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唔理三七廿一」?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數字的概念,而廣東話不少俗語也都與數字有所關連,其中有趣的就有「唔理三七廿一」。 「三七廿一」意思是三乘七的積是二十一,是「九因歌」當中其中一個句乘法口訣,一般而言初小的數學課會有所教授。 那麼,「唔理三七廿一」又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做事時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顧了。這句俗語與「九因歌」並無關係,而是跟古代中國文化有關。 相傳源自於中國古代人們對地府有一個概念,認為地...
「老鼠拉龜」與「狗咬刺猬」 相信大家會在生活或職場上碰過一些棘手的事,由於處理上有點複雜及麻煩,因此都不知應如何入手。當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便會以「老鼠拉龜」來形容。 「老鼠拉龜」是廣東人常用的俗語,比喻事情很難辦,不知道如何著手。烏龜有光滑而堅硬的殼,且身體有一定重量,而老鼠行動靈活但相對而言體積較小。因此,當一隻小老鼠想拉起一隻烏龜時,烏龜只需把手腳頭尾全縮進去殼中,老鼠便無從下手。 在廣東話當中,有一個俗語與老鼠拉龜意思上有點接近,叫作「狗咬刺猬」。刺...
「水過鴨背」與「水澆鴨背」 廣東話有一句俗語,叫做「水過鴨背」,意思就是比喻事過之後沒有留下一點痕迹。以往一些家長在責罵孩子上課不留心聽書,但孩子們往往對父母這種責罵也似乎多是水過鴨背,沒有留下一絲印象,當作耳邊風。 那麼為甚麼水過鴨背不會留下痕迹呢?這是與鴨子身體結構有關。鴨子尾巴下面即屁股有一個尾脂腺,鴨子會用嘴啄出一些油脂,再梳理身上的羽毛,將油脂擦到其羽毛上。因此,鴨子的羽毛便能保持光潔不透水,使游泳的時候不會吸水,游得份外輕鬆。 不過,也因為羽毛上有油脂,因此一旦有水沾上了羽毛也會迅速滑走。後來廣...
煲電話粥 今時今日人與人之間互相通信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網上傳訊工具進行,不少人更因為要時刻與人通信而變成「機不可失」的手機族。不過,以往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不少人就喜歡「煲電話粥」。 「煲電話粥」是2000年前香港人慣常使用的俗語,意思是一個人長時間用電話來聊天。「講電話」又與「粥」扯上甚麼關係呢?為何又不是煲電話飯呢? 「煲」是長時間的煮食的方法,是粵菜烹調技巧中重要一環。 通過「煲」的過程,可將食材徹底煮熟以及慢慢地熬煮食物,令其味道更香濃。因此,廣東人煮粥的方式較多...
那些年會說的「交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些長輩用上「交關」這個形容詞呢?例如說「惡得交關」(意指很惡)、「蠢得交關」(意指很蠢),那麼大家又知不知道什麼是「交關」呢? 「交關」,通常用作形容詞,意思與「非常」相近。「交關」這個形容詞除了在粵語語境常用外,上海話、寧波話、衢州話都有這樣的用法。 早於漢代,「交關」一詞已經出現於文獻當中,原本的意思是一個貿易交收的動作,陳壽《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有載:「淵遣使南通孫權,往來賂遺。」 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
「西國冬至」是甚麼節日? 冬至是中國傳統上一個重要節氣,而聖誕節則為歐美一個重要的日子,有沒有想過昔日在中國曾經出現一個節日叫「西國冬至」? 所謂「西國冬至」,其實就是聖誕節。 在晚清時期,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甚至不少外國人踏足中國這片土地,以及定居,與中國傳統文化發生不少碰撞,其中上海在19世紀中葉開始便成為了中西文化匯聚的大城市。 外國人來到中國旅居後,便將西方人過聖誕節的習俗帶來中國,不過當時中國人對這個節日不甚了解。 上海...
「牙煙」與牙齒有甚麼關係? 馬戲團內的踏鋼線表演,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老一輩的人看了更可能會大叫「牙煙」。究竟為甚麼冒險與「牙煙」有關?又與牙齒有多大關係? 「牙煙」是廣東話俗語,意思就是危險,但通常用於形容有驚無險的情況。 「牙煙」,雖然字面上有「牙」又有「煙」,但其實這個俗語和兩者並無關係。牙煙其實是廣東方言從古漢語「崖广」一詞演變而來的。 「崖」就是懸崖的意思,而古字「广」是一個多音字,可讀作「煙」,意思是小房子。 「崖广」就是在懸...
水腳 疫情結束,很多人計劃外遊。不過,如果遇到節假日,機票或酒店勢必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人們要準備的「水腳」就要充裕一點了。 「水腳」,意思就是路費旅費,這個俗語的由來與古代運輸業大有關連。 水腳指水路運輸費用,以往中國跨地運輸多以水路為主,相關費用就被稱為「水腳」了。 在《宋史·食貨志下二》有記載:「盡取木炭銅鉛本錢及官吏闕額衣糧水腳之屬,湊為年計。」清代薛福成的《應詔陳言疏乙亥》也曾記載:「飭令各省將折漕之價,...
「水鬼升城隍」竟是讚美? 廣東話俗語當中不少涉及民間信仰,香港不少廟宇供奉了城隍爺,而「水鬼升城隍」也是香港人耳熟能詳的俗語。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市長,地方上的水鬼也歸他管轄。 至於水鬼只是水中一個亡魂,地位低微。因此,若一個人在某種機遇下,由普通卑微身份搖身一變而成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便猶如無權無勢的水鬼變成位高權重的城隍,就被稱為「水鬼升城隍」。 然而,這個詞語意思多含貶義,現在普遍的意思,...
「升上神台」與「神台貓屎」 傳統社會當中,民間信仰是老百姓生活的重要一環,即使到今時今日,仍有不少人習慣求神問卜,有的為求心安,有的就祈求神明庇佑。廣東話俗語,也有一些與民間信仰習慣有關。 當一個人上升到較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時,便可以「升上神台」或「擺上神台」來形容。 神台一般是指木製的櫃,用以供奉神靈,部分宗族及家庭在神台上安放祖先以作供奉。但凡能安放在神台之上,都體現其受人景仰及尊重,地位崇高。因此當有些人被形容為升上神台,就意味這個人的身份大大提升。 另一個與神台有關的廣...
翻轉豬肚就係屎 好朋友翻臉不認人、情侶分手後互相指罵,這些由「如膠似漆」變成「水火不容」、由和睦關係轉變成仇視敵對的情況,我們都會以一句「翻轉豬肚就係屎」來形容。 翻轉豬肚後當然就是豬的消化物,但為何又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連接起來? 豬肚,也就是豬胃,是廣東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 豬肚表面上光滑整潔,好容易洗乾淨,但裏面實則藏有消化物,所以屠夫在宰殺的時候,需要將豬肚的內部翻出來,將裏面半消化的食物和消化粘液清理乾淨,才能送入廚房烹飪。 表面光潔的豬肚一經反轉,就是骯髒的消化物,所謂「翻轉豬肚就係屎」就是表示原本和睦友...
騎牛遇親家 不少人都覺得結婚的對象最好是門當戶對,這樣便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紛爭。若親家兩邊的社會地位不同、一高一低,可能會產生很多尷尬情況,在廣東話俗語中就有一句話叫作「騎牛遇親家」,那是甚麼情況呢? 「騎牛遇親家」的意思就是做了一些不體面或出醜的事,偏偏又給熟人見到。 這句話是從「騎馬不撞着親家公,騎牛便就撞着親家公」演化過來。明代羅懋登在《西洋記》有寫過這幾句話:「有底洞心裏道:『騎馬不撞着親家公,騎牛便就撞着親家公。』方才打得一個盹,惹得師父説了這許多嘮叨。」 在過去社會,騎馬階層的...
「食鹽」怎樣才能多過「食米」? 在與老一輩就某件事爭論之時,一旦踏入有理說不清的地步,經常就會聽到老一輩說:「我食鹽多過你食米啦!」但現實中,「食鹽」真的可以多過「食米」嗎? 「我食鹽多過你食米啦」大概意思本是「我年紀比你大,我見的風浪比你多,人生經驗也比你多,所以你應該聽我說的話去做事」。 但是,一位長輩吃過的鹽真的可以比一位年青人吃過的米飯多嗎?從科學角度來看,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以15歲少年每餐一碗米飯來算,一位50歲的長輩,必須每天吃掉約150克鹽,才能做...
「迷你」與「的骰」 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所以過去十多年出現不少面積極小的納米樓,非常「的骰」。有些納米樓樓底高,室內設計師便向「高空」發展,令面積極小的納米樓變成另類複式樓宇,可說是設計思維的突破。 「的骰」,在廣東話俗語中意思就是細小,正寫為「菂薂」。根據《爾雅·釋草》所載,「菂薂」即是蓮子的果實,由於蓮子果實很細小,因此在廣東話當中延伸為細小的意思,通常是用來形容人或者物件的外形很精致、細小,等同於小巧玲瓏。 除了的骰外,香港人還常用「迷你」來形容細小。迷你是從英文字mini音譯過來,...
聖誕鐘買滙豐 聖誕節又到了,股壇有一句說話,就是「聖誕鐘買滙豐」,究竟滙豐與聖誕有甚麼關係? 滙豐就是指滙豐銀行,是香港其中一家大規模的商業銀行,一直是香港金融及商業活動的重要支柱。 早在70、80年代至2000年左右,滙豐收益及增長穩定,是香港優質藍籌股。每逢年底臨近,基金經理為了做好全年業績,都爭相買入滙豐以推高業績,恒生指數也因此在12月份多數會升。 此外,滙豐一年派息四次,大...
上面蒸鬆糕 下面賣涼粉 最近氣溫急降,穿衣服出外也要有相當的心思。不過,在街上不乏看到女生仍然穿短裙展露長腿,簡直就是「上面蒸鬆糕,下面賣涼粉」。 「蒸鬆糕」,就是指像鬆糕一樣要大火去蒸,食物熱騰騰的意思;「賣涼粉」則是指吃涼粉時那種涼快感。 「上面蒸鬆糕,下面賣涼粉」這句廣東話俗語,意思大概是指上身穿得又多又厚,下身卻穿得又少又薄,上身和下身衣著不協調。 在天氣冷的時候,人們通常會穿厚衣,以求保暖避免著涼。偏偏有些女生,為了愛美及潮流...
「奉旨」與「老奉」 有說香港的小朋友是幸福的一代,生活有大人打理,使他們自理能力普遍低下,甚至出現「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情況。對部分小朋友而言,大人照顧他們、幫他們做事,仿如「奉旨」似的。 「奉旨」,意思就是自以為理所當然的事,這種說法原來是從古代皇帝下旨演化而來的。 在古代中國,皇帝有無上權威,下旨命令朝臣辦事時,臣子必然要完成旨意。明代短篇小說《初刻拍案驚奇》有載:「法司奉旨提到人犯,用起刑來。」這個「奉旨」,也就是有必須完成的意思。 除了奉旨外,在廣東話俗語中還有一個相近...
唐詩宋詞用粵語寫成? 唐詩宋詞文字優美、抑揚頓挫,不少作品傳頌千古。不過,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唐詩宋詞當中,不少用語都同粵語很接近? 例如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對月」,「樽」在普通話口語中不常用,但在粵語中卻經常出現;蘇軾的「寧可食無肉」,普通話中「吃」比較常用,粵語中則常用「食」;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幾多」,在粵語中也很常用。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銀峰指出,古代文學作品是用當時的官話(唐朝以前叫雅言)寫成,而官話或雅...
「少飯」又叫「扣底」? 現今社會大眾關注健康飲食,買外賣時都會要求「少飯」,減少浪費之外又吃得健康一點。大家知不知道「少飯」原來還有別的叫法? 「少飯」在以前原叫做「扣底」,也就是減少白飯份量的意思。香港二戰後百業蕭條,當時政府為增加稅收,曾於1946年開徵飲食稅,凡餐館賣出的任何小菜都要徵稅,只有碟頭飯例外。 於是有人便想到以碟頭飯「扣底」的方法來避稅,即是買賣碟頭飯時,只要餸菜不要飯,變相只買小菜但又不用徵稅。「扣底」就解作為「扣...
「雞碎咁多」即有幾多? 「半斤八兩,雞碎咁多都要啄」。這兩句來自粵語著名流行曲《半斤八兩》的經典歌詞,道盡香港每一代打工仔的心聲。 「雞碎咁多」是一句廣東人常用的俗語,意思就是很少、很有限的意思,通常是用來形容與金錢相關的事物,例如工資、儲款等。 很多人以為雞碎的「碎」字是代表很少的意思,但其實雞碎的正寫應為「雞膆(粵音 素)」。雞膆的膆是指鳥類(包括雞隻)喉嚨下面一個用作暫時裝食物的器官。《文選.潘岳.射雉賦》有載:「當...
牛市熊市「咁」樣睇? 股票市場經常出現波動,股評人往往設計一些指標,指例如恆生指數會在某一點數之間上上落落,若跌穿這個點數便進入「熊市」,反之升穿的話便是「牛市」重臨。 「牛熊市」說法其實源自外國。在牛津英文字典當中,最早於1891年出現牛市(bull market)一詞。至於相關由來,有人說是因為牛在攻擊時兩眼向上兼牛角上頂,因此在股票市場出現升市,大家又看好大市繼續上升,就稱之為「牛市」。 相反,熊在攻擊時是兩眼向下,雙手往下拍擊。因此大家對股市前景看淡以...
每日一詞 老鐵 如果有東北人稱呼你「老鐵」,那麼恭喜你,他已經把你視為很要好的朋友。 「老鐵」一詞來源於東北方言中的「鐵哥們」,是對好朋友的別稱。類似的稱呼還有鐵子、哥們、死黨等,是用一種輕鬆和略帶調侃的語氣,表現親近和值得信任的關係。 「老鐵」則是誕生於網絡直播的今天。因為不少東北主播在和粉絲互動時會稱其為老鐵,令這一日常用語走紅整個網絡。 現在有很多網絡流行語都由「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