂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也。』」 這個故事,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話說有位濟南富翁, 十分吝嗇,快張50歲了,但...
人無千日好 花無百日紅 早時不算計 過後一場空 人生總會遭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與磨難,很難一帆風順,古人雲「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英雄自古多磨難,就好像花朵一般,怎能永遠燦爛奪目?這話也比喻好景不長或友情難以持久。 這句話出自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原句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 中國歷史中不少風雲人物的人生也起伏不定,有些早年得志,但因種種原因晚年落泊。這裏談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家族的沉浮。 曹雪芹生於清朝,其祖先曾被金軍俘虜,亦被金人賞識,封為大官。到了清順治期間...
馬善被人騎 「馬善被人騎」或許你未聽過,但上一句你肯定耳熟能詳,上一句就是「人善被人欺」。善良的人就會被欺負,和善的馬匹就會被人騎,這是否表示我們做人不應如此善良呢? 有些長輩會如此教導年幼的孩子:「人善被人欺,若有人欺負你,一定要拼命鬥到底,否則對方就會變本加厲。」事實上,有些性格強悍的人,會特意找一些和善的人去欺負。誠實善良的人似乎一直在吃虧,處處受人制約。 然而,做人還是應該有一顆善良的心,對着一些強硬的人,表現上也可強硬一些;即便真的被欺負,也不應懷...
在邦無怨 在家無怨 這句話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這句之前的兩句諺語,說出來之後,大家一定耳熟能詳。 《論語.顏淵第十二章》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孔子學生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個人待人接物要嚴肅認真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不論在朝在野,都不輕易發牢騷。」 大儒學家孔子所倡導的,就是「待...
和稈擒珍珠 說「和稈擒珍珠」大家未必知,但說「禾稈冚珍珠」大家一定知。 「禾稈」指的是成熟稻草曬乾的稻莖,「珍珠」是價值不菲的珍寶,也比喻為珍貴的東西,「冚」有遮蓋的意思。「禾稈冚珍珠」指的是以不值錢的稻草掩蓋貴重的珍珠,寓意珍貴的東西被掩蓋,未能被發現,也比喻其貌不揚但暗藏實力的人。 有些富翁雖然家財萬貫,但卻喜歡低調行事,平日的衣著樸實,行徑也與一般平民無異,...
每日一詞 打咗珍可以去見soon仔! 「打咗珍可以去見soon仔!」還記得在疫情期間,在宣傳長者打疫苗的廣告片中,一位100歲婆婆說了這句話嗎? 「打珍」其實是「打針」,「soon仔」是「孫仔」,全句意思是:打了針便可以去見孫仔了。當時「soon仔」還一度成為潮語。 這位婆婆說的方言近似台山話,但又算精準,因為台山話的「仔」叫「doi」,「靚仔」台山話發音為「靚doi」,因此「孫仔」的在台山話的發音為「soon doi」。 說起台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