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你的阳关道 我过我的独木桥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是一句民间谚语,意思是各走各路,互不相干,河水不犯井水。 阳关,即如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因在玉门关之南所以得名,和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现在的阳关大道仍宽约120米,可以想像昔日此道非常繁忙,车水马龙;相对而言,独木桥则狭小细长。 阳关道的宽阔,也象征一条康庄大道,走上去前途一片光明,相对细小狭长的独木桥则危机处处,没有前途可言。 例...
此心安处是吾乡 从古至今,很多人因着不同的理由到处漂泊,有时漂泊到不同的地方,连自己的家乡也忘记了。人很累的同时,心也累了。“此心安处是吾乡”,著重的是“心安”,只要把心释放,放开怀抱,到处都可以是家乡。此话包含一种安抚的作用、慰藉的情怀。 此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北宋年间,受“乌台诗案”牵连,苏轼和他的好友王定国均被贬流放,苏轼被贬黄州,王定国被流放岭南荒芜之地。王定国在流放期间,生活困苦,亲朋戚友都离他而去,只有一名歌妓柔娘一直陪伴在侧。在那荒蛮之地和艰苦的岁月里,柔娘一直默默地照顾着王定国...
兄弟同心 其利断金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兄弟一条心,便能发挥很大的力量。这里的兄弟不一定是亲生兄弟,可以是要好的朋友或伙伴,因此泛指团结就是力量。 此语出自《周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两个人有着共同目标,同心而行,向着相同方向进发,其利益/好处之多,甚至可以将坚硬无比的黄金折断;同样地,同心出发的说话,就好像“嗅”到兰花一样,芳香扑鼻,清新宜人。“臭”与“嗅”二字相通。 在《三国演义》里,在桃园结义的...
衣食足然后知荣辱 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说“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衣食充足才能顾及荣誉和耻辱。 语出《管子.牧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指仓库,粮仓储备充足,百姓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管子即管仲,他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丞相。他明白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就是协助百姓取得生活基本所需,能够丰衣足食,才能进一步谈论礼义廉耻。管仲也的而且...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语源自《周易.繫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意思是指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性格和志向相近的人也会聚在一起,硬要把不相干的人拉进群里,结果只会悄悄地逃走。 典故是这样的:春秋战国时,齐宣王招告天下贤士来帮助他治理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贤士在一天内,推荐了七个有才能的人给齐宣王。 齐宣王跟每个有才能的人对话后,果然发觉个个本领高强。齐宣王就问淳于髡:“我听说人才是很难得到的,在千里之内,如果能找著一个贤士已非常不容易,你却在一天之内,推荐了七个...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明天之后还有明天,“明天”是那么的“多”啊!事情永远留待“明日”去处理,只会虚度光阴,蹉跎岁月,结果一事无成。 这二句话出自明代状元钱福《明日歌》,全歌有十句,首四句为重心所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首句的“复”即又,明日之后又有明日;第二句“何其”即那么,明日那么多,今天之后的“明天”真的可以很多很多。第三句“生”指一生,“待”指等待,我一生都在等待明日;最后一句的“蹉...
宁为玉碎 不作瓦全 玉是王器,瓦是瓦片,两者价值南辕北辙。这话意思是宁可作玉器被打碎,也不愿做陶器被完整保存,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而不愿屈辱地活着。 语出《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南北朝时期,丞相高洋毒死了东魏皇帝元善见和他的三个儿子,夺取了皇位,建立北齐。他想斩草除根,把姓元的通通杀掉。 当时有个叫元景安的人,他本是魏国昭成王的五世孙,祖先都是朝廷大官。元景安为保全性命,就向高洋请求将自己的姓氏改姓高,以博得...
东窗事发 在东窗下密谋的计划已经被揭发,有事情已败露之意。但为何是东窗而非其他窗户呢? 这个说话出自元.刘一清《钱塘遗事.卷二.东窗事发》。 秦桧是宋高宗时的丞相,却与金人私通,力主议和,但是南宋的名将岳飞屡败金兵,破坏了秦桧的计划。于是,秦桧要求高宗一日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并将他置于狱中。秦桧想要杀掉岳飞,但又害怕朝廷社会的反对声音,如果不杀掉岳飞,又怕后患无穷,岳飞...
萧规曹随 萧指萧何,汉高祖刘邦的宰相;曹指曹参,是萧何的继任人。萧何所订立的规矩,曹参继续运行,比喻后人依循前人所订的规章办事,有因循守旧的含意在内。但是,这个成语原意是赞美的。 这个语出自汉.扬雄《法言.渊骞》:“萧也规,曹也随。” 萧何和曹参在秦末当小吏时已认识,汉高祖刘邦登基后,萧何任宰相,曹参出任大将军。萧何临死前,推荐曹参继任宰相一职。 曹参上任后,认为萧何订下的法令已很完备,所以继续沿用而不作改动。曹参每日喝酒闲逸,时任的汉惠帝认为曹看低自己,于是向曹问责...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这话源自唐代颜真卿的《劝学》,训勉年青人要珍惜光阴、勤力读书,否则年老时就会后悔莫及。 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为“更”,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两小时。“三更”就是午夜11点到1点;“五更”就是天快亮时的凌晨3点到5点,此时也开始听到鸡啼声,因此叫作“五更鸡”。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古代重男轻女,只有男儿才有机会读书,所以诗中只谈及是“男儿读书时”。 ...
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生子会打洞 龙与凤都是中国传统优质的生物,不论它们是否真的存在,龙所生的就是龙,凤所生的就是凤,代表优质基因遗传下去。 相反,老鼠属于低等动物,它们天生能够钻来钻去,所生的老鼠仔也懂得打洞这个技能。然而,这看似合理的基因遗传论又是否这句说话的全部意思呢? 这种说法跟“优生学”不谋而合。“优生学”除了指出近亲结婚的后代往往不易存活和繁育外,更强调基因较佳的男女结合,所生的下一代也拥有优良基因。换言之,学历较高的男...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作马牛 儿孙自有儿孙福,意思是儿孙自有子孙的福分,父母不必为其担心,更不必为他们作牛作马。 俗语有云:“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一个新生命的降临,除了为一个家庭带来喜悦之外,也会为父母带来不少担忧,如担心孩子吃不够、穿不够暖,担心孩子学业成绩不好,担心他/她品行欠佳,担心他/她结识坏朋友,担心找不到理想工作……这都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 然而,儿孙自有儿孙福,指的是孩子也有自己...
关公面前耍大刀 孔子面前卖文章 在比自己才能高出多倍的人面前舞文弄墨,反映没有自知之明,不自量力。 关公,即战国时期的关羽,力气很大,他的武器青龙偃月刀重49公斤,普通人拿起来十分费力,但在关羽的手中却能耍得龙飞凤舞。 然而,赵云手下一位叫周仓的将领,却没有见过关羽的刀法。周仓很想跟关羽比武,关羽起初没有理会周仓,但周仓却在关羽的营帐外一再挑衅,最终关羽忍无可忍,终于同意和周仓比试一下刀法。...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路途中病死,宦官赵高不愿让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继位,而想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当皇帝。于是他伪造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史称秦二世。 之后,赵高又设计害死丞相李斯,自己当了丞相,但赵高仍不满足,打算篡位自己当皇帝,但他又担心文武百官不服,于是想出一个花招,做了一场...
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前面还有一句,全句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聪明人在千次思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千次思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派韩信向东进攻赵国。赵王准备迎战,参谋李左车献计道:“井陉这地方,不能容两车并行,也容不下列队的骑兵。汉军的后勤部队一定跟在后面。如果让我带兵抄小路截断他们的粮饷,不出十天,他们必然败走。”可是赵王并没有听取李左车之计策。 韩信军队最终击溃赵国,...
三矢之训 “一支竹仔会易折弯,几枝竹一扎断节难,孤掌莫持依,团结方可干大事。”这是一首儿歌开首几句,说的就是团结是力量,原来这首歌的典故来自成语“三矢之训”。 日本战国时期,毛利元就有三名儿子。他本打算把继承权让给大儿子,但大儿子反对父亲隐居。大儿子的能力,亦不如文武全才的两个弟弟。毛利元就担心自己死后兄弟三人不团结,就想出了用“三矢之训”来教导他们。 毛利元就先交给三兄弟每人一支箭,各人都轻易把箭折断了,之后他把三支箭合在一起,要他们折断,但没有人...
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是中国五嶽之首。有眼睛而不懂泰山,比喻见识狭小,目光短浅,堂堂名山在眼前也不知晓。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另在第十一回:“林冲听了,便拜道:有眼不识泰山,愿求大名。” “有眼不识泰山”此话还有一段小故事。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手艺巧夺天工。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走漏眼的时候。...
业精于勤荒于戏 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指学业,精练于勤奋,荒废于嬉戏;行指品行,成功于思巧,毁坏于随便。每个人都希望能品学兼优,要达到这境地,必须勤奋和思考,对学业和品行嬉戏与随便,就会流于失败。语出自韩愈《进学解》。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却可在嬉笑玩耍中荒废,事情由于反覆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便而不经思虑。古往今来,有不少历史典故说明了这个道理。 西汉时期,匡衡自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晚上,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于是,他灵机一...
搏红颜一笑 男方极爱女方(红颜),希望令她开心,于是想尽办法、不惜代价逗对方一笑,让她感觉幸福。不过,在中国历史上,有君王却因搏红颜一笑而祸国。 这就是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幽王甚为喜欢,立为妃。翌年,褒姒生下儿子,幽王对她更宠爱有加,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立褒姒为王后,立其子为太子。 然而,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上养父被原太子所杀,心中郁结,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下令重赏,谁能令...
朝三暮四 朝指早上;暮指晚上,“朝三暮四”指早上跟晚上都不一样,比喻做人或者做事反覆无常,经常变更,即使是早上和晚上都已经大不同。 语出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战国时,宋国狙公养了很多猴子,并且能和猴子交流。为了能供应猴子食物,狙公甚至减少家庭的费用。但后来因为花费太大,他就决定减少猴子的食物。他为此和猴子们商量:“以后给你们每一只猴子的橡实,改成早上三颗,...
煮豆燃萁 电动车生产商Tesla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近日在其Twitter及微博专页,贴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七步诗》,旋即引起网民热议。这位全球首富在社交媒体贴出古诗,有指是回应自己被人公开呼吁捐巨款一事;亦有推测是和马斯克热捧的加密货币有关。 姑勿论其用意何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相传魏文帝曹丕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文学才华,下令他在七步内作诗,否则将其处死。曹植以煮豆为题材作出此《七步诗》,表达骨肉相残的悲哀。 这首著名的诗是这样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豆萁”即豆茎,锅里煮著豆子,豆茎在锅底下...
每日一词 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