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4-20
一向深受觀眾愛戴、形象親民且零負評的劉青雲,繼憑電影《爸爸》榮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演員後,上月更首度奪得亞洲電影大獎「影帝」殊榮,聲勢如虹,問鼎本屆金像獎的呼聲亦隨之高漲。
自1986年踏入影壇,劉青雲演繹過無數經典角色。此次在《爸爸》中,他以層次分明的內斂演技,刻畫出一位父親的靈魂掙扎,被譽為「從影以來最佳演出」。
改編自倫常慘劇 平靜表象下的暗湧
由翁子光執導及編劇的電影《爸爸》,改編自2010年震驚全港的「荃灣享和街弒母殺妹案」。故事講述茶餐廳老闆阮永年(劉青雲 飾)原本擁有一個美滿家庭,卻因長子厚明(蘇文濤 飾)突發精神分裂症,親手殺害母親胡金燕(谷祖琳 飾)與妹妹厚恩(熊諾頤 飾)而家破人亡。面對驟然失去至親,阮永年一方面獨自承受傷痛,另一方面竭力尋求救贖,希望能找到寬恕與解救兒子的方法。

有別於翁子光前作《踏血尋梅》,《爸爸》跳出傳統奇案片的框架。電影未有多着墨於血腥犯案過程,反而聚焦兇案後阮永年的日常;他如何面對失去摯愛的痛苦,無法釋放悲傷,更無法痛恨兇手的矛盾心境。電影採用了特別的敘事手法,在兇案發生後穿插不按時序的舊片段:與妻子相戀的甜蜜回憶、子女的成長點滴……讓觀眾逐步拼湊這個家庭昔日的幸福,反襯主角當下的悲痛心境。

延伸閱讀:金像獎2023|劉青雲第三度封影帝 鄭秀文「開齋」做影后
劉青雲「無痕迹演技」 呈現父親的內心掙扎
電影中阮永年同是死者和兇手的家屬,雖然承受着錐心之痛,但他一直對兒子不離不棄。好好扶持兒子,成了他繼續活下去的理由。阮永年大多數時間情緒波動不大,劇情也沒有依賴煽情的台詞推動,而是透過劉青雲以細微表情與肢體語言,層層堆疊出角色的創傷與迷茫。導演翁子光曾提及,許多人爭論結局中阮永年是否原諒兒子。對此,劉青雲的見解深刻:「那一刻,父親連『原諒』的概念都消失了。沒有恨,何需原諒」。

劉青雲對角色的理解極為透徹,配合舉重若輕的演出,讓觀眾徹底忘卻劉青雲本人,只看見一位心碎卻溫柔的父親。不少人更認為《爸爸》是劉青雲「從影以來最佳演出」,標誌着他演技生涯的新里程碑。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指出,「在面對倫常慘案,由乍聞噩耗的失神、不明因由的迷惘,再到孤獨失愛的創傷、勉力和解的堅持,每段劇情走向對演員都是莫大考驗,劉青雲以『收』的方式統攝演繹,在沉默和爆發間呈現低調、幽沉和生活感,技巧上微妙複雜,也顯現演員對無常和有情的理解與沉澱」。學會更進一步讚賞劉青雲這次演出少見的面向,特別是與新演員互動,展現了頂尖演員在場感的力量。

延伸閱讀:2025亞洲電影大獎|劉青雲憑《爸爸》奪影帝 湯唯獲「卓越亞洲電影人大獎」
從執着「為甚麼」到學會「一起走」
一夜失去至親,阮永年執着追問兒子行兇動機,自責地認為自己忽略了甚麼,沒有做甚麼才會釀成慘劇。然而,隨着時間推移,他漸漸放棄追求絕對的真相,而只希望能夠陪伴兒子,解開彼此的心結。
電影海報上「唯愛解惑」四字,正是全片核心。《爸爸》雖以倫常慘案為藍本,實則是探討愛的終極形態。當悲慘的命運超越理解,或許唯有愛與時間才能成為救贖的繩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