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偉人|除了袁隆平 2021年辭世的學界泰斗還有他們

編輯︰許可

  2021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辭世,萬人垂淚;在這一年裏,「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核武事業隱姓埋名20載的數學家周毓麟等學界泰斗,也永遠離開了,但他們的貢獻同樣不會被忘記。

袁隆平為讓中國人吃飽飯而奮鬥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了讓中國人吃上飽飯奮鬥一生,他研發的雜交水稻如今已種在中國一半的水稻田裏,單是所增加的產量就可以養活7,000萬人;他還致力把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讓全世界遠離饑餓。

袁隆平堅持「中國人的飯碗要拿到自己手裏面,不要靠人家」。(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在湖南長沙病逝,享年91歲。

  就在同一天,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在上海去世,享年99歲。

吳孟超創肝膽外科領域多個第一

   吳孟超上世紀50年代起開拓中國的肝膽外科,提出「要把基礎研究放在比臨床治療更重要的地位」;他還創造了該領域多個第一,包括翻譯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專著、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等等。

吳孟超一直強調用最好的技術、最科學的方法、最便宜的藥械、最簡單有效的手段,治好病人的病。(網上圖片)

  吳孟超直至97歲高齡才退休。從醫70多年間,他完成1.6萬多次的手術;因長時間握手術刀,其右手食指、無名指的關節甚至都已經變形.....。

 彭士祿艱難中研發第一艘核潛艇

  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是3月22日在北京病逝,走完93年的傳奇人生。

  彭士祿的父親彭湃是中共早期領導人,因為這個身份,在民國期間,彭士祿4歲就成被打為政治犯,8歲入獄,童年坎坷。

彭士祿少年時曾在香港生活和上學,與香港甚有淵緣。(網上圖片)

  新中國成立後,留學蘇聯歸來的彭士祿,在艱難環境中研發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為國鑄盾,之後他又「軍轉民」,成為中國民用核能的開荒牛,曾擔任大亞灣核電站項目的總指揮。

數學家周毓麟為研發核武建奇功 

  數學家周毓麟則是3月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他1960年到1980年間一直隱姓埋名,主管着核武器數值模擬和流體力學方面研究,是中國研發原子彈和氫彈的重要功臣之一。

在參與研發核武的科學家中,周毓麟幾乎沒人認識,但他貢獻卻不小。獲國家1982年度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原子彈氫彈設計原理中的物理力學數學理論問題」的9位署名者,周毓麟排名第五,前四位的彭桓武、鄧稼先、周光召、于敏後來皆被授予「兩彈一星」元勳稱號。(網上圖片)

  在原子彈研發初時,周毓麟帶領團隊,用計算尺、手搖計算機等簡單工具,找出了蘇聯專家留下的關鍵數據有問題,令中國免走彎路。

28位兩院院士同年離世 沉痛悼念

   另外,袁隆平、吳孟超、彭士祿、周毓麟都是「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021年,除了這4位學界泰斗在內,不幸也還有另外24位院士辭世,例如中國射電天文奠基人王綬琯、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許厚澤、中國遙感技術的主要倡導者姜景山等等。

  這些科學家和學者雖然逐漸遠去,但他們對國家和人民的貢獻,永遠不會被忘記。

  延伸閱讀:28位兩院院士永遠離去

兩院院士是中國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獲這兩個稱號的,都是相關領域頂尖專家。圖為中國科學院。(網上圖片)

李振聲——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

2024-09-09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野菜充饑 算盤計數據 彭士祿逆境研發核潛艇

2022-03-04
兩院院士

中科院工程院增選院士 香港「無創產前檢測之父」盧煜明上榜

2023-11-24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扎根世界屋脊 吳天一為高原醫學奉獻一生

2022-03-04

幻想移民火星不科學 「天問」總設計師張榮橋:不如打理好地球

2022-01-27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1
相關每周主題

一文看清|2021年 中國這10大科學成就不可不知

2021-12-21

中國鐵路|盤點2021年新開通5大線路 八縱八橫日趨完善

2021-12-15

緬懷偉人|除了袁隆平 2021年辭世的學界泰斗還有他們

2021-12-23
1:43

大事回顧|2021年 中國這10件大事載入歷史

2021-12-22

大事回顧|2021年香港10大正能量新聞

2021-12-24
當代中國-粵澳港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大灣區大事回顧cover

大事回顧|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5件香港人必看的大事

2021-12-25

一文看清|2021年 中國這10大科學成就不可不知

2021-12-21

中國鐵路|盤點2021年新開通5大線路 八縱八橫日趨完善

2021-12-15

緬懷偉人|除了袁隆平 2021年辭世的學界泰斗還有他們

2021-12-23
1:43

大事回顧|2021年 中國這10件大事載入歷史

2021-12-22

大事回顧|2021年香港10大正能量新聞

2021-12-24
當代中國-粵澳港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大灣區大事回顧cover

大事回顧|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5件香港人必看的大事

2021-12-25

小城大事

朱芸編

哪吒2|動畫電影也是音樂盛典 原來香港音樂人有份打造?

2025-03-25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15小時前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朱芸編

哪吒2|動畫電影也是音樂盛典 原來香港音樂人有份打造?

2025-03-25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15小時前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DeepSeek 黑神話 扭秧歌機器人...創科「六小龍」為何出自杭州?

2025-03-24
羅湖口岸

在內地遺失證件怎麼辦? 一文睇清即時申請電子臨時通行證教學

2025-03-20
1:52

香港茶餐廳|港式鴛鴦源自中醫概念?黃家和:沖鴛鴦比沖奶茶更難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廳|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專訪「奶茶之父」黃家和

2021-06-03
1:58

即食麵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2020-12-30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2021-04-21
1:52

香港茶餐廳|港式鴛鴦源自中醫概念?黃家和:沖鴛鴦比沖奶茶更難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廳|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專訪「奶茶之父」黃家和

2021-06-03
1:58

即食麵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2020-12-30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2021-04-21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中國經濟-中國上海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只有把中國變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2025-04-01
東盟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世界多極化 東盟有望成中立戰略極

2025-03-28
美國紐約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比不上美國?西方權威媒體都在誇大美國表現!

2025-03-25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