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1-30
1月23日是武漢爆發新冠疫情、封城一周年的日子。一年過去,武漢早已步入後疫情時代。在這一年中,很多人自發拿起相機記錄武漢的變化,當中不乏普通市民,更不乏外國友人。一名居於中國的日本導演,就將解封之後在武漢的見聞記錄下來,從《好久不見,武漢》到《後疫情時代》,說到拍攝初衷,他表示「我想要把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傳達給全世界的人看」。
小人物故事 訴說中國新冠疫情

早在去年4月,武漢剛剛解封的時候,現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就籌備兩個月、用10天時間,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展現武漢封城期間和疫後的情況。外國人想要了解的華南海鮮市場、雷神山醫院、去世病人的家屬、醫護人員等都出現在片中。
紀錄片中的10位受訪者,都是竹內亮通過社交媒體收集的。
他們都是居於武漢,來自各行各業,當中有暫停營業133天後再度開門迎客的日料店老板、熱愛分享武漢文化的英語老師「臟辮熊」、分離100多天終於相見的情侶、用鏡頭記錄疫情下自己所見的外賣員、用歌聲和舞蹈鼓勵病人的護士龔勝男⋯⋯
傳統紀錄片中導演基本不會露面,只會通過前期台本或者後期剪輯來體現自己的意圖和想法。
不過,竹內亮的做法不同。他在拍攝中既沒有劇本,也沒有預設方向,並且以導演的身份在片中出鏡,為的就是把與受訪者交談時自然流露的情感表現出來。
6月26日晚,《好久不見,武漢》在微博、嗶哩嗶哩等內地社交平台上線,不到24小時播放量達到近2,000萬次。微博上有網民留言說:「片中導演口罩半掛着的樣子,就是這片土地上人民對於新冠的真實寫照:不再害怕但是也沒忘記」;也有人說:「作為在外地生活的武漢人,哭着看完片子」。

中國發展太快 客觀記錄事實
紀錄片亦引起日本觀眾討論,有人表示「很想去武漢看一看」,竹內亮坦言這讓他覺得很有成就感。也有人質疑他幫中國政府說話,對此竹內亮表示,自己只是客觀記錄下所見,並會繼續堅持下去。他認為這片土地發展太快:「中國每天都有新的東西,我拍了7年根本拍不夠」,這也成了他8年前選擇和中國太太到她家鄉定居的原因之一。

今年元旦,竹內亮又發布了《後疫情時代》,以「逆勢爆發」為主題,記錄疫情期間中國經濟為何能取得正增長。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紀錄片上映後表示,該片真實記錄了中國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方面取得的成就,這是「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並對竹內亮「不帶偏見的真實記錄」表示讚賞。
竹內亮則回應說,中國的後疫情時代很值得記錄。他也建議中國在文化上有更多的輸出,「日本人不知道除了經濟和政治之外的中國信息,如果他們能知道更多中國的電影、明星、偶像、動畫片、時尚等,對中國的好感肯定會增加」,對其他國家也是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