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方言

標籤︰方言

老幺與老疙瘩

  廣東人經常會說一句話,叫做「孻仔拉心肝」,意思就是家中年紀最小的兒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對他們的關愛程度猶如心肝被拉扯的感覺。在中國方言中,孻仔(女)也被稱為「老幺」和「老疙瘩」,有甚麼來由呢?

  「幺」的意思是最小,是象子初生之形。麻將中的幺九牌也就是一(數字最小)和九(數字最大)的合稱。

  而在東北地區,有一種更有趣的形容——「老疙瘩」。

  疙瘩這詞雖在《老殘遊記》用來指皮膚上突起或肌肉上結成的小硬塊,不過在東北方言中則表示最小的兒子或女兒。

  既然是最小,又為何要用上「老」字呢?原來...

大龍鳳  

  「大龍鳳」原本跟廣東傳統藝術——粵劇有關,但後來卻變成了「做場好戲來騙人」的意思,為何會這樣呢?

  「大龍鳳」,其實是香港六十年代初一個粵劇團的名字。由何少保做班主,紅伶包括麥炳榮、鳳凰女和譚蘭卿。這粵劇團有幾齣拿手好戲,包括《鳳閣恩仇未了情》、《蠻漢刁妻》、《痴鳳狂龍》等。 

  這些粵劇的特色,多是大鑼大鼓、大吵大鬧的,氣氛熱鬧,觀眾們看得十分投入。後來,人們就喜歡以「大龍鳳」來形容一些大吵...

你不知道的「520」

  昨天5月20日,不少年輕男女都像過情人節一樣慶祝,引起了筆者的好奇:甚麼是「520」呢?   

  普通話「520」就是「我愛你」,中國各地方言又怎麼說「我愛你」呢?

  上海話:吾老歡喜儂額;寧波話:阿拉臘月子福啊儂;南京話:吾對你蠻有意思滴;重慶話:我只有愣個喜歡你了;開封話:俺就是相中你了;河南話:俺楞中你了;山東話:俺喜憨嫩;山西話:額待見你;合肥話:吾好算你;江蘇話:我古西你;天津話:...

一抽二掕

  購物過後,兩手拿着幾袋戰利品回家的樣子,常用「一抽二掕(lang3)」來形容。

  一抽二掕,也有人寫成「一抽二襱(lang3)」,讀音和意思都是一樣的。

  究竟甚麼是「掕」?「掕」字有用繩紥緊,用勾掛住,或者把東西捆在一起的意思。「一抽二掕」形象化地描述了左一袋右一袋的樣子。

  形容同樣景象的,廣東話中還有「藤掕瓜、瓜掕藤」,也非常常用。

  延伸閱讀: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

庹縮

   如果被人說「庹縮」,你的形象就沒了。

  「庹縮」,粵音為「度叔」,意即形容很懂得精打細算、甚至佔別人便宜的人。遇到這種人的話,就要避而遠之。

  明朝梅膺祚所撰的《字彙》中說「庹,兩腕引長謂之庹。」意思是說, 指成人兩臂左右橫伸之間,由左手的指尖到右手指尖的距離,合起來約有五尺。《直語補證 · 庹》中則說:「以手量物長短曰庹。」

  總之...

你有沒有「讕醒」?

  如果有人動不動都「插嘴」發揮自己的見解,實際卻「無料到」的話,我們會大罵「懶醒」。   原來,「懶醒」的正字是「讕(音欄lan2)醒」,就是假裝聰明的意思。

  這個字在《廣州話普通話詞典》就有收錄,正寫為「讕」。

  在日常生活中,這個字是經常出現的,例如「讕靚仔」、 「讕好人咁」、「讕叻」、「讕得戚」、「讕高竇」、「讕正經」、「讕有寶」等等。

  周星馳在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就有一句:「你唔好讕醒,你捉我字虱之嘛!」

  延伸閱讀: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

一帗

  「一帗」的「帗」字大家懂得讀出來嗎?這樣標音一帗(音弗),大家一定明白是甚麼了。

  廣東話中的「一帗(弗)」,意思是一小部分。

  《說文解字》的解釋是「一幅巾也」。《漢書 · 食貨志》:「布帛二尺二寸為幅」,未到一匹。在古時,做衣用布匹都以「匹」計,未到匹就有很少一幅布的意思,意思就是小小的一塊布。

  到了現代,一帗也就是用來指某東西的一小部分的意思。

  延伸閱讀:「二打六」原...

長隑隑

   當看到一篇文章很長的時候,你可能會說:「文章長隑隑,點睇呀!」

   「隑」字在西漢揚雄(前53-18年)《方言》中有所載:「隑,陭也。」另卷七:「隑企,立也……委痿謂之隑企。」意思指梯子、站立、不能行走的意思。

   在三國魏張揖(生卒年不詳)撰的《廣雅》中,「隑」字出現了三次,分別有「長也」、「立也」、「陭也」之解釋。

   而有趣的不在「長」的意思,而在讀音上...

厯厯亂

  房間太亂沒有打理、工作桌上堆滿雜物,我們都會忍不住說一句「咁立立亂呀」!

  「立立亂」正確寫法應該是「厯厯亂」。

  詹憲慈《廣州語本字》:「形容亂之詞也,俗讀厯厯,若立立。」

  「厯」一般被視為「歷」字的異體字,原本有經過的意思。

  但放在「厯厯亂」中,就沒有經過的意思了,不少語言學者認為「厯厯亂」是方言中約定俗成的講法。

  延伸閱讀:亂噏廿四 

密密卙

  我們與好朋友有說不完的話時,會被人笑說:「有甚麼事密密斟?」   原來「密密斟」正確寫法應該是「密卙卙」。

  這個字早在東漢已出現,《說文·十部》:「卙卙,盛也。……汝南名蠶盛曰卙。子入切。」。清代段玉裁(1735-1815)注《說文》曰:「此汝南方言也。今江蘇俗語多云密卙。卙音如蟄。」說明此字本為河南、安徽方言中形容名蠶之多之美的樣子,清代江蘇等地俗語就有「密卙」一詞。

  至於讀音也挺有趣的。「密密卙...

空寥寥

  當看到空間甚麼都沒有,或陳設少得很時,你可能會說:「這間房空撩撩的,甚麼都沒有。」廣東人形容空間沒甚麼擺設,會說「空撩撩」。   這個字其實正確的寫法是「空寥寥」。

  詹憲慈《廣州語本字》:「寥寥者,空也。俗讀寥,若醋餾魚之餾。」這個字在古代已經出現,徐鉉(916-991)及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本中,「寥」是「廫」的篆形及別字,解作空渺、空虛、空曠,如西漢神仙人物傳記《列仙傳·安期先生》載琊阜千歲老人的故事,作者就用「寥寥安期,虛質高清」來形容無所事事或空虛...

大夿夿

  有沒有聽過有人說:「大拿拿十萬蚊」呢?很多人以為是「拿拿」,原來正確應該寫成「夿夿」。

  在詹憲慈《廣州語本字》:「夿夿者,形容物之大也。俗讀夿,若拿……常語有曰『一個銀錢大夿夿』。」

  「夿」形容大,「一個銀錢大夿夿」,就形容金錢數量之大了。「大夿夿十萬蚊」,就是說十萬元是一筆大數目了。

  不過,大夿夿嚴格來講並不應讀成「大拿拿」,而是「大巴巴(bā)」,不過,如果遵循這個發音,又...

年廿六洗福祿  

   一到年尾,就每天都有活動,到了年廿六便要洗福祿。

  所謂洗福祿,意思就是在臘月二十六這天,人們要進行洗浴,這樣未來一年的「福祿」才會多。

  以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洗去陳舊氣,迎來新喜氣;或是洗去倒霉運,天天逢好運。

  因此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也有「臘月二十六,裏外洗一洗」以及「臘月二十六,洗淨禽畜屋」之說。

  除了洗福祿外,在傳統上年廿六還有「割年肉...

「抵冷貪瀟湘」與林黛玉有關?  

   最近天氣寒冷,不少人苦惱出門時穿甚麼衣服才夠暖。   然而,即使天氣再冷,總會有人愛穿得少,老一輩的人通常會以「抵冷貪瀟湘」來形容。

  「抵冷貪瀟湘」,意思就是人們因愛美貪靚而穿得不夠,以免因穿得太多而顯得浮腫難看,即使難受仍心甘命抵。

  不說不知,抵冷貪瀟湘中的「瀟湘」源自《紅樓夢》中林黛玉所住之處瀟湘館。

  這裏的「瀟湘」二字引用了帝舜同瀟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她們二人都是美女,因哭舜而自投湘水尋死。後人為了紀念她們,就以...

何謂「唔理三七廿一」?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數字的概念,而廣東話不少俗語也都與數字有所關連,其中有趣的就有「唔理三七廿一」。

  「三七廿一」意思是三乘七的積是二十一,是「九因歌」當中其中一個句乘法口訣,一般而言初小的數學課會有所教授。

  那麼,「唔理三七廿一」又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做事時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顧了。這句俗語與「九因歌」並無關係,而是跟古代中國文化有關。

  相傳源自於中國古代人們對地府有一個概念,認為地...

「老鼠拉龜」與「狗咬刺猬」  

  相信大家會在生活或職場上碰過一些棘手的事,由於處理上有點複雜及麻煩,因此都不知應如何入手。當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便會以「老鼠拉龜」來形容。

  「老鼠拉龜」是廣東人常用的俗語,比喻事情很難辦,不知道如何著手。烏龜有光滑而堅硬的殼,且身體有一定重量,而老鼠行動靈活但相對而言體積較小。因此,當一隻小老鼠想拉起一隻烏龜時,烏龜只需把手腳頭尾全縮進去殼中,老鼠便無從下手。

  在廣東話當中,有一個俗語與老鼠拉龜意思上有點接近,叫作「狗咬刺猬」。刺...

「水過鴨背」與「水澆鴨背」

  廣東話有一句俗語,叫做「水過鴨背」,意思就是比喻事過之後沒有留下一點痕迹。以往一些家長在責罵孩子上課不留心聽書,但孩子們往往對父母這種責罵也似乎多是水過鴨背,沒有留下一絲印象,當作耳邊風。

  那麼為甚麼水過鴨背不會留下痕迹呢?這是與鴨子身體結構有關。鴨子尾巴下面即屁股有一個尾脂腺,鴨子會用嘴啄出一些油脂,再梳理身上的羽毛,將油脂擦到其羽毛上。因此,鴨子的羽毛便能保持光潔不透水,使游泳的時候不會吸水,游得份外輕鬆。

  不過,也因為羽毛上有油脂,因此一旦有水沾上了羽毛也會迅速滑走。後來廣...

煲電話粥  

   今時今日人與人之間互相通信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網上傳訊工具進行,不少人更因為要時刻與人通信而變成「機不可失」的手機族。不過,以往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不少人就喜歡「煲電話粥」。

  「煲電話粥」是2000年前香港人慣常使用的俗語,意思是一個人長時間用電話來聊天。「講電話」又與「粥」扯上甚麼關係呢?為何又不是煲電話飯呢?

  「煲」是長時間的煮食的方法,是粵菜烹調技巧中重要一環。

  通過「煲」的過程,可將食材徹底煮熟以及慢慢地熬煮食物,令其味道更香濃。因此,廣東人煮粥的方式較多...

那些年會說的「交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些長輩用上「交關」這個形容詞呢?例如說「惡得交關」(意指很惡)、「蠢得交關」(意指很蠢),那麼大家又知不知道什麼是「交關」呢?

  「交關」,通常用作形容詞,意思與「非常」相近。「交關」這個形容詞除了在粵語語境常用外,上海話、寧波話、衢州話都有這樣的用法。

  早於漢代,「交關」一詞已經出現於文獻當中,原本的意思是一個貿易交收的動作,陳壽《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有載:「淵遣使南通孫權,往來賂遺。」 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

「西國冬至」是甚麼節日?

  冬至是中國傳統上一個重要節氣,而聖誕節則為歐美一個重要的日子,有沒有想過昔日在中國曾經出現一個節日叫「西國冬至」?

  所謂「西國冬至」,其實就是聖誕節。

  在晚清時期,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甚至不少外國人踏足中國這片土地,以及定居,與中國傳統文化發生不少碰撞,其中上海在19世紀中葉開始便成為了中西文化匯聚的大城市。

  外國人來到中國旅居後,便將西方人過聖誕節的習俗帶來中國,不過當時中國人對這個節日不甚了解。

  上海...

「牙煙」與牙齒有甚麼關係?  

   馬戲團內的踏鋼線表演,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老一輩的人看了更可能會大叫「牙煙」。究竟為甚麼冒險與「牙煙」有關?又與牙齒有多大關係?

   「牙煙」是廣東話俗語,意思就是危險,但通常用於形容有驚無險的情況。

  「牙煙」,雖然字面上有「牙」又有「煙」,但其實這個俗語和兩者並無關係。牙煙其實是廣東方言從古漢語「崖广」一詞演變而來的。

   「崖」就是懸崖的意思,而古字「广」是一個多音字,可讀作「煙」,意思是小房子。

   「崖广」就是在懸...

編輯推薦

深圳也有沙田 葵涌 西貢?香港 深圳有多少相同地名?|神州冷知識

2025-05-08

高鐵話你知之五|坐高鐵不想被噪音騷擾?有靜音車廂

2024-03-11

高鐵話你知之六|高鐵為何很少「通宵車」?

2025-01-24

高鐵話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鐵為何不載客?

2025-02-05

高鐵話你知之一|列車座位為甚麼沒有E?

2023-12-04

高鐵話你知之二|買了無座票=全程站?「三色燈密碼」幫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鐵話你知之三|高鐵月台「彩色地標」要怎樣看?

2024-01-03

高鐵話你知之四|高鐵為何沒有安全帶?

2024-01-22

高鐵話你知之五|坐高鐵不想被噪音騷擾?有靜音車廂

2024-03-11

高鐵話你知之六|高鐵為何很少「通宵車」?

2025-01-24

高鐵話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鐵為何不載客?

2025-02-05

高鐵話你知之一|列車座位為甚麼沒有E?

2023-12-04

高鐵話你知之二|買了無座票=全程站?「三色燈密碼」幫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鐵話你知之三|高鐵月台「彩色地標」要怎樣看?

2024-01-03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老鐵匠的古董紫砂壺

2025-05-07
2017年5月14日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

二百五

  說人「二百五」,就是嘲諷別人蠢,不會動腦袋。這個詞在不少地方都流行。而吳語、客家話也長期流行它的變體「兩百五」。現時,全國普遍都懂「二百五」這個方言,但你又知道它的來歴嗎?

  據說戰國時期,齊國大臣們嫉妒蘇秦,派刺客殺了他。齊王誓要捉拿刺客報仇,謊稱蘇秦是內奸,表示要以千兩黃金獎賞除掉這內奸之功臣。結果有四人自稱是刺客,請齊王各賞他們二百五十兩黃金,齊王就將這四個「二百五」斬了。

  另外一個說法,古時五百兩銀子稱為「一封」,二百五十兩就是「半封」,「半封」諧音「半瘋」...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