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諺語

標籤︰諺語

平生不作虧心事 夜半敲門也不驚

  平生指有生以來;虧心事指違背良心的事。如果從來沒有做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時分有人來敲門,也不會感到吃驚。比喻做人處事光明磊落,就不用擔驚受怕、惶恐終日。

  此語出自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

  用這話來形容明朝諫官海瑞的作為,實在非常貼切。海瑞父親在他年幼時就去世了,他與母親二人相依為命,家裏生活十分貧苦。二十多歲他中了舉人,後來被調到浙江做知縣。

  海瑞正直不阿,並沒有跟當時的貪官同流合污,又...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一種處世態度,強調的是不偏不倚,客觀、公正、持平的處世哲學。學者認為,這是在堯、舜、禹時期已建立的處世之道,並在孔子及其弟子之間發揚光大。

   《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南宋理學家程頤曾解釋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另一位理學家朱熹則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庸」就是適度,不偏不倚之意。孔子也提及「過猶不及」之說。孔子弟子子貢曾經問孔子說:子張與子夏這兩個弟子那個更賢能些...

他朝君體也相同

   一個人一生無論是窮困潦倒,或是飛黃騰達,也必須面對死亡,因此可以用一句「他朝君體也相同」來概括。這也告誡在生者要珍惜生命,對任何事情都應放下執着。

   「他朝君體也相同」的上一句是「今夕吾軀歸故土」。這對聯在香港跑馬地天主教墳場大門前懸掛着。

  據理解,這話原出自查理曼大帝的老師寫的拉丁文詩句,意思是人無法逃離死亡的現實,生命十分短暫,所以要珍惜活着的日子,珍惜眼前人。

  自古以來,不少君王都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但最終沒有人成功。在生死問題上,...

望梅止渴

  新冠病毒肆虐,疫情延宕了二年,大家無法出門遠遊,唯有透過相片及視頻,令眼睛去旅行,望梅止渴了吧!望梅止渴這成語出處何在?

  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三國時期,漢丞相曹操,帶兵到一個沒有水喝的地方,口渴難行。曹操傳令說:「前面有許多梅樹,又甜又酸。」士兵聽後流下口水,不再感口渴了。

  後來,大家便用「望梅止渴...

自古無場外舉人

  場指考場,自古以來,沒有人可以不進考場而能中舉,換句話說,若要中舉,必須進場,進了場內參加考試,才有機會中舉。這話諷刺那些只說不做的人,沒有實際行動,永遠没有結果。

  很多人都知道投資理財的重要性,若然只把儲蓄放在銀行,通脹會蠶食儲蓄,相反,將儲蓄適當地投資,財富便可增值。樓房、基金、股票、保險、外幣、衍生工具等,都是可選擇的投資工具,但部分比較保守的人往往不願對這些投資工具多加了解而拒諸門外,但卻對能在此等工具上獲利的人投以艷羨目光。

  所謂「力不到,不為財...

有心栽花花不開 無心插柳柳成蔭

  此話出自清·周希陶《增廣賢文》,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多時間,耗了很多力氣,但是結果並未能如願;反而,不經意的事情,不刻意的安排,卻順利得到好結果。

  新一代父母,學歷水平較前提高,孩子數目也只「一個起、二個止」,一般願意花較多時間和金錢去栽培孩子。悉心栽花,最終能否開花結果,要看很多因素。相反,有些孩子卻是「無心插柳」下「成蔭」。

  東京奧運劍擊比賽金牌得主張家朗便是一例。張家朗出身於籃球世家,父親和母親曾經是籃球運動員,並打過甲組,在家庭熏...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一年開始,是時候訂下新一年的計劃了,先來說一下學習知識的態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是莊子的一句名句,「吾生」指我的生命,「有涯」指有限制;「知」指「知識」,「無涯」指無限制、無窮無盡的意思。生命是有限的,知識卻是無窮無盡。

  語出 《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認為以有限的生命,...

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出自宋代大文豪蘇軾之作。「有味」指食物的美味,當中不乏人情味在內,「清歡」是清雅閑適、偷得浮生的感受。

  蘇軾《浣溪紗(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午後品嚐一口茶,茶水上浮着雪一般乳白色的泡沫;嚐一口新春的野菜,盤子裏的蓼茸蒿筍都甘甜可口。人間的好味道就在於這些清新美好、令人感到喜悅的事物之中。

  蘇軾欣賞的歸隱田園詩人陶淵...

各家自掃門前雪 休管他人瓦上霜

  「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意思是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多管閒事,或者用來形容那些明哲保身的人。

  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利益而設想,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管好自己的事情是必須的,但又是否不用理會身邊其他人的事情呢?

  有些人願意「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其初心都是出於愛與關懷。香港人應該不會忘記2003年「沙士」襲港,在威爾斯醫院8A病房工作的謝婉雯醫生,自動請纓到深切治療病房工作,不幸受沙...

「巴蛇吞象」與「人心不足」

  這句俗語來自兩句不同的成語:「巴蛇吞象」本跟「人心不足」沒有必然關係。

  蛇這樣細小的動物欲吞噬大象,反映「人心不足」,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強烈的慾望導致災禍降臨自己身上。

  這句俗語原從成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意思為:傳說巴蛇生於南海,青頭黑身,長約800尺,能吞吃大象,吞下去要消化三...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話,據說來自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亦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清朝硝煙大臣林則徐更將此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

  這話的意思是,人生在世匆匆數十載,世事那能完完全全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只求過程中不愧對自己的內心。如何能做到盡善盡美,稱心如意呢?在撫心自問的時候,沒有慚愧、後悔便是了。

  在東京奧運游泳項目勇奪兩銀的香港泳手何詩蓓也表達過相類似的看法:在不斷追求的過程,只要堅持,努力付出,不一定能達到你所想的...

六國大封相

  「六國大封相」這個典故來自春秋戰國時代,本來是說蘇秦封侯拜相,但至今已被引用來形容局面混亂,一發不可收拾。一般而言,有關衝突都是人為所致的。

  「六國」所指的就是戰國時代的齊、楚、燕、韓、趙、魏、秦,被「封相」的是大縱橫家蘇秦。他是鬼谷子的學生,到六國游說合縱之計,以對抗同窗張儀連橫之策。蘇秦口才了得,得到六國重用,封六國相印。

  根據以上歷史為藍本,「六國大封相」後來被改編成為了一套粵劇的劇目,據說在清代同治年間上演。粵劇的「六國大封...

親兄弟 明算帳

  明明是親兄弟,有甚麼帳要算?

  「親兄弟,明算帳」指的是即使像親兄弟般有密切關係,錢銀的往還也要弄得清清楚楚,否則隨時會因財失義,反目成仇。

   很多人相信,能夠成為兄弟姊妹、成為一家人,總是緣份使然。然而,感情如何要好的兄弟姊妹,在金錢交易上也必須弄清楚。「人情還人情,數目要分明」。

  縱然不是親兄弟姊妹,但也會有一些摯友可...

東施效顰

  語出《莊子. 天運》,顰指皺眉,這個背後有一個經典故事,比喻盲目胡亂地模仿他人,結果卻適得其反。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個美女叫西施,一直有心痛的毛病,她每次心痛,總是輕輕按住胸口,皺着眉頭。

  在同一條村莊裏,有個醜女名叫東施,以為按着心口皺着眉頭這動作,令大家認為西施很美,於是她照版煮碗,學着西施抿着心口皺着眉頭,在村內東走西逛。

  然而,鄉里中的富人看見後,卻因此緊閉門戶而不出門;貧窮的...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今天是聖誕節,即是紀念耶穌在馬槽出生的日子,今天就就說一個有關馬的諺語。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意思是即使是餓死的駱駝,體積也比馬大,相等於廣東俗語:「爛船總有三分釘」,引伸指有特別長處的人,即使突然到了貧乏的地步,也總比一些人強。

  語出自《紅樓夢》第六回:「噯! 我也是知道艱難的! 但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麼,你老拔根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

  劉姥...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話包含了二隻顏色:青與藍,但句子中說青色勝過藍色,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後輩優於前輩。

  藍,蓼藍,可以提取靛青染料的植物,「青出於藍」指青色是從蓼藍裏提煉出來的,但是顏色比蓼藍還深。青色比喻學生、子弟、後輩,藍色就是老師、前輩,比喻學生是老師教出來,但之後卻比老師更厲害。

  很多老師都是值得敬重的,若他們本着「教學相長」的理念,用心教導學生,以生命影響生命,令學生有所得益,學生的成...

鶼鰈情深

   一對夫婦互相深愛對方,融洽相處,可以用「鶼鰈情深」來形容。原來,鶼(粵語讀音:兼)和鰈(粵語讀音:碟)是很特別的鳥類和魚類,分別是比翼鳥和比目魚。

   中國古辭典《爾雅》記載:「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這種鳥,雄鳥只有左翼左目,雌鳥只有右翼右目,一雄一雌必須聯合起來才能飛行。

   至於比目魚,《爾雅》也有記載:「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名字叫做鰈」。明代李時珍的 《本草綱目‧鱗四‧比目魚》中說:「魚各一目,相並行而行」,兩...

千金難買少年窮

  「千金難買少年窮」的「窮」,是指人生路上的困難與磨練。整句話的意思是: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少年時所經歷的困難。

  人的一生必有高低起伏,但如果獲得家人庇蔭,由出生至青年時生活順遂,無憂無慮,缺乏挑戰,到長大成人才備受挫折,那就更加難以接受與應付,所受的痛苦就更加大。因此少年時候經歷挫折,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正所謂「自古英雄磨難多,自古英雄出少年,千金難買少年窮!」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小父母離世,少年時...

家家搗米做湯圓 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日,北方人吃餃子,而南方人則愛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明朝時便有諺語:「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這話典故來自一個悲天憫人的故事。

  閩南有一貧困家庭,育有一名女兒。近冬至前妻子病死了,為籌斂葬費,父親被迫賣女葬妻,女兒知道後當場昏厥,父親慌忙買一碗熱湯、加幾個糯米圓灌她,女兒終於醒過來了。後來女兒被賣到富人家當奴婢,女兒冬至掛念父親,便在家中大門掛兩個糯米圓,希望父親看見,來和她見面。父女倆最終有沒有見面不得而知,但後來「糯...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典故。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原在長沙為官。某年,張仲景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

肥冬瘦年

  冬指冬至;年指年節,即農曆新年。「肥冬瘦年」指冬至送人的禮物,要比過年時送得多。

  「冬至」代表冬天的結束。在中國的曆法中,過了這天,日照時間將慢慢增加,有萬物蘇醒、欣欣向榮的意思。早於周秦時代,「冬至」便作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所以「冬至」可算是古代的新年。漢朝時更是法定節日,君王也不上朝。宋朝以後,「冬至」更是祭祀祖宗的日子。

  由於對「冬至」這日子的重視,大家都會互送...

編輯推薦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10

60件文物

陝西考古幾誇張?每日出土60件文物

1:43
水下考古;長江口二號

水下考古幾神奇?「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 工程規模全球最大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北周武帝宇文邕

科技考古|北周武帝宇文邕真實容貌曝光 英年早逝極可能這原因

南海1500米海底考古大發現 兩艘明代沉船 逾10萬件文物

100周年|中國考古大發現(上):從河南小村出發 探尋文明起源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香港運動員

不斷更新|《香港機遇新里程》第4集 體育盛事 香港的主場經濟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風箏 女孩 男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叔叔,你真棒」滋潤人心

中國清朝,上朝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清帝國皇權太集中 阻礙變革的可能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黃忠墓的發現與消失

飽死荷蘭豆 餓死芹菜頭

  「荷蘭豆」是大家生活中經常吃到的食材,那「飽死荷蘭豆」又有甚麼含義呢?

  《廣東新語》就記載了這種起源於西歐的豆:「海豐有雪豆,熟於大小雪時,名寒豆。」

  17世紀時,侵佔台灣的荷蘭人把「荷蘭豆」引入台灣,在《臺海采風圖》中就記載道:「灣豆,種出荷蘭國,台人竊種而植。實於春夏,亦實於冬」。

  由於「荷蘭豆」屬於外來菜蔬,價格高企,能吃上「荷蘭豆」的家庭都是非一般的,能...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