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移民火星不科學 「天問」總設計師張榮橋:不如打理好地球

編輯︰許可

  張榮橋是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總設計師,被國際科學雜誌形容為「火星探險家」。這位熟悉火星的科學家認為,移民火星是不科學的幻想,人類如果有能力把火星改造成宜居之地,還不如花點時間精力打理好地球。

張榮橋:「天問」也將用於木星探測

   「天問一號」任務進展順利,一次實現對火星的繞、着、巡,創下世界航天史的紀錄,航天迷都關心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接下來有甚麼看點。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張榮橋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中國的下一步發展目標,是要開展從火星採樣返回先期關鍵技術研究,進一步夯實從火星採樣返回來的關鍵性技術。

很多人或機構都提出移民火星計劃,其中「科技狂人」馬斯克的計劃最「激進」,他曾表示2026年就可將人類送上火星。但張榮橋認為,移民火星的問題一定要科學地看。(網上圖片)

  他稱,中國的行星探測已經列入國家未來發展規劃,「天問一號」之後,「天問二號」就是去採樣並返回,而「天問三號」、「天問四號」也會陸續命名在火星採樣返回,以及木星系探測當中。

  至於航天迷另一個極感興趣的問題,是人類大概多久才能實現移民火星?這情節不單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美國的「科技狂人」、Tesla的創辦人馬斯克也有此目標,他計劃在2050年前,把100萬人送上火星,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建立一座城市。

  對於這問題,作為「火星探險家」的張榮橋強調一定要科學地看。

  延伸閱讀:天問一號總設計師 張榮橋是「火星探險家」

張榮橋:火星難保證人類生存最基本條件

   他說,火星環境跟地球相比差太遠,沒有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溫度跟地球相比太惡劣,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都難以保證。

  「移民火星我認為作為科學幻想可以,但是談火星移民工程,我就覺得是不科學的。如果我們有改造火星的能力,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花點時間精力把我們的地球打理得更好?」張榮橋說。

張榮橋指火星環境太惡劣,不適合人類居住。圖為美國太空總署公布的火星照片,相中火星表面一片死寂。(網上圖片)

  另外,「天問一號」2021年5月15日着陸火星,當時張榮橋激動落淚的場景,令很多人動容。

  他後來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為了這項任務,我們堅持奮鬥了10年,兌現了對國家的承諾。一次實現繞、着、巡,成功來之不易。」

  張榮橋坦言,當國家決定探索火星時,他曾猶豫和思考着「到底該怎麼去」,也想過採取與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類似的步驟,「但我們還是不甘心」。

  延伸閱讀:中國太空人2033年登陸火星 來回三年 

張榮橋:一次實現火星繞、着、巡需有承擔的勇氣 

  他說,中國已經成功實現了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為火星探測奠定了技術基礎。另一方面,中國火星探測起步較晚,中國科學家對火星研究需求迫切,如果還是四平八穩,就不能滿足發展需要,所以「我們要有擔當精神,有承擔風險的勇氣」,最終定下了一次實現對火星繞、着、巡的計劃。

張榮橋透露,「天問」探測器除了探測火星,日後亦會用於探測木星。圖為「天問一」以火星為背景的「自拍」。(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網頁)

  他強調,一次實現繞、着、巡的風險是可控的。為了這巨大挑戰,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在方案設計之初,就做了全面詳實的任務實施計劃,對技術方案進行反覆設計和驗證。

  當然,這背後還是有很多艱難曲折的,「我們在摔打中得到了經驗,提高了能力和水平,確保了最終的任務成功」。

  張榮橋又說,火星探測任務成功,是上千家研製單位和數万名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取得的,「匯成一句話,就是中國力量。

  延伸閱讀:2021年我國航天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一

張榮橋強調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結合中國國情,走出有中國特色的航太發展之路。圖為張榮橋與「祝融號」火星車模型。(網上圖片)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扎根世界屋脊 吳天一為高原醫學奉獻一生

2022-03-04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朱芸編

哪吒2|動畫電影也是音樂盛典 原來香港音樂人有份打造?

2025-03-25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14小時前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朱芸編

哪吒2|動畫電影也是音樂盛典 原來香港音樂人有份打造?

2025-03-25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14小時前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DeepSeek 黑神話 扭秧歌機器人...創科「六小龍」為何出自杭州?

2025-03-24
羅湖口岸

在內地遺失證件怎麼辦? 一文睇清即時申請電子臨時通行證教學

2025-03-20
1:52

香港茶餐廳|港式鴛鴦源自中醫概念?黃家和:沖鴛鴦比沖奶茶更難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廳|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專訪「奶茶之父」黃家和

2021-06-03
1:58

即食麵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2020-12-30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2021-04-21
1:52

香港茶餐廳|港式鴛鴦源自中醫概念?黃家和:沖鴛鴦比沖奶茶更難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廳|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專訪「奶茶之父」黃家和

2021-06-03
1:58

即食麵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2020-12-30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2021-04-21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中國經濟-中國上海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只有把中國變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2025-04-01
東盟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世界多極化 東盟有望成中立戰略極

2025-03-28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西方分析中國科學飛速進步的3大關鍵

2025-03-27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