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宠思辱 居安思危 我们一般只会听到别人说“居安思危”,意思是在平安无事的日子,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来有人在这句话前加上“得宠思辱”,在得宠的时候,也要想到耻辱的境地,前后二话的意思是相通的。 “居安思危”,语见《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背后的小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战国时期,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大家都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就献...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思是说已讲出口的承诺必须遵守,是对古代君子的要求之一。当然,这个要求在现今世界也是适用的。 此语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 古代对君子的道德标准很...
龙游浅水遭虾戏 虎落平阳被犬欺 这话的意思是龙一到浅水的地方,连小虾也会戏弄它;虎离开深山来到平地(平阳),连狗也会欺侮它。比喻英雄豪杰或有能力之士在失势或在不景气时,会受到小人的欺负。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像唐僧西向时?”另外,古训《增广贤文》、明朝人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清朝《说岳全传》均有提及此语。 龙与虎都是代表有能力之人,虾与犬则代表在不如意境地的小人。当人处于逆境之时,遭受到不平等待遇,就是这话的精髓所在。 古...
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钱能使鬼推磨”是一句俗语,意思指只要给予一定利益,就能为所欲为,但究竟为何牵涉鬼怪?又关“推磨”什么事呢? 此语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正是‘官无三日紧’,又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只要你肯花钱,什么事也有人替你做”。 话说从前榆村有个叫榆苗的人,40岁那年,阎王命小鬼把榆苗的魂魄勾走,榆苗在往阴间的路上对小鬼说:“我每年送你五万冥钱,你就放了我吧。”小鬼一听有利可图,放走了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从字面来看,此话说的是千里的行程,由脚底下开始,但实际此话非只关于行程,其深层意义在于说明,万事必须有开始,在问题还未出现前作好准备。这跟“万事起头难”有点类近,一开始了,便可接续发展下去。 此话出于《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是由细小的幼苗所长成,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泥土所砌成,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老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
良禽择木而栖 贤臣择主而事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指优秀的禽鸟会选择适宜的树木来栖息,同样地,贤能之士也会选择适合的主子来工作或者侍奉,反映有能之士会在选择上司方面,作出最合宜的选择。 “良禽择木而栖”乃源自《左传》,出自孔子之口。原文是“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比喻人应该选择适合的居所,应该选择“良木”,而不是让木来选择自己。 “贤臣择主而事”则源自《三国演义.第三回》:“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历史上有不少...
美人迟暮 英雄末路 即使是美人,也有年老色衰的日子;而即使是再强劲的英雄,也会走向末路,反映的是一种悲凉凄清的境况。 “美人迟暮”出自战国楚国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意思是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也会日益衰老。屈原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爱国诗人,他写的《离骚》,反映出国家凋零,楚国即将被别国吞噬的无奈之情,就如再好看的美人,也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年华老去。 “英雄末路”形容...
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就是每人的价值观不同,你认为是蜜糖的东西,其他人却认为是毒药。 这句话典故源于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朝开元年间的一年秋天,御园太液池中的白莲花开得十分灿烂,唐玄宗邀请衆妃嫔及她们的亲戚赏花,并设宴款待,大家都在赞叹白莲花的美艳,唐玄宗却对身边的杨玉环说:“又有谁人懂得欣赏我身边的解语花呢?” 杨贵妃年轻貌美,位列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而且写得一手好...
人心不同 若其面焉 不久前香港某直资小学前校长涉嫌亏空公款逾千万 ,最终被捕。学校校监回应事件时,指该校长已任职逾十年,办事能力值得肯定,为何做出涉嫌亏空公款之事,他回应道:“人心不同,若其面焉”。此话意思是什么呢?又出自那里? 此语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意思是人心(包括思想情感等)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面容各异一样。我岂敢说我的面貌,跟你的面貌一样呢? 人心和人面相类同,一千个人有一千个面孔,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心思,总不能强求别人的心思跟自己的一样。因此,我们不能猜测,甚...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当局者”指的是棋局中的人,当你困在棋局中,有时候真的会迷糊不清;相反,在棋局外围的“旁观者”,没有在棋局中的压力与迷失,反而看得更清楚一点。此话如今已不限于对弈之中,可引伸至其他事情的理解。 此话出自后晋·刘昫的《旧唐书·元行冲传》:原句是“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后来慢慢转化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时候我们会以此来形容一些爱情关系,例如有女性朋友跟他的男朋友打得火热,但在外人看来,却是一段纠缠不清的三角关系,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要令自己不再迷失,可能需要朋友...
恨铁不成钢 “恨铁不成钢”指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但他却不争气,未能达标,含有怨恨、戥他不值的意味,希望他快点变得更好。 中国人的思想一般较传统,父母均希望子女学有所成,能够做一份优差,出人头地。中国以至亚洲父母对孩子的说话较批判,例如孩子考试得到98分,很多父母在称赞孩子后,便立刻质问孩子为什么失去了那2分,然后像侦探般拿起考卷,研究为什么会把那2分丢掉,又或者看看有没有追回那2分的可能。这里包含了埋怨,又有点替...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浩瀚的海洋能容纳及汇集成千上百的河流川溪,比喻待人接物应跟海洋般接纳不同的人和意见。这也必须具备宽容宏大的胸襟才能成事。 此话出自清代名臣林则徐家中的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而“海纳百川”则典出《庄子.秋水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纳之。” 上述对联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所写的。当时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林则徐则在虎门销烟,里里外外承受了不少压力,因此写下此经典之作。 做人要像...
茶瓜送饭 好人有限 “茶瓜送饭,好人有限”是广东俗语,原意是指身体不适的人,可以以茶瓜这种平和的食品添加入白饭内进食,减轻生病时食欲不振的状况,令身体重新回复体力,但后来却演变成负面的说话,指某人并非好人。 茶瓜是把白瓜用醋、糖等调味料腌制而成,味道甜而带酸,可佐膳放汤。制作茶瓜的白瓜,亦称越瓜,味道清淡而不带瓜腥,不凉不躁,与节瓜、冬瓜同属“正气”的瓜类。 由于茶瓜性质平和,即使虚弱病人也可吃用,所以以“茶瓜送饭”的人,本身“好人有限”。这里“好人”的原意,是身体抱恙的人,而非坏人。 然而,很...
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都借着书本去理解知识、认识世界,书本所提及的是否全然值得信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已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概念。 《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武成》内谈到周武王伐商纣,杀人至流血漂杵,但孟子认为并不可信,原因是商纣虽然是天下间最不仁的君主,但所杀他的是最仁慈的周武王,因此他并不相信会流血漂杵这事...
人望高处 水向低流 “人望高处,水向低流”指的是人要保持向上的志气,正面积极来处理所有事情,相反,人不应像水那样,只向下方流去。 这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句是相同的。人希望提升自己的,而水向低流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在重力的带动下,水自然往下流。 例如在某公司工作多年,职位与薪酬也只属一般水平,当有猎头公司以高职厚薪招徕,在“人望高处”的推动下,自然也想转换环境,到新公司获取更高职位及薪酬。所以有一句俗语是“鱼不过...
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 向善的好事不容易传扬出去,坏的事情却传得很快、传得很远,所以也著大家做人处事应小心行事,一有行差踏错,就很易街知巷闻,恨错难返。 此话出自《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细》:石城县把这件事当做新闻,沿街传说。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这句话也可以写成“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 中国人天生内敛、谦卑,对自己所做的好事一般不会自夸自擂,倾向低调处理。相反,有人做了坏事,就很容易成为别人针...
既来之 则安之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能遇上突然发生大事,人们会用“既来之,则安之”一语来作出安慰。既然来了,那就安心去面对它吧! 这话出自《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意思是我们既然把这些人招抚过来,就应该想方法让他们安心留下来。 原文的意思,跟我们现在的解释不尽相同,但也有相类近之处,就是既然事情发生,就安心接受它、面对它。 有时候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我们会变得措手不及、...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原句是这样写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可随自己意欲,诬陷别人。 春秋时代,晋国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把两个国君奚齐、卓子及大夫荀息杀死。由于晋国没有了国君,早前逃到秦国的夷吾,在秦、齐两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成为晋惠公。 他在即位之后,欲把里克杀掉。杀里克之前,晋惠公派人对他说:“没有你,我是没有机会当国君的,但你一连杀死两位国君和一位大夫,做你的国君,...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原指鱼儿在干涸环境中,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以保住性命。原来这句成语之后,还有一句更具大智慧的说话。 “相濡以沫”在后世用以比喻朋友、夫妻在困难的处境中,互相扶持及帮助,感情更进一步升华。 例如他们私交甚笃,并称兄道弟,原来二人曾共同度过一段相濡以沫的艰苦日子,所以感情深厚。 “相濡以沫”后面还有一句:“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儿吐沫互相湿润,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
肝胆相照 人体内脏肝与胆关系密切,“肝胆相照”比喻真心真意对待对方,一般用于朋友之间密不分离的情谊,原来有段故事。 此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句中的臣子是淮阴侯韩信的下属蒯通,述说自己愿为韩信效忠。 韩信是灭秦建汉的功臣之一。韩信年少时父母双亡,刻苦读书,熟练兵法,曾受过“胯下之辱”,一直忍辱负重,曾投靠项羽,但不受到重用,萧何多次向刘邦推介韩信,最终...
我不杀伯仁 伯仁因我而死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因)我而死”,或称“伯仁由我”,意思指虽然没有直接杀人,却对被杀者负有责任,心中有歉疚之情。正如我们对很多事情只看到表面,出现误解时已进一步行动,当知道真相后却令人后悔莫及。 据《晋书》载:晋元帝在建康(现在的南京)即位后,氶相王导的堂兄王敦拥军权,并有造反之意,晋元帝也有点害怕。 当时有名叫周顗(字伯仁)的人,王敦不了解他为人如何,曾问王导他是否敌人,王导也不太肯定,未几,王敦就把他杀了。 事后,王导才知道,周顗曾经上书,向晋元帝指出宰相王导并没造反之心,一切只...
每日一词 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