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8-13
1998年今日(8月13日),是香港投资者难以忘怀的一天。过去一年,港元连番受到狙击,加上亚洲金融风暴拖累,恒生指数由1997年8月大约16000点,一年间蒸发10000点,至跌穿6600点水平。为对抗以基金投资者索罗斯为首的“金融大鳄”狙击,港府在翌日宣布动用外汇基金入市,展开香港历史上长达半个月的托市行动。
亚洲金融风暴 金融大鳄沽空外币获利
上世纪90年代,索罗斯在全球金融市场连番挑起战事,先后狙击英镑、墨西哥比索,又乘亚洲金融风暴,狙击泰铢、印尼盾、韩国圜及菲律宾比索等货币,瘫痪东南亚经济,货币大幅贬值。
当年索罗斯狙击泰铢的手法是:先从泰国银行借入大量泰铢,然后买美元,再于外汇市场抛售泰铢,引起投资者恐慌,纷纷抛泰铢兑美元;恶性循环下,泰铢大幅贬值,最后索罗斯利用低廉价钱,便可在市场买回先前借入的泰铢还本,同时在期货市场押注泰铢贬值获利。

狙击港元 亚洲金融风暴下港股暴跌
1997年,索罗斯把目光转向刚回归中国的香港。由1997年中起一年间,三度恶意抛售港元,冲击港元汇率。为增加投资者炒卖成本,金管局于是提高利率,然而此举却令港股下跌,加上外围因素拖累,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市面陷入恐慌,人心惶惶。
面对眼前困局,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及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建议,动用政府外汇基金入市,稳定市场,获得时任特首董建华和中央支持。虽然有关举措当年饱受批评,认为政府入市干预自由市场,开了一个很坏先例,但历史证明一切。

动用外汇基金大举吸货 抗衡国际炒家
由8月14日开始,港府动用大量外汇基金在股票及期货市场大举吸货,带动恒指反弹,然而这只是战事开端,政府目标是死守至月底期货结算日(8月28日)。
两星期后,结算日的决战时刻到了。由于恒指期货结算价,是以结算日每5分钟的恒指平均值计算,因此港府要守住价格,便要保持恒指全日走势平稳。早上开市钟声响起,双方短兵相接,开市仅5分钟,成交额已达30亿港元;全日多只蓝筹股先后被大量抛售,港府力挽狂澜托市,把沽盘一一接下,每分钟平均有价值3.5亿元的股票易手。
延伸阅读:“瞓街”轮候买楼花 香港房屋问题至今未解

成立盈富基金 香港金融历史重要一笔
双方各不相让,一直拉锯至下午4时收市,结果特区政府托市成功,恒指最终收报7830点,令炒家早前累积的淡仓输钱,全日成交额达790亿元,创香港历史新高。曾荫权宣布:“我们这两星期的行动,已令炒家无法得逞。”过去半个月,港府一共动用近1,200亿元外汇基金入市,将恒指推高逾千点,其股票市值一度占港股7%。
几日后,金管局公布7项技术性措施,堵塞市场漏洞,减低投机者操控市场,被传媒称为“任七招”;其后成立外汇基金投资公司,管理先前通过市场运动作入市的香港股票,翌年成立“盈富基金”,有秩序地把上述股票于市场沽售,并开启本地交易买卖基金(ETF)市场,成为香港金融历史重要一笔。
延伸阅读:深圳810股票风波 深化改革开放证券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