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分一杯羹」竟指人肉湯羹?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我們常以「分一杯羹」比喻分享利益。原來這成語的由來與劉邦和項羽有關,難道劉邦與項羽這兩位結拜兄弟在分享甚麼美味的湯羹 

  據《史記·項羽本紀》載,相傳於楚漢相爭時期,劉邦從鴻門宴上逃生後,整頓軍馬,決心與項羽爭天下。 

  但楚漢兩軍長期對峙的局面,令項羽擔心長此下去會對自己不利。於是項羽捉了劉邦的父親劉太公,特意做了一個高腳大鍋,把劉太公置於其中,並將此鍋放於高處,讓劉邦看得一清二楚,揚言劉邦再不投降,便會殺他父親並燉成肉羹來吃。 

  劉邦回答道:「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意即我們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若你要烹殺自己的父親,請你也分給我一杯羹吧。項羽知道此舉無法威脅到劉邦,最終並沒有殺死劉太公。 

  而這個「分一杯羹」的故事慢慢流傳下來,時至今日「分一杯羹」在中國文化中則用以比喻分享他人的利益。 

相關標籤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有甚麼是借春雨而寄情的悽美詩句呢?這裏便有名句:「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它出自誰人之作,又指甚麼呢?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春雨》,全詩如下: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借助春雨的迷濛,烘托出別離的寥落與思念的真摯。當中「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趣談中國文化|「一板一眼」源自傳統戲曲?

2022-03-02

趣談中國文化|一字之師:懂一字可成「師」?

2022-02-23

趣談中國文化|「一毛不拔」源自百家爭鳴

2022-02-09
中國文化-成語-一五一十

趣談中國文化|「一五一十」是形容數錢?

2022-02-02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荷蘭水蓋;荷蘭水;飽死荷蘭豆

趣談中國文化|勳章又叫「荷蘭水蓋」?盤點消失的「荷蘭」廣東話

2024-10-28
文化百科;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五斗米

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他的月薪有多少?

2024-04-17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