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方言

標籤︰方言

洗大餅

   中國人素來以刻苦耐勞見稱,過去不少華人到海外謀生,以勞力換取微薄薪酬。在各式的辛酸故事中,我們不難聽到一些人在外國生活要「洗大餅」,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洗大餅」,意思就是從事洗碗的工作。以往華人移居外國或留學,原有的職業技能未必能獲當地承認,為了維持生計,只能從事一些勞力工作。 

   由於外國西餐廳多以圓碟為盛器,因而就以「洗大餅」來形容洗碗工作。除了外型外,也因為洗乾淨碗碟便可賺取酬勞,猶如「洗」出錢來。 

   洗碗的工作絕不輕鬆,酬勞又...

「大牌檔」定「大排檔」?

  近年香港興起傳統文化保育熱潮,幾年前就曾經出現過對大排檔去留問題的討論。從公共衛生角度出發,大排檔難以滿足現今社會的衛生要求,但在保育本地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又有相當的保留價值。

  大排檔是香港本地飲食文化的其中一個標誌,簡單而言,指的就是路邊經營的食肆,體現香港人獨特的飲食文化,幾十年來都是香港基層市民生活的寫照。

  然而,到底是「大牌檔」還是「大排檔」?一直也有兩種不同的講法。

  有人認為應寫成為大牌檔,原因是政府針對食肆所發放的飲食牌照,可以分為大牌和細牌,大牌可以煮...

「大閘蟹」為何令人又愛又恨?

  股市樓市波動,連月下跌令股民「損手爛腳」,損失嚴重的話更被稱為「大閘蟹」。為甚麼美味的「大閘蟹」會與投資有關?

  大閘蟹,正稱為「中華絨鰲蟹」,是河蟹的一種,當中以長江水系出產的大閘蟹最為人熟悉,素有「蟹中之王」的盛名,至於吃大閘蟹的最佳季節就是秋季。

  不過,在香港,「大閘蟹」則有另一個意思。那就是代表手上股票箍得緊緊的股民,通常都是股票價格比買入時下跌很多,因而被套牢的狀態。

  何以股票被套牢的人會被稱...

「秋風起」點解要「食臘味」?

  「秋風起,食臘味」,每逢秋冬季節都是吃廣東臘味最適合的季節,熱騰騰的白飯上鋪上蒸熟的臘腸臘肉,香油肉汁滲入飯香當中,在秋冬乾爽涼快的天氣中享用,確是一大樂事。

  中國人製作臘味已有超過二千年的歷史。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在他的作品《楚辭·招魂》中提及一種叫做「露雞」的食物,古文字學家郭沫若在《屈原賦今譯》中將「露雞」解釋作「鹵雞」;亦有考證認為這是將去除內臟的整雞先醃製數日、再令其自然風乾的一種美食,被視為臘味的前身。

  至於廣式臘味,則是廣東酶製工藝,與唐宋...

「走鬼」點樣走?

  你們有沒有看過經典港產電影《旺角卡門》?其中一幕是由張學友飾演的烏蠅在戲院前當無牌小販,突然小販管理隊前來驅趕,烏蠅因被由萬梓良飾演的Tony阻礙,結果「走鬼」失敗被抓。

  這一幕出現的小販「走鬼」情境,今時今日在香港真的很難見到,但大概在三、四十年前,小販走鬼可說是市區每天都會出現的情境。

  所謂「走鬼」,就是無牌流動小販為逃避執法人員的動作。

  當年港英政府僱傭了大批來自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人當警察,他們其中一個任務就是驅趕街上的無牌流動小販。

  由於他們的膚色、言...

「鬼佬涼茶」真係涼茶?  

  最近香港天氣轉涼,不少人會進補禦寒。然而,很多人可能進補過度或者頻頻吃火鍋而出現燥熱狀況,有些人會喝涼茶作清熱下火之用。 

  除了傳統中式涼茶外,廣東人和香港人認為喝「鬼佬涼茶」也有清熱作用。所說的「鬼佬涼茶」,其實就是啤酒。

  「鬼佬」是廣東人對外國人的一個通俗稱謂。何以啤酒會被視為「鬼佬涼茶」呢?這種盛行於歐美的酒精飲品,自釀造過程中加入了啤酒花,單從藥材的角度來看,啤酒花性微凉,功效健胃消食,清熱利濕。啤酒清熱利...

「生保」同戶籍有關?

  現今社會進步,不少大樓屋苑都有保安,甚至公共屋邨有看更幫大家巡樓兼看門口。當保安人員遇到一些「生保」人及陌生面孔,通常也會多問幾句探明來意,並要求他們先登記再上樓,以策安全。

  在廣東話俗語當中,「生保」有陌生、生疏的意思,而這個俗語的由來是與中國古代一種制度有關的。

  「保甲制度」是自宋代開始一種帶有軍事管理的戶籍管理制度,所謂「什伍其民」、「變募兵而行保甲」,就是這個意思。

  到了明清兩代仍有類似設置,是管理鄉村地區的重要制度。保甲制度以戶、甲、保等為基本單位,十戶...

「扮蟹」有甚麼好「扮」?

  秋風起,正是享受美食的季節,當中不少蟹類正值當造之時,供應又充足,正合一眾吃貨們的心意。「蟹」對廣東人而言,除了是美食外,也經常出現在日常話語當中,「扮蟹」就是其中一個常用俗語。

  在廣東話俗語中,「扮蟹」通常有假裝,即是以假示人的意思。但至於裝甚麼呢,在不同情況便有不同的用途。

  「扮蟹」其中一個意思,來自蟹是一種入水能游、出水能走的生物,更有一雙蟹鉗攻擊其他生物,橫行的步姿予人橫行霸道之感。所以,社會上會用「扮蟹」來形容一些人耀武揚威、吹噓成性的人,也就是一些與「蟹」一...

「食得禾米多」中「禾米」是甚麼?

  在電視劇中,「奸角」心腸惡毒,壞事做盡,到最後落得不好的下場,觀眾往往批評奸角「食得禾米多」,到底甚麼是「禾米」?

  「食得禾米多」是指人多行不義,壞事做得太多,最終自食其果的意思。

  這俗語源自於鄉村地區。從前的農田經常有雀鳥出現,啄食田中的禾稻或曬穀場的穀物。農民為免損失太多,通常都想盡辦法驅趕和捕捉這些雀鳥。

  通常人們認為,雀鳥偷吃禾稻穀物被捉,此乃活該,是「食得禾米多」的下場。

  延伸閱讀:老么與老疙...

確係認真「濕滯」

  廣東省為沿海省份,海洋性氣候令到廣東省不少地區在春夏時有着濕熱的天氣。在中醫角度上,南方人大部分會有濕熱、濕滯的情況,而濕滯更成為廣東人經常說的話語。例如歌神許冠傑的名作《半斤百兩》當中,其中一句歌詞就唱道:「確係認真濕滯。」

  「濕滯」,原本是中醫的一個概念。

  「濕」是指濕氣,「滯」就是不通暢的意思。

  每當飲食失調,脾胃功能受損之時,水液在體內停滯,影響了氣血運行,造成一系列濕滯的表現,例如會消化不良、胃口差、口淡、口乾等。

  「濕滯」雖然不是甚麼大病,但卻令人精神不振,渾身不舒服,但又只能通過飲食及休息改善情況,...

章太炎的四個女兒:㸚、叕、㠭、㗊

  如果你有四個女兒,你會把他們的名字改為梅、蘭、菊、竹?還是日、月、星、辰?有位國學大師居然將自己四個女兒名字改成四個生僻的四疊字:㸚、叕、㠭及㗊,四個字生僻得還差點令女兒嫁不出去!

  這位國學大師名叫章太炎,是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他的四名女兒名字順序分別為章㸚、章叕、章㠭及章㗊,用的都是冷僻字。他甚至要求提親者要讀懂女兒的名字,才有望迎取。

  那麼,女兒的名字如何理解呢?

  四個「乂」組成「㸚」(音:里)。本意是籬笆,有稀疏明朗的樣子。

  四個「又」組成「叕」(音:綴)。...

「有排」定「有牌」

  香港人經排隊,經常因為隊太長而「有排等」。

  在廣東話當中,我們會用「有排」來形容還有很長時間、需要等很久的意思。有一種說法指,「有排」正寫應為「有牌」,而這個牌就是古時的「時牌」。

  據《宋史·律歷志三》所載:「國朝復挈壺之職,專司辰刻,署置於文德殿門內之偏,設鼓樓、鐘樓於殿庭之左右。其制有銅壺、水稱、渴烏、漏箭、時牌、契之屬、壺以貯水,...

不成功便成仁

   電視劇中的人,遇到生命關頭的情況時經常說:「今次真是不成功便成仁了。」究竟「不成功」與「仁」有甚麼關係?

  這句話是針對「幹大事」的人來說的。凡做事便有風險,幹大事的人要堅持不懈,過程中可能面對不少困難,甚至丟掉性命。然而,縱使不成功,卻能成就「仁義」。

  這個「仁」是出自萬世師表孔子所寫的《論語》。在孔子心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則、標準和境界。簡單來說,「仁」是「仁義」、「仁德」;深入點說,「仁」...

小確幸

  「小確幸」形容因微小事情而確切感到幸福。這詞彙在內地和台灣都十分流行,卻源自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之作。

  村上春樹的散文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後》其中一篇叫「小確幸」(由中國翻譯家林少華所譯),就是説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與滿足」的意思。

  有「小確幸」感覺的事情,可以是微小的事,但只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用心體會,很多事物都可以是幸福、美滿的。村上春樹的文章中,說自己選購內褲後,把洗滌過的潔淨內褲捲摺...

「死雞撑飯蓋」有科學根據?  

  如果要形容他人知錯仍不改,在廣東話當中就有一句相當生動的俗語「死雞撑飯蓋」,到底死了的雞又是如何撑起飯蓋?

  「死雞撑飯蓋」當中的「撑」是指「支撑」。

  剛宰殺、洗淨後的雞腳關節是柔軟的,但製作過程中,當雞被煮熟時雞腳筋就會受熱收縮,隨即就會有雞腳立刻撑直的現象發生。

  撑直的雞腳很易會頂起煲蓋,讓人聯想起明明已經死了的雞,竟然還在用力頂起煲蓋的能力,仿佛還有爭扎求全一樣。

  配合以上的情況再結合語境,...

東北話:哈拉子

  「哈拉子」是甚麼意思?這是中文詞語嗎?如果是東北人的話,就一定知道答案。

  其實「哈拉子」就是指口水,又可以寫為「哈喇子」,又叫「流憨水」。據《吉林民間文學叢刊》1981年第2輯的內容指這是東北的方言。然而,「哈拉子」這說法也流行於中國北方。對於這個詞,有人指是滿語音譯詞,後來在漢語中混合使用,不過也有人對這種說法有所保留。

  實際上,北方方言中的滿語音譯詞和蒙語音譯詞...

大嫚與小嫚  

  多年前內地有一套叫《青島往事》的電視劇,兩名女角在劇中的名字分別叫作大嫚及小嫚。在青島話及膠東方言當中,大嫚有「女孩」的意思,通常是長輩對晚輩女孩的稱呼,這齣關於青島女生故事的電視劇用上大嫚小嫚作為名字,是挺有意思的。不過,原來大嫚小嫚是來自德語?

  大嫚一詞相傳源自於德語。

  在德語當中,女士、小姐是Dame,複數就是Damen,由於青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曾被德國強佔管治,因此這種德語中文也出現在青島,故此有人認為這種稱呼也只有百多年歷史而已。

  此外,在青島話當中原本只有大嫚沒有小嫚,小嫚估計是後來才出現,用來形容更年輕的女生。

  不...

你真牛

  假如在廣府話當中找一個詞形容他人厲害,想必大家都會用到「犀利」一詞,而在東北地區,大家就會用到單字一個「牛」字來形容的。在東北常聽到:「你真牛(厲害)!」

  到底「牛」這種動物為何又會與「厲害」一詞扯上關係呢?

  這要從東北人當中的山東移民說起。在山東方言裏面,「牛」與「拗」字是相通的,偶會借代使用;山東人一般會以「拗」形容他人倔強,為人處事直接、不拐彎。而同樣的特點其實也體現在牛隻身上。

  牛在耕田之時會一直向前不肯轉彎的,故此「牛」在山東人口中就...

山炮

  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荒唐、糊塗、無邏輯性的詞語,廣東話會說「腦殘」,其實在東北方言中,也有一個意思相近的用語,這就是「山炮」。

  「山炮」是指一個人頭腦簡單,説話做事欠缺考慮,和上文提及的腦殘意思接近。

  原來這個東北話用語,與東北三省的民情大有關係。晚清時期,東北各省治安非常的差,不少壯漢為了生存成為了土匪。由於這些土匪並非正規軍隊,紀律及裝備都遠遜於正規軍隊,但他們的屋企中也有大炮,但大炮的質素甚為參差,不少更是已退役...

干仗

  在一些地區,聊天中時常會聽到「某某人在『干仗』」這樣的描述,不要擔心,這裏的「干仗」可不是打仗的意思,而是指打架或者吵架的意思。 

  作家周立波在代表作《暴風驟雨》中就有用到這個詞語,「他常常窩火:摔碗、罵人、打、跟大老婆子干仗。」另外,童邊在《新來的小石柱》也有用到,「同學們以為他倆要干仗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干」字讀作第四聲時有「做」的意思,不少方言、俗語都會說到,如「干啥」、「干事」、「說干就干」等。而「仗」字...

開「筆」禮  

   莘莘學子每逢開學,學校都會舉行開學典禮,由校長致詞寄予學生厚重期望,展開一個全新的學期。而古時,有一個儀式對每個讀書人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儀式被稱為人生四大禮之一,亦是人生第一大禮的「開筆禮」。

   「開筆禮」是個極為隆重的典禮,中國傳統中的「開筆禮」是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形式,俗稱「破蒙」。

   在古代舉行「開筆禮」,學童會在開學的第一天早早起床來到學堂,由啟蒙老師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並且教授讀書、寫字,最後參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學讀書。

   「開筆禮」所求的就是用博大精深的...

編輯推薦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菩薩與女鬼之間

2025-04-25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一鑊粥  

    「一鑊粥」是廣東方言,比喻一團糟、一個爛攤子。這個詞由來是怎樣的呢?

  「一鑊粥」源自歇後語「煲燶粥——大煲夾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漿糊。粥煲燶了,便更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這個形態,反映做事並未完成,半途而廢,一塌糊塗。

  如果有人把「一鑊粥」來個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鑊泡」,事態便更嚴重了。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