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方言

標籤︰方言

狗眼看人低

  自古以來,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多都是建立於階級、輩份之上,有地位高低之分。有些人自恃有權、有錢或是有才華,而瞧不起別人,這樣的情況我們通常會用「狗眼看人低」來形容。

  「狗眼看人低」比喻為人勢利,看不起別人。如果以這五個字形容一個人,就比喻這個人沒品格,猶如一條狗。會有此說法很大原因是有民間傳說指狗看東西時會把大東西看小、高東西看矮的特性。

  另一說法指「狗眼看人低」是源自狗的習性,自古以來,人類也有飼養狗的習慣,相對其他動物而言,狗對人類忠心度高,與主人關係...

老虎唔發威當病貓

  我們對於老虎的印象很多時是來自動物園中的老虎模樣,曾幾何時覺得牠們只是比較大型的貓科動物,與家中的「主子」無異。然而,「老虎唔發威當病貓」,大家一旦輕視老虎,到頭來吃虧的可能會是自己。

  老虎與貓同樣屬於貓科動物,外表看起來也有幾份神似。貓科動物有一個特點,就是行動時相對其他動物較為安靜,也就是沒事時會較為靜態,貓如是,老虎如是。但別因為牠們平時都很安靜,便將兩者混為一談,以為老虎像貓一樣無攻擊性。「老虎唔發威當我病貓」此句諺俗指出,假如大家都以為老虎就等同病貓,一旦老虎發惡,會...

生滋貓入眼

   不受對方任何缺點影響,依舊對情人一往情深,這種情況經常在發生熱戀情侶身上。除了「情人眼裏出西施」,有否其他更為貼切及寫實的句子形容?其實「生滋貓入眼」也是有類近的意思,只是程度有高低之分。

  「生滋貓」意指有皮膚病、毛髮脫落嚴重的貓。本來面對如斯外貌並不討好的貓,一般人都是喜歡不來,甚至會嫌棄牠。

  但假如有人對着外貌欠佳的「生滋貓」都能充滿愛意,正說明他很愛此貓。如果用「生滋貓入眼」來形容男女之情,是指對對方的情意能蓋過對方身上所有明顯的缺點,甚至愛到連缺點也看不到,恐怕比「情人眼...

眼睛吃冰淇淋

   夏日炎炎,不少香港人穿衣服時都會穿輕便一點,更有不少年輕人會穿得相對清涼,展現美好身材。記得很久以前肥姐沈殿霞曾在一個綜藝節目的短劇中,大罵一個偷看旁邊女士的大叔,說他不准在地鐵吃東西。大叔問她是甚麼意思,然後肥姐就說你眼睛在吃冰淇淋(即雪糕)。

  眼睛吃冰淇淋這句俗語,坊間有兩個解釋,一個意思就是用來形容所有養眼有趣的事物;而另一個意思通常是指看到衣著性感的女性。由於女生穿得性感清涼,眼睛看到這情況便猶如吃冰淇淋,有清涼舒適的感覺。當然,現在不拘男女,只要穿得清涼養眼的,大眾都會用眼睛吃冰淇淋來形容。

  昔日校園歌王歐瑞強曾有一首作品叫《...

現代「牛皮癬」  

  在內地如果被人說是「牛皮癬」,那你肯定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了!

  牛皮癬原本是一種慢性皮膚病,患者的身上會出現一塊一塊紅腫發炎斑塊,感到痕癢不適,也有礙觀瞻,身心都受到極大困擾。內地形容的「牛皮癬」,並不止是皮膚病,還另有所指。

  這種「牛皮癬」又稱為「城市牛皮癬」﹐是指過去部分內地城市經常出現的小廣告街招,由於這些小廣告一小塊一小塊的出現在街道牆壁、交通燈柱...

已經逝去的童年回憶:磨剪子戧菜刀

  相信不少在北方長大的人小時候也聽過「磨剪子嘞,戧(讀音qiāng(槍)或qiàng(嗆))菜刀」這句經典的吆喝聲。那帶着胸腔共鳴的旋律混合了各地的方言,承載了上世紀的集體回憶。在香港,則被轉化為「鏟刀磨鉸剪」。

  磨刀是一種傳統手藝,匠人們吆喝「磨剪子嘞,戧菜刀」作招徠,肩挑一條長凳,一頭固定兩塊磨刀石,一塊用於粗磨,一塊用於細磨,凳子腿上綁着一個水鐵罐,走街串巷,為無數家庭打磨剪子和菜刀。以往物資匱乏,很多家庭都只有一把菜刀,磨刀成了必需,磨刀匠人生意興隆。

  關於這句吆喝的由來,目前沒有明確的記載,但...

北方「動物」方言有哪些?

  中國方言中,不乏以動物來揶揄人,像扮死狗、像豬一樣蠢等。北方方言中,也有這樣的方言,頗有趣的,以下便有一些例子。

  淅江台州水鄉盛產海鮮,到當地食蟹就好,不過若被人說是做「大水蟹」,就是說你隨波逐;說你「死白蟹」,就是說你一無是處。同時,要小心別做「攪塘烏魚」的人,即專搞破壞的人;也要提防「浮頭魚」,即非常糊塗或專搞破壞的人。

  武漢人吵架必出「個斑馬」,也有人說這不真昰罵人,只是表達不爽和憤怒的心情而已。總...

發毛竟與發財有關?

  中國作為一個多個民族的國家,幅員遼闊,同一詞語在不同方言的用法可以有很大差別。

  就以「發毛」為例,現時官話一般指害怕。《兒女英雄傳》:「説着,就回手摸身後那把刀。那婦人見這樣子便有些發毛。」意思是驚慌、發抖等。

  不過,「發毛」也有很多其他解釋,例如是毛髮。《説苑·善説》:「臣見鷦鷯巢於葦苕,著之發毛建之,女工不能為也。」

  湖北一些方言會解為發脾氣、動怒。而相信說粵語的各...

小滿不滿 無水洗碗

  5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節氣中的「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表示氣溫升高,降雨增多,民間對這個節氣寫作了一些根據地區而言的諺語。

  小滿在中國南方和北方有不同意義。南方的「滿」指雨水之盈,江河得以盈滿,這時華南地區往往會有暴雨,所以南方民諺說 :「小滿小滿,江河漸滿。」也有戲曰:「小滿不滿,無水洗碗!」

   但對於北方而言,小滿的溫度上升得比降雨量多,對小麥的成長造成較大影響。北方以小麥為主糧,這個時分小麥籽粒已開始飽滿,但...

東莞話:你「地唔地」?

  老闆娘:「細蚊仔,你爸爸媽媽去咗思試吖?」   小孩:「事頭婆,我唔地呀!」

  如果粵語是你的母語,縱使不知道以上對話來自何地,但也應該猜到內容的一二。

  以上方言為東莞話,「細蚊仔」是小朋友;「思試」指哪裏;「事頭婆」即老闆娘;「唔地」即不知道;「你地唔地?」即「你知不知道?」

  事實上,東莞話與廣州話在詞彙上區別不大,在韻母發音上有些差別,但有規律可循。

  東莞話屬粵語...

叉燒蛋散:廣東話「罵人」的食物真多  

  無論學哪種語言,學得最快,說得最有勁的,永遠是帶著當地特色的髒話。中國方言中的髒話,絕對是活潑豐富、變化多端的。

  廣東罵人的方言,都與「食物」有關。

  「叉燒」是廣東名菜,但幾乎每個廣東人小時候都被媽媽罵過:「生舊叉燒好過生你!」意思是你沒用,叉燒比你強。

  「蛋散」香甜,不過一碰就碎,所以用來指人沒出息,怕事膽小。

  「水魚」本來很有營養,但用來罵人是說你很笨,易受騙。

  「豬油」現代人覺得不健康,其實上...

市擔:STAMP  

  我們常說香港是中西薈萃的地方,但其實在結合中西語言方面,台山亦不遑多讓。

  台山話有一個有趣的造字方法。十九世紀末,大量台山人出國謀生,台山成為「中國第一僑鄉」,當時幾乎每家都有親人越洋工作。漸漸地,台山方言注入了很多西洋文化。

  有部分台山詞語,由英語直接演變而成,並沿用英語的發音。例如:「市擔」意為郵票,來自英文「STAMP」;看球賽時說「骨波」,即好球,來自英文「...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裡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

台山人同你講:「打咗珍可以去見soon仔!」

   「打咗珍可以去見soon仔!」在宣傳廣告中,100歲婆婆鼓勵長者接種疫苗如是說。

  「打珍」其實是「打針」,「soon仔」是「孫仔」,其中,「soon仔」更一度成為潮語,不過,這近似台山話的說法,又不夠精準,因為台山話的「仔」叫「doi」,「靚仔」台山話發音為「靚doi」,因此「孫仔」的在台山話的發音為「soon doi」。

  台山話有些發音及詞彙很獨特,除上述「doi」之外;...

「十三點」之「裝13」

  在上海俚語中,「十三點」一般形容口沒遮攔、傻得可愛的女人,也可指言行舉止不合常理、做事沒腦子的人。香港女漫畫家李惠珍便以此為題,於60年代推出第一代本地少女漫畫《13點》,把漫畫中的13點打造成時尚前衛的女性。

  現今不少方言在網絡上日漸流行,網絡詞「13」便是其中之一,「裝13」這詞便經常網絡遊戲中出現,其實這是跟上海俚語「十三點」有密切關係。

  為什麼「十三點」有這意思?其中一個說法跟舊式的自鳴鐘有關,自鳴鐘每逢一小時便報時一次,例如下午一點,鐘便會敲響一下,六點便敲響六下,十二點則敲十二下,若果敲響...

儂好 上海話雄霸邵氏影城

  上海作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城市,其上海話,即上海吳語(又稱滬語)於1930年代曾盛極一事,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電影圈,更是上海人的天下,但自80年代後期,上海各學校統一用普通話授課,懂上海話的人已愈來愈少。

  中國建國後的50年代,不少上海人(上海話讀作「上heir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闆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寧波上海話:「阿拉」(即我們)、「儂好」(即你好)、「謝謝儂」(即謝謝你),懂者不多。 

  老闆是上海人,編劇部也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話充斥了整個片場,當時...

工夫茶是食的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蛙是朵趙冷

  「從未怨過命,一生都打拼。蛙是朵趙冷!」這是電視劇《我來自潮州》主題曲的歌詞,最後一句:「蛙是朵趙冷」,是用潮州話唱出,即「我是潮州郎」。

  資料顯示,在香港的潮州人約有70至80萬人,一些潮州富豪如李嘉誠白手興家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蛙是朵趙冷」(我是潮州人)、「架己冷」(自己人)等潮州話,大家都可能略有所聞。

  《我來自潮州》這套電視劇,也是以當時亞洲電視主席林百欣的生平做藍本。林百欣原籍廣東省潮陽縣,跟很多潮州人的特質相近:...

你真虎!

  今年是壬寅虎年,不少人也利用「虎」字來寫揮春,寓意虎虎生威、生龍活虎,但原來「你真虎!」是東北話,意思是傻愣愣,沒頭沒腦的,跟老虎兇猛的形象恰恰相反。

  在東北話中,虎是指傻瓜、缺心眼,形容一個人天不怕地不怕,什麼事都敢幹。「你真虎!」是莽撞、不經思考地去幹,具有貶意。 

  然而,有些時候,東北話中的「你真虎!」卻有第二重含義。如爸爸爬上樹為小朋友解下被掛着的風箏,媽媽會說:「你虎啊?爬那麼高摔到咋整?」這裏的「你虎啊?」卻包含擔心,甚至驕傲的成...

噪咖

   所謂「民以食為天」,如果你喜歡美食,亞太區各地美食中,定不會錯過台灣美食,如滷肉飯、牛肉麵、柯仔煎等,台灣人也十分喜歡入廚:「噪咖」。

  「噪咖」(音:嘲卡),是閩南語,噪指灶頭,咖是腳的意思,二字合起來就是廚房。

  台灣人對「噪咖」十分重視。台灣東森電視台於2015年推出飲食節目「無敵A噪咖」,大受歡迎。自此,「噪咖」在大眾媒體上備受推祟。「噪咖EBCbuzz台北媒體公司」更因而成立,推出節目內容不止飲食,更涉及文化、生活、娛樂...

踅踅唸

  踅踅唸(se̍h-se̍h-liām,音類近:蛇蛇lam)是閩南語,意思是喋喋不休。近年不少人借用此詞彙,音譯而成「碎碎念」,並嵌入自己網誌的名稱內,如「朱媽媽的碎碎念」。

  閩南語的「踅踅唸」,一直重複嘮叼不停,說來說去都是說一樣的話。 如「你莫一直踅踅唸」,就是指「你不要一直嘮叨」。用廣東話的說法,就是「吟吟沉沉」或「咿咿哦哦」。

  近年網絡上多人用了「碎碎念」這詞,「碎」就是碎片、支離破碎的意思,加上「念」,就像在人耳邊嘀咕,如「朱媽媽的碎碎念」,就是朱媽媽在咿...

編輯推薦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菩薩與女鬼之間

2025-04-25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一鑊粥  

    「一鑊粥」是廣東方言,比喻一團糟、一個爛攤子。這個詞由來是怎樣的呢?

  「一鑊粥」源自歇後語「煲燶粥——大煲夾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漿糊。粥煲燶了,便更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這個形態,反映做事並未完成,半途而廢,一塌糊塗。

  如果有人把「一鑊粥」來個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鑊泡」,事態便更嚴重了。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