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9-08
中秋節是令人期待的節日,每年的新奇口味月餅、趣味十足的燈籠,還有綵燈會、舞火龍等節目,食買玩兼備。雖然今年薄扶林和大坑的舞火龍活動停辦,在銅鑼灣維園、大埔海濱公園及東涌文東路公園的綵燈會不設表演,但只要與家人團圓,齊賞月吃月餅,已經很滿足了。趁着中秋佳節,跟大家談談中秋節的一些有趣故事。
中秋節|嫦娥奔月傳說 帶出農曆八月十五盼團圓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民間傳說曾令不少人以為月亮住了一位嫦娥仙子,直至人類成功登月後,才正式打破迷思。
一直以來,嫦娥奔月都很多版本,較多人知道的版本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射下九個太陽的英雄,令大地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為求永生,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藥。嫦娥為了離開丈夫,趁對方外出時,偷食不死藥,直飛月宮。
另一個較正面的版本是,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藥後,交給妻子嫦娥收藏。有一天,奸詐貪婪的逄蒙趁哥哥后羿不在家時,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善良的嫦娥擔心逄蒙吃下長生藥會遺害人間,情急下吞服不死藥,之後她便朝月亮飛去了。
后羿回家後找不到妻子,卻在望向皎潔的月亮時,發現嫦娥站在桂樹旁,旁邊有玉兔為伴。后羿力追月亮,但也追不上。後來鄉親們知道嫦娥奔月,便在家裏擺放嫦娥愛吃的食品,送上祝福。自此,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就成為大家期盼團圓的中秋節了。
延伸閱讀:中秋美食|從中秋月餅會細味香港的人情味
中秋節|月餅藏起義字條一呼百應 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當然不可不提月餅。當中有一個是關於月餅起義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老百姓難忍元朝的殘酷統治,各地起義紛紛爆發。其中一支義軍為朱重八,即後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的軍師智囊劉伯溫想到要推翻暴政,必須團結老百姓的力量。
當時正值中秋節前夕,劉伯溫想到在月餅中暗藏字條,當老百姓在中秋節享用月餅時,掰開月餅就發現寫着「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的字條,各路義軍和老百姓於當日一同響應,最終推翻元朝。月餅亦因而成為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應節食物了。
中秋節|「月到中秋分外明」是謊言? 農曆八月十六月亮才最圓
中秋節賞月夜,有說「月到中秋分外明」,眼前的月亮理應是最明亮皎潔的,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每月的農曆初一,月球軌道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我們看不見月亮,這時叫做朔或新月。由於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速度,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有時快有時慢,因此望或滿月經常不是在農曆十五的晚上,而是農曆十六的晚上,甚至早至農曆十四,最遲在農曆十七才出現。
根據1961年至2010年中秋節月亮最圓的統計(1976年和1995年閏八月,故總共52次中秋節),農曆十五有20次,農曆十六有25次,其餘為農曆十四(1次)和農曆十七(6次),可見月亮最圓的望在農曆十六佔多數,其次是農曆十五,所以有說中秋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不管今年的月亮是否最圓最明亮,只要跟所愛的親朋好友團圓共聚,便是最好的中秋節了。中秋節快樂!