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4-17
人們常説,眼睛是心靈之窗,對園林建築而言,窗便是建築之眼。
在傳統嶺南園林建築中,原來有一種獨具特色的窗,從這扇窗望出去,能看到流光溢彩的夢幻光景,一眼便能看遍四季,它便是「滿洲窗」。
嶺南建築裝飾「滿洲窗」 不是來自滿洲?
平時到教堂參觀,雕刻精美的彩繪玻璃總是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透過不同顏色的切割玻璃和外部光線的結合,映照出玻璃上的各種圖案,美輪美奐。
而嶺南園林建築中的滿洲窗,無論是外形還是應用概念都非常相似。
滿洲窗,其實是民間俗稱,這種工藝的正式名稱為套色蝕刻玻璃,又名玻璃鏡畫,在晚清至民國期間尤為常見,是珠三角地區特有的建築裝飾。
關於滿洲窗的由來,坊間的人認為是受清代駐防八旗的生活習俗影響,但其實,滿洲窗和滿族並沒有任何關係,而是起源於中國進口和加工平板玻璃的歷史。
平板玻璃於清代年間經海舶進口引入中國,當時人們已經會將玻璃鑲嵌於窗框上作為裝飾。

後來隨着玻璃加工技術愈趨成熟,彩色玻璃、玻璃畫等工藝品應運而生,並於以廣州為首的嶺南一帶開始普及流行,中式美學和西方建築材料相結合,演變成花樣多變的「滿洲窗」。
也有人認為,滿洲窗應寫作「滿周窗」(滿周的窗戶),表示整面窗戶都鑲滿玻璃之意。
延伸閲讀:無宅不雕花 從徽州三雕看中國建築藝術之美
滿洲窗的玻璃光影密語
滿洲窗需採用進口玻璃材料製作,厚度一般在3毫米左右,再進行蝕刻、車花、磨刻或噴砂脫色的技術處理,其中以蝕刻的成本最高,工藝最複雜,效果最豐富,把酸溶液倒在玻璃上,會產生不一樣的花紋變化。
滿洲窗的圖案大多圍繞中國傳統特色,像是人物、花鳥、魚蟲、吉祥紋樣等。而玻璃顔色則以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為主,配色考究,像是廳堂就會搭配得鮮艷濃重一些,書房則偏向淡雅一些。

由於嶺南地區比較潮濕悶熱,可以全打開的滿洲窗,正正能解決通風、採光、散熱的功能,實用之餘也十分美觀。
當室外光線透過滿洲窗上的彩色玻璃,將顔色投射到家具和地面上時,彩色的光影隨著日照變化不斷變換,形成一道道跳動的「地上彩虹」,雅趣盎然。
作為中西合璧的建築瑰寶,滿洲窗自19世紀起便在西關荔枝灣一帶盛行,成為嶺南富商彰顯品味的時尚符號。

如今,這種傳統工藝仍然活躍在嶺南建築中,除了最著名的佛山梁園、清暉園和廣州余廕山房外,還有廣州博物館、白天鵝賓館,以現代設計及手法推廣這門技藝。
色彩絢爛的滿洲窗不僅僅是嶺南一帶的家居裝飾風俗,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者。大家若是有機會到廣州遊玩,不妨多花些心思留意一下這些珍貴的歲月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