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一板一眼」源自傳統戲曲?

編輯︰紀小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成語「一板一眼」的意思是指做事符合規矩,或比喻某人思想死板,不知變通。而當中的「板」和「眼」是指甚麼呢? 

  可能大家會以為「板」和「眼」是指木板和眼睛,實情並非如此。「板」和「眼」是中國戲曲音樂的節拍名稱,「板」是強拍,「眼」為次強拍或弱拍。「一板一眼」即二拍子,每小節第一拍為板,第二拍為眼除了「一板一眼」,還有「一板三眼」節拍,即是四拍子,第一拍為板,後三拍為眼 

  清代著名作家吳趼人於糊塗世界.卷六一書中以「一板三眼」來抨擊晚清時代守舊不變的科舉制度,當中記載了「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這句話,以「一板三眼」來表達對科舉制度的不滿。 

  因此,「一板一眼」與「一板三眼」同樣可用作比喻人言行謹守法規、有條有理,或者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時至今日在中國文化中,「一板一眼」則較為常用。 

相關標籤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裏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趣談中國文化|鍛煉在古代是一種刑罰?

2022-03-16

趣談中國文化|「一竅不通」原是「七竅不通」?

2022-03-09

趣談中國文化|一字之師:懂一字可成「師」?

2022-02-23

趣談中國文化|「分一杯羹」竟指人肉湯羹?

2022-02-16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荷蘭水蓋;荷蘭水;飽死荷蘭豆

趣談中國文化|勳章又叫「荷蘭水蓋」?盤點消失的「荷蘭」廣東話

2024-10-28
文化百科;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五斗米

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他的月薪有多少?

2024-04-17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