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唔理三七廿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数字的概念,而广东话不少俗语也都与数字有所关连,其中有趣的就有“唔理三七廿一”。 “三七廿一”意思是三乘七的积是二十一,是“九因歌”当中其中一个句乘法口诀,一般而言初小的数学课会有所教授。 那么,“唔理三七廿一”又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做事时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顾了。这句俗语与“九因歌”并无关系,而是跟古代中国文化有关。 相传源自于中国古代人们对地府有一个概念,认为地...
“老鼠拉龟”与“狗咬刺猬” 相信大家会在生活或职场上碰过一些棘手的事,由于处理上有点复杂及麻烦,因此都不知应如何入手。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人们便会以“老鼠拉龟”来形容。 “老鼠拉龟”是广东人常用的俗语,比喻事情很难办,不知道如何着手。乌龟有光滑而坚硬的壳,且身体有一定重量,而老鼠行动灵活但相对而言体积较小。因此,当一只小老鼠想拉起一只乌龟时,乌龟只需把手脚头尾全缩进去壳中,老鼠便无从下手。 在广东话当中,有一个俗语与老鼠拉龟意思上有点接近,叫作“狗咬刺猬”。刺...
“水过鸭背”与“水浇鸭背” 广东话有一句俗语,叫做“水过鸭背”,意思就是比喻事过之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以往一些家长在责骂孩子上课不留心听书,但孩子们往往对父母这种责骂也似乎多是水过鸭背,没有留下一丝印象,当作耳边风。 那么为什么水过鸭背不会留下痕迹呢?这是与鸭子身体结构有关。鸭子尾巴下面即屁股有一个尾脂腺,鸭子会用嘴啄出一些油脂,再梳理身上的羽毛,将油脂擦到其羽毛上。因此,鸭子的羽毛便能保持光洁不透水,使游泳的时候不会吸水,游得份外轻松。 不过,也因为羽毛上有油脂,因此一旦有水沾上了羽毛也会迅速滑走。后来广...
煲电话粥 今时今日人与人之间互相通信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网上传讯工具进行,不少人更因为要时刻与人通信而变成“机不可失”的手机族。不过,以往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不少人就喜欢“煲电话粥”。 “煲电话粥”是2000年前香港人惯常使用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长时间用电话来聊天。“讲电话”又与“粥”扯上什么关系呢?为何又不是煲电话饭呢? “煲”是长时间的煮食的方法,是粤菜烹调技巧中重要一环。 通过“煲”的过程,可将食材彻底煮熟以及慢慢地熬煮食物,令其味道更香浓。因此,广东人煮粥的方式较多...
那些年会说的“交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些长辈用上“交关”这个形容词呢?例如说“恶得交关”(意指很恶)、“蠢得交关”(意指很蠢),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什么是“交关”呢? “交关”,通常用作形容词,意思与“非常”相近。“交关”这个形容词除了在粤语语境常用外,上海话、宁波话、衢州话都有这样的用法。 早于汉代,“交关”一词已经出现于文献当中,原本的意思是一个贸易交收的动作,陈寿《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有载:“渊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
“西国冬至”是什么节日? 冬至是中国传统上一个重要节气,而圣诞节则为欧美一个重要的日子,有没有想过昔日在中国曾经出现一个节日叫“西国冬至”? 所谓“西国冬至”,其实就是圣诞节。 在晚清时期,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甚至不少外国人踏足中国这片土地,以及定居,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不少碰撞,其中上海在19世纪中叶开始便成为了中西文化汇聚的大城市。 外国人来到中国旅居后,便将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习俗带来中国,不过当时中国人对这个节日不甚了解。 上海...
“牙烟”与牙齿有什么关系? 马戏团内的踏钢线表演,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老一辈的人看了更可能会大叫“牙烟”。究竟为什么冒险与“牙烟”有关?又与牙齿有多大关系? “牙烟”是广东话俗语,意思就是危险,但通常用于形容有惊无险的情况。 “牙烟”,虽然字面上有“牙”又有“烟”,但其实这个俗语和两者并无关系。牙烟其实是广东方言从古汉语“崖广”一词演变而来的。 “崖”就是悬崖的意思,而古字“广”是一个多音字,可读作“烟”,意思是小房子。 “崖广”就是在悬...
水脚 疫情结束,很多人计划外游。不过,如果遇到节假日,机票或酒店势必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人们要准备的“水脚”就要充裕一点了。 “水脚”,意思就是路费旅费,这个俗语的由来与古代运输业大有关连。 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以往中国跨地运输多以水路为主,相关费用就被称为“水脚”了。 在《宋史·食货志下二》有记载:“尽取木炭铜铅本钱及官吏阙额衣粮水脚之属,凑为年计。”清代薛福成的《应诏陈言疏乙亥》也曾记载:“饬令各省将折漕之价,...
“水鬼升城隍”竟是赞美? 广东话俗语当中不少涉及民间信仰,香港不少庙宇供奉了城隍爷,而“水鬼升城隍”也是香港人耳熟能详的俗语。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地方上的水鬼也归他管辖。 至于水鬼只是水中一个亡魂,地位低微。因此,若一个人在某种机遇下,由普通卑微身份摇身一变而成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便犹如无权无势的水鬼变成位高权重的城隍,就被称为“水鬼升城隍”。 然而,这个词语意思多含贬义,现在普遍的意思,...
“升上神台”与“神台猫屎” 传统社会当中,民间信仰是老百姓生活的重要一环,即使到今时今日,仍有不少人习惯求神问卜,有的为求心安,有的就祈求神明庇佑。广东话俗语,也有一些与民间信仰习惯有关。 当一个人上升到较高的职场或社会地位时,便可以“升上神台”或“摆上神台”来形容。 神台一般是指木制的柜,用以供奉神灵,部分宗族及家庭在神台上安放祖先以作供奉。但凡能安放在神台之上,都体现其受人景仰及尊重,地位崇高。因此当有些人被形容为升上神台,就意味这个人的身份大大提升。 另一个与神台有关的广...
翻转猪肚就系屎 好朋友翻脸不认人、情侣分手后互相指骂,这些由“如胶似漆”变成“水火不容”、由和睦关系转变成仇视敌对的情况,我们都会以一句“翻转猪肚就系屎”来形容。 翻转猪肚后当然就是猪的消化物,但为何又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 猪肚,也就是猪胃,是广东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猪肚表面上光滑整洁,好容易洗干净,但里面实则藏有消化物,所以屠夫在宰杀的时候,需要将猪肚的内部翻出来,将里面半消化的食物和消化粘液清理干净,才能送入厨房烹饪。 表面光洁的猪肚一经反转,就是肮脏的消化物,所谓“翻转猪肚就系屎”就是表示原本和睦友...
骑牛遇亲家 不少人都觉得结婚的对象最好是门当户对,这样便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纷争。若亲家两边的社会地位不同、一高一低,可能会产生很多尴尬情况,在广东话俗语中就有一句话叫作“骑牛遇亲家”,那是什么情况呢? “骑牛遇亲家”的意思就是做了一些不体面或出丑的事,偏偏又给熟人见到。 这句话是从“骑马不撞着亲家公,骑牛便就撞着亲家公”演化过来。明代罗懋登在《西洋记》有写过这几句话:“有底洞心里道:‘骑马不撞着亲家公,骑牛便就撞着亲家公。’方才打得一个盹,惹得师父说了这许多唠叨。” 在过去社会,骑马阶层的...
“食盐”怎样才能多过“食米”? 在与老一辈就某件事争论之时,一旦踏入有理说不清的地步,经常就会听到老一辈说:“我食盐多过你食米啦!”但现实中,“食盐”真的可以多过“食米”吗? “我食盐多过你食米啦”大概意思本是“我年纪比你大,我见的风浪比你多,人生经验也比你多,所以你应该听我说的话去做事”。 但是,一位长辈吃过的盐真的可以比一位年青人吃过的米饭多吗?从科学角度来看,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以15岁少年每餐一碗米饭来算,一位50岁的长辈,必须每天吃掉约150克盐,才能做...
“迷你”与“的骰” 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所以过去十多年出现不少面积极小的纳米楼,非常“的骰”。有些纳米楼楼底高,室内设计师便向“高空”发展,令面积极小的纳米楼变成另类复式楼宇,可说是设计思维的突破。 “的骰”,在广东话俗语中意思就是细小,正写为“菂薂”。根据《尔雅·释草》所载,“菂薂”即是莲子的果实,由于莲子果实很细小,因此在广东话当中延伸为细小的意思,通常是用来形容人或者物件的外形很精致、细小,等同于小巧玲珑。 除了的骰外,香港人还常用“迷你”来形容细小。迷你是从英文字mini音译过来,...
圣诞钟买汇丰 圣诞节又到了,股坛有一句说话,就是“圣诞钟买汇丰”,究竟汇丰与圣诞有什么关系? 汇丰就是指汇丰银行,是香港其中一家大规模的商业银行,一直是香港金融及商业活动的重要支柱。 早在70、80年代至2000年左右,汇丰收益及增长稳定,是香港优质蓝筹股。每逢年底临近,基金经理为了做好全年业绩,都争相买入汇丰以推高业绩,恒生指数也因此在12月份多数会升。 此外,汇丰一年派息四次,大...
上面蒸松糕 下面卖凉粉 最近气温急降,穿衣服出外也要有相当的心思。不过,在街上不乏看到女生仍然穿短裙展露长腿,简直就是“上面蒸松糕,下面卖凉粉”。 “蒸松糕”,就是指像松糕一样要大火去蒸,食物热腾腾的意思;“卖凉粉”则是指吃凉粉时那种凉快感。 “上面蒸松糕,下面卖凉粉”这句广东话俗语,意思大概是指上身穿得又多又厚,下身却穿得又少又薄,上身和下身衣着不协调。 在天气冷的时候,人们通常会穿厚衣,以求保暖避免着凉。偏偏有些女生,为了爱美及潮流...
“奉旨”与“老奉” 有说香港的小朋友是幸福的一代,生活有大人打理,使他们自理能力普遍低下,甚至出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情况。对部分小朋友而言,大人照顾他们、帮他们做事,仿如“奉旨”似的。 “奉旨”,意思就是自以为理所当然的事,这种说法原来是从古代皇帝下旨演化而来的。 在古代中国,皇帝有无上权威,下旨命令朝臣办事时,臣子必然要完成旨意。明代短篇小说《初刻拍案惊奇》有载:“法司奉旨提到人犯,用起刑来。”这个“奉旨”,也就是有必须完成的意思。 除了奉旨外,在广东话俗语中还有一个相近...
“起码”从何算起? 词语用得多了,对背后的意思往往不求甚解。其实很多词语,背后都有自有其来源和含义,“起码”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起码”的意思就是最低限度或至少的意思。譬如说“这次起码有三个人来吃饭”,意思就是至少有三个人来吃饭。 早在清代时人们已有“起码”的说法,在《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当中:“官小不要,起码亦是一位观察。”而在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当中有用上这个词语:“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
“少饭”又叫“扣底”? 现今社会大众关注健康饮食,买外卖时都会要求“少饭”,减少浪费之外又吃得健康一点。大家知不知道“少饭”原来还有别的叫法? “少饭”在以前原叫做“扣底”,也就是减少白饭份量的意思。香港二战后百业萧条,当时政府为增加税收,曾于1946年开征饮食税,凡餐馆卖出的任何小菜都要征税,只有碟头饭例外。 于是有人便想到以碟头饭“扣底”的方法来避税,即是买卖碟头饭时,只要餸菜不要饭,变相只买小菜但又不用征税。“扣底”就解作为“扣...
“鸡碎咁多”即有几多? “半斤八两,鸡碎咁多都要啄”。这两句来自粤语著名流行曲《半斤八两》的经典歌词,道尽香港每一代打工仔的心声。 “鸡碎咁多”是一句广东人常用的俗语,意思就是很少、很有限的意思,通常是用来形容与金钱相关的事物,例如工资、储款等。 很多人以为鸡碎的“碎”字是代表很少的意思,但其实鸡碎的正写应为“鸡膆(粤音 素)”。鸡膆的膆是指鸟类(包括鸡只)喉咙下面一个用作暂时装食物的器官。《文选.潘岳.射雉赋》有载:“当...
牛市熊市“咁”样睇? 股票市场经常出现波动,股评人往往设计一些指标,指例如恒生指数会在某一点数之间上上落落,若跌穿这个点数便进入“熊市”,反之升穿的话便是“牛市”重临。 “牛熊市”说法其实源自外国。在牛津英文字典当中,最早于1891年出现牛市(bull market)一词。至于相关由来,有人说是因为牛在攻击时两眼向上兼牛角上顶,因此在股票市场出现升市,大家又看好大市继续上升,就称之为“牛市”。 相反,熊在攻击时是两眼向下,双手往下拍击。因此大家对股市前景看淡以...
每日一词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