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直擊!三國志文化展(2)

撰文︰羅倫斯將軍

  三國志文化展於2020年7月起在深圳南山博物館舉行,可惜因疫情關係,很多三國迷都無法前往參觀,下文作者用文字和圖片為大家報導了是次展覽的內容,讓大家安坐家中也可以「參觀」三國志文化展。

  大約1800年前,以東漢王朝的混亂為發端的三國時代,隨着眾多武將的榮枯盛衰被記錄下來,成為帶有歷史性的傳說而普及。因此,又產生了詩文和繪畫,還有像關羽那樣集尊崇於一身的「神化式」武將——這些便成為了如今豐富多彩的「三國志文化」。

  上一篇《三國志文化展2020之強漢傾頹》介紹了「前言」及「強漢傾頹」展館,今次會帶大家參觀「天下三分」展館,由於魏蜀吳三國的展品眾多,為免走馬看花,今篇先帶大家細看「蜀」展區的精選文物。

三分天下的背景簡介。
三分天下的背景簡介。(為方便大家閱讀,已經打出來貼在下面)

  東漢末年,自各州郡、士族以討伐董卓之名起兵,經過多年兼併戰爭,逐漸形成了幾個較大的割據勢力。袁紹佔黃、青、並三州,雄踞北方;曹操佔兗、豫二州,控制中原腹地;孫策佔據江東;劉表佔據荊州;韓遂、馬超佔據涼州;此時的劉備尚未形成自己的力量,輾轉投靠曹操、袁紹、劉表。曹操迎漢獻帝於許昌,奉天子以令不臣,取得政治上的優勢,最終統一北方;劉備佔據巴蜀漢中;孫權稱新長江中下游及東南地區,形成了曹操、劉備、孫權集團三足鼎立之勢。

  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承襲魏王位,然後代漢自立,建立魏國。東漢結束,開啟了紛紜三國六十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229年,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魏蜀吳三國天下三分局面自此形成。

三國時期的勢力劃分狀況,看地圖會比較清楚。
三國時期的勢力劃分狀況,看地圖會比較清楚。
劉備乃漢室宗親出身,這是他的家族圖。
劉備乃漢室宗親出身,這是他的家族圖。
擁篲捧盾石墓門,東漢,四川博物院藏
擁篲捧盾石墓門,東漢,四川博物院藏

擁篲捧盾石墓門,東漢,四川博物院藏

  東漢擁篲捧盾石墓門,1977年郫縣蘭家院子出土,門上所雕刻的分別是手捧盾牌的「求盜」和手拿掃帚的「亭父」,他們是漢代負責開關亭門和捉拿盜賊的亭卒,雕在墓門上有辟邪之用。右邊的「亭父」偏胡人形象。

灰陶搖錢樹座,三國蜀,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所藏
灰陶搖錢樹座,三國蜀,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所藏

灰陶搖錢樹座,三國蜀,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所

  灰陶搖錢樹座在重慶市豐都縣林口墓地二號墓出土。搖錢樹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能生長出銅錢的神樹,而且在取錢後還能如韭菜般的反復生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這個神樹還有辟邪禳災,保佑人們升靈成仙等其他附加作用,故此說搖錢樹是古人對金錢崇拜的一種認知,也是希冀以此達到羽化成仙,永保富貴的一種願望。在樹下是一種用灰陶製作的基座,其上有巨大的圓雕獅狀瑞獸辟邪,旁邊是三足金烏、背上的三足金蟾,都是是漢代神仙思想的體現。其造型令人稱奇叫絕,歎為觀止,稱得上是中國古代藝術之魂寶奇。

武士出征銅擺件,三國蜀,雲南省博物館藏
騎士與馬都披上冑甲,驍勇善戰,絲豪不畏懼。(武士出征銅擺件,三國蜀,雲南省博物館藏)
鳳首銅盉,東漢,雲南省博物館藏
以鳳首設計的酒器,根據介紹,器底有被火烟燻過的痕跡,證明此器具有溫酒的功能。(鳳首銅盉,東漢,雲南省博物館藏)
銅甗,東漢,雲南省博物館藏
這是一款東漢時期的煮食器具。(銅甗,東漢,雲南省博物館藏)
陶庖廚俑,東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陶庖廚俑,東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陶俑,東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不同形態的陶俑,表情生動活潑,反映當時人的生活。(陶俑,東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除了人形陶俑,也有狗狗石俑!(石俑,東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除了人形陶俑,也有狗狗石俑!(石俑,東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銅蒺藜,三國蜀,勉縣博物館藏
銅蒺藜,三國蜀,勉縣博物館藏

銅蒺藜,三國蜀,勉縣博物館藏

  銅蒺藜,可以說是一種仿生器物,來源於野生植物白蒺藜長滿尖刺的果實,故得名。相傳為諸葛亮發名,為了阻礙敵人行軍,於是將金屬蒺藜撤在敵人必經的路徑上,能夠使經過這裡的敵人戰馬或人腳被紮傷。使用時隨手拋擲蒺藜,三尖撐地,一尖直立向上,推倒立尖,下尖又起,使接觸它的人不能避其鋒銳而被刺傷,因此在古代戰爭中,多用來在對抗中根據地形、環境進行拋撒,刺傷敵方的馬匹和士卒,故也稱之為「紮馬釘」,是一種十分有名的防禦暗器。

  三國時代,西蜀諸葛亮六出祁山征討北魏,曹丕之子魏主曹睿命司馬懿率軍迎拒。魏軍追趕行軍路上發現道路佈滿了諸葛亮退軍撤下的蒺藜,許多人和馬的腳部被紮傷,無法繼續前進,司馬懿乃下令派兩千人穿著厚底軟木履為大軍開路,於是蒺藜全紮在木履上,然後道路打通了。

  關於蜀展區的介紹先到這裏,之後續向大家介紹「天下三分」展館內魏和蜀的精選文物,敬請期待!

  (內容轉自三國歷史文化深度遊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https://travelbyod.blogspot.com

87年版《紅樓夢》取景地 成都這公園歷史底蘊深厚?

2024-12-22

三國古代的人如何過新年?

2021-02-14

深圳直擊!三國志文化展(3)

2021-02-06

深圳直擊!三國志文化展(1)

2021-01-24

三國考古遊走進歷史 傳承中國文化

2021-01-17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中國經濟-中國上海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只有把中國變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2025-04-06
外國人遊覽故宮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鼓勵西方年輕人到中國 認識中文 建立未來資產

2025-04-04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比較64項前沿技術 中國53項排名第一 美國僅11項

2025-04-04
5.16中俄聯合聲明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拆解中俄農業合作的喜與憂

2025-03-06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北上三星堆遺址 打邊爐遇馬岱墓碑!

2025-02-09
狒狒照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狒狒照鏡的啟示

2025-02-05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國際秩序總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2024-09-19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2024-07-03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2024-04-02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2024-02-15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2023-06-13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2023-06-01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2023-05-30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2023-05-27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2023-01-06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2022-09-17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2022-08-16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2021-12-16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2021-11-12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2021-08-02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2021-06-17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2021-03-08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2020-12-28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2020-12-09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人談情說愛亦逐漸由含蓄到奔放。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沒有自我到卿卿我我

2020-11-25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