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古代的人如何過新年?

撰文︰羅倫斯將軍

  春節是中國傳統而又盛大的節日。古代的新年,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要進行不同的慶祝活動。在漢代以前都是沒有春節這一說法的,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正式確定農曆的正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春節開始定型。而在這之前的新年第一天一般被稱作元旦或者元日。

  在三國時期,每逢元旦,根據《初學記》中的記載:「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人們在家必喝花椒酒。

  如果出門拜賀,人們通常需提上一壇柏酒,這是一種由柏樹葉浸泡而成的酒。出門送酒是當時的習慣。

三國的人有在家喝花椒酒,出門送柏酒的習慣
三國的人有在家喝花椒酒,出門送柏酒的習慣。(網上圖片)

  飲屠蘇酒、放爆竹、貼桃符,是古代中國人過春節必行的三大辟邪驅災儀式。屠蘇酒是過年時喝的一種藥酒,借屠蘇酒屠絕鬼氣,是古人祈禱健康的一種方式。屠蘇酒的配方相傳是出自三國時代的名醫華佗。

  現代人最喜歡的拜年,其實是漢朝才開始形成的正式過年禮儀。正月初一,類似於現代的團拜活動,眾官員上朝向天子拜年。官員之間要走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分身乏術,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親臨互拜,就採取送達名刺(像今天的職場名片),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然後派人送到對方的府上,這就算是拜過年了。在深圳的「三國志文化展」的古文物中,也有展出屬於三國時期的名刺。

當代社會交往,無論東方、西方,也無論商界、學林,大抵陌生人初次見面都會遞上自己的名片。其實,這類介紹自己的通名工具至遲在漢代就已經存在了,當時稱作名刺或是名謁。
當代社會交往,無論東方、西方,也無論商界、學林,大抵陌生人初次見面都會遞上自己的名片。其實,這類介紹自己的通名工具至遲在漢代就已經存在了,當時稱作名刺或是名謁。

  宴會飲食方面,在曹植寫下的一首《元會》可體現出來:「初歲元祚,吉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尊卑列敘,典而有章。衣裳鮮潔,黼黻玄黃。清酤盈爵,中坐騰光。珍膳雜遝,充溢圓方。笙磬既設,箏瑟俱張。悲歌厲響,咀嚼清商。俯視文軒,仰瞻華梁。願保茲善,千載為常。歡笑盡娛,樂哉未央,皇室榮貴,壽考無疆。」這首詩鮮明刻畫出來了當時元旦時候人們大型筵席的場景,從詩中可以反映在當時貴族階級的春節筵席上,冷盤與熱菜分層推上,依次敬酒的情景。

  除了吃喝,祭祀也是當時人們過元旦必不可少的活動,相比較我們現代就更加複雜了。

  在古代的春節期間,皇帝一般要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祭拜天地、祖宗以及神明。而普通老百姓多是祭祀祖宗、各路神仙為主。三國時期的春節期間也不例外,各方勢力都會引兵回國,罷兵休戰,過了節慶才再一次雄爭天下,互相攻伐。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會教化功能,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

   三國時期的祭祀習俗中往往會用到饅頭。饅頭的由來也相傳與諸葛亮平定南蠻有關系。現在,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蒸饅頭也成為北方過年一個重要的習俗。

蒸饅頭是北方過年一個重要的習俗
蒸饅頭是北方過年一個重要的習俗。(網上圖片)

  以上所述,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中國人們過新年的形式相差不多。

  藉此機會,祝讀者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古人過新年都會進行不同的慶祝活動
古人過新年都會進行不同的慶祝活動。(網上圖片)

  (內容轉自三國歷史文化深度遊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https://travelbyod.blogspot.com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擒青」原來跟舞獅有關?

  從字義上理解,「擒」的意思捉拿,擒拿,而青就可以簡單理解為青色、甚至是蔬菜。兩者結合出來的詞語「擒青」,意思為匆忙、著急,比喻做事急於求成。然而,這個看似負面的詞語,卻是與正氣十足的舞獅有關?

  「舞獅」是每逢開張慶典、佳節喜慶的一項傳統表演藝術。在一片鑼鼓聲中,表演者扮演着獅子的,舞動各種形態以助興。

  而在整個環節當中,就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儀式,名為「採青」。

  「青」即是繫在青菜上的「利市」,表演者需要以舞獅的方式以一口咬下的動作象徵五穀豐收的意思,由於「生菜」是「生財」的諧音,所以...

櫻花三國武漢行(1)

深圳直擊! 三國志文化展(4)

深圳直擊!三國志文化展(3)

深圳直擊!三國志文化展(2)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風箏 女孩 男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叔叔,你真棒」滋潤人心

中國清朝,上朝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清帝國皇權太集中 阻礙變革的可能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黃忠墓的發現與消失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醫療革命和技術進步人工智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看中國「不可能產生科學革命」論調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農田、貨櫃船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從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差異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高級餐廳講電話 新人類新鮮事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