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隧道|香港历史首条海底隧道 当年今日红隧通车

撰文︰华思齐

  红磡海底隧道(下简称红隧),是世界上最繁忙的4线行车隧道之一,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条海底隧道,也是香港最繁忙的道路,不少香港人每日上下班,都会经过这里。

香港历史首条海底隧道通车 “肥肥”沈殿霞为红隧揭幕

  全场1.86公里的海底隧道,1969年9月开始动工,是香港历史上一项划时代工程。隧道采用沉管方式建造,由15节重6,000吨的沉管连接,由3分厚的钢板铸成,每1平方吋可抵挡7,000磅水力,管外有7呎厚的混凝土保护,呈缓斜型深入维港海底,最低的沉管离水面约40呎,整个工程耗资3.2亿元兴建。

  1972年8月2日,“肥肥”沈殿霞乘坐老爷车穿梭隧道一幕,成为时代速写,见证香港历史第一条海底隧道通车。自此以后,来往香港岛及九龙不用依赖渡轮,可以驱车直达。

1972年8月2日,“肥肥”沈殿霞乘坐老爷车穿梭隧道一幕,见证香港历史上第一条海底隧道通车。自此以后,来往香港岛及九龙不用依赖渡轮,可以驱车直达。(网上图片)

50年代酝酿建红隧 疏导维港渡轮交通

  兴建过海设施的想法,早于50年代酝酿。正值二战结束,香港经济发展蓬勃,连接维港两岸的渡轮服务,无法应付社会需求,排队过海的汽车,每每要在码头轮候一、两个钟,有时甚至等四小时,方可上船渡海。

  1956年,夏利文置业曾向港府提出兴建一条双层跨海大桥,由湾仔摩理臣山道接连尖沙咀漆咸道,两旁设有行人道,还有电车及单车的专属通道。后来,立法局议员屈臣及私人发展商先后提出,以坚尼地城为起点,建桥辟道连接青州、昂船洲及深水埗,然而有关建议一直只闻楼梯响。

1977年由铜锣湾望向红隧港岛出口。
1977年由铜锣湾望向红隧港岛出口。(图片来源:Getty)

隧道与大桥谁占优? 红隧落成十年后饱和

  1961年,维多利亚城市发展有限公司重提兴建海底隧道及跨海大桥的方案。尽管兴建大桥的造价比海底隧道便宜,不过港府考虑到大桥的高度,或影响启德机场飞机升降,最终拍板兴建海底隧道。

  当时立法局议员钟士元认为,4线方案未必足以应付未来车流量,于是提出6线行车的可能,可惜因成本过高未获采纳。结果,每日可容纳78,000架次汽车的红隧,十年后已经饱和,经常塞车。

70年代港岛区的红隧出口,当年道路交通还未算繁忙。图片已见香港公路交通基建雏型,随着经济起飞,逐渐变得更有规模。(网上图片)

香港历史首项“建造、营运及移交”隧道工程

  作为香港历史上首项私营机构参与的“建造、营运及移交”隧道工程,红隧刚通车时,私家车收费为5元。1984年,政府在原有隧道费上,向所有车辆征收隧道税,私家车收费由5元加至10元。1999年隧道专营权届满,再加价至20元。后来因为亚洲金融风暴,政府冻结公共服务收费,价格一直维持至今。

  40多年来,维港兴建了多条海底隧道,香港私家车数目亦由1979年不足15万架,增至超过56万架,塞车问题依然困扰港人。面对未来城市人口增长,除了完善三隧分流,似乎还得有探讨更多可能。

金融大鳄狙击港元 政府动用外汇基金击退炒家

2021-08-13

香港工业与70年代流行文化 陈宝珠 许冠杰唱出“工厂妹”“打工仔”心声

2021-08-07
2:18

香港街道故事|荷李活道看尽中上环苏豪区、文武庙、古董街

2021-07-31
当代中国-飞凡香港-自由行刺激香港旅游业创造就业机会

从自由行到一签多行 看经济发展与社会摩擦

2021-07-30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香港茶餐厅|这些港式面包名不副实?鸡尾包由剩食“二次创作”?

2025-03-30
舞狮,启德体育园开幕

舞狮|中国传统表演艺术 由宫廷娱乐到民间演出 走向传承之路

2025-03-22
港铁《牛仔》展

童年回忆|港铁香港站《牛仔》展览 40年来首次展出珍藏手稿

2025-03-21
香港茶餐厅饮品

香港茶餐厅饮品篇|“和尚跳海”是什么?唂咕和热可可有何分别?

2025-03-16
香港赛马会、香港体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

一文看清香港赛马会行善百年 “体院”演艺学院是谁出资兴建?|马会故事

2025-03-11
启德体育园

启德体育园3月1日开幕 “跨世代”明星 运动员演出 4台电视联播

2025-02-11
林村许愿树

春节|由两棵大榕树到林村许愿节 独有抛宝牒许愿的港式文化

2025-02-04

解构港珠澳大桥香港旅检大楼 节能设计在细节|名建筑师在香港

2025-01-12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