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8-07
60、70年代,香港工业发展蓬勃,玩具出口额曾是世界第一,钟表、成衣、纺织出口则曾经名列全球第二,“香港制造”的产品如原子粒收音机、塑胶制品、玩具、成衣、钟表、保温壶及相机风行全球,质素备受国际认可。
“狮子山精神”源自香港工业发展时期

香港人经常提及的“狮子山精神”,其实是香港工业发展时期的产物。香港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百废待兴,当时狮子山南面的九龙区有许多山边寮屋、唐楼、公共房屋、工厂大厦和山寨厂等,成为基层人士密集的地区。所以,“狮子山下”代表了当时的香港社会缩影。
当时许多香港人年纪轻轻便投身工业,在工厂长时间工作,赚取微薄收入养家。而“狮子山精神”,则象征了这些香港人不屈不挠、发奋向上的毅力。打工的日子虽苦,但只要一直坚持不懈,必定能够迎来出头的一天。
延伸阅读:九龙城寨清拆 “三不管”地带写入香港历史
香港工业的齿轮“打工仔”辛苦只有自己知
我哋呢班打工仔 通街走籴直头系坏肠胃
揾个些少到月底点够洗 (奀过鬼) 确系认真湿滞
——《半斤八两》许冠杰
香港工业起飞的年代,亦是“歌神”许冠杰红极一时的年代。许冠杰以“贴地”、“抵死”的歌词深入民心,他的首本名曲《半斤八两》唱出了工业发展时期,香港打工仔的万般辛酸,至今依然为香港人津津乐道。
延伸阅读: 坚韧可靠的香港文化 “红白蓝”精神
香港工业衍生的“工厂妹” 改变女性社会地位
学下工厂女 食足更丰衣 自立靠双手 社会好女儿
工厂妹万岁 嗨 工厂妹万岁
——《工厂妹万岁》陈宝珠
香港工业不但带动香港经济起飞,亦改变了过往“女性留家相夫教子”的传统观念。当时家中长女小学毕业后便要加入制造业当“工厂妹”养家的现象颇为普遍,一方面要应付长时间的上班时间,另一方面亦要兼顾照料家中老幼,和社区保持紧密的维系,陈宝珠《工厂妹万岁》中的歌词“靠双手自立”、“社大把工厂女 赚钱养屋企 勤劳去工作 正式好女儿”便唱出了该年代女性身份认同的转变。
香港工业品牌坚持“香港制造”

随着大量厂房北移,今时今日的香港工业已转型为决策和推广基地,发挥“大脑”的角色。不过仍然有少数品牌坚持“香港制造”,红A塑胶用品、骆驼牌水壶等便是例子,近年两个品牌更先后重推昔日产品,成功掀起一阵复古潮。
延伸阅读:珍惜香港制造 “红A”盛载的香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