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3-04
羅思義在上文批評高盛對中國經濟預測的邏輯奇怪,因為高盛報告預測中國的資本投資將會下降,導致中國GDP增長放緩,然而高盛對中國採取猶如「經濟自殺」的行為卻欠缺合理解釋。
羅思義:高盛的國際比較沒意義 相當於將中國和自己比較
不僅如此,高盛甚至沒有仔細考慮他們之間的國際比較。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固定投資佔GDP比重高達33%或34%的唯一原因是,中國目前屬於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這一數字包括了中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投資佔中等偏上經濟體所有固定投資的74%,即佔此類投資的絕大多數。中國投資還佔所有發展中國家固定投資的60%。因此,將中國與所有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的平均水平進行比較本質上是一種重複計算,相當於將中國與自己進行比較。
世界銀行數據將中國與其他發展中經濟體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將除中國以外的所有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相加,固定投資總額佔GDP比重為22%——與所有發展中經濟體的24%類似(見圖13)。考慮到不包括中國在內的個別國家,2022年所有發展中經濟體固定投資佔GDP比重的中位數僅為21.0%,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這一數據僅為20.3%。

羅思義:中國沒理由如此進行「經濟自殺」
因此,高盛只是在做一個「自證預言」。據預測,中國將把投資佔GDP比重大幅削降至35%。在這種情況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肯定會放緩——這是決定經濟增長率的根本原因,上文已經進行了分析。但中國為什麼要如此做?中國為什麼要將投資在GDP所佔的比例削減至其他(計算不準確)增長速度慢得多的發展中國家相同的水平!
顯然,如果中國採用和其他不太成功的發展中經濟體相同的宏觀經濟結構,那麼中國GDP增速將放緩至其他發展中經濟國相同的增速——這意味着,與他們一樣,中國將繼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將是一個自證預言。但中國沒有理由以這種方式進行經濟自殺。
在此要補充一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卡內基亞洲項目駐北京的高級研究員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Pettis)的說法也值得一提。這並非因為佩蒂斯代表任何主要機構,而是因為沃爾夫和《經濟學人》等其他媒體常常贊許地引用他的觀點,儘管佩蒂斯長期以來對中國GDP增長的預測極不準確。佩蒂斯在2012年寫道:「我仍然認為中國下一個10年的平均增長率幾乎不會超過3%。」而事實上,2010至2019年中國GDP年均增速為7.3%,相當於佩蒂斯預測數字的兩倍多。
從佩蒂斯提供的數據來看,他似乎和高盛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即沒有將中國排除在他引用的「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數據之外。佩蒂斯主張中國應大幅提高消費佔GDP比重,這必然會導致投資佔中國GDP比重大幅下降。具體來說,佩蒂斯錯誤地認為,中國的家庭消費水平應該向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看齊:「為了使中國的消費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消費一致,普通家庭的消費佔GDP的比重必須恢復10%至15%,以犧牲企業、富人或政府利益為代價」。但家庭消費佔GDP比重增長10%至15%是錯誤的,因為這不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家庭消費增長水平——他在評估時包括了中國。因此,這是重複計算。
延伸閱讀:羅思義:穆迪指中國「未富先老」致經濟放緩 說得通嗎?

羅思義:若中國經濟增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致 結果災難性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家庭收入佔GDP比重中值為70%,而中國2022年家庭支出佔GDP比重為37%。這樣一來,要「為了使中國的消費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消費一致」,中國就需要將家庭消費佔GDP比重提高33%,而非佩蒂斯所說的10%至15%。
鑒於消費和投資加起來佔中國經濟的100%,如果中國消費增速與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大致」接軌,其投資佔GDP比重將因此大幅下降——如前所述,發展中國家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佔GDP比重中值為21%。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保持一致,反過來意味着中國GDP增速也將大幅下降——過去10年,其他發展中經濟體GDP年均增速中值為2.4%,而中國為6.2%。簡而言之,如果中國真聽從佩蒂斯的建議,中國GDP增速將下降61%,幾乎是三分之二。
在經濟增速急劇放緩的同時,中國消費增速也將同樣大幅下降——過去10年,發展中國家消費年均增速中值為3.0%,而中國為6.4%。如果中國經濟增速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保持一致,中國消費增速將下降53%——這對提高中國生活水平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結果。 (八之六)
(轉載自觀察者網,導語、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